高教版《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任务11 安装与测试复杂直流电路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任务11 安装与测试复杂直流电路教案

资源简介

《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教学设计
任务11 安装与测试复杂直流电路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题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崔陵主编的浙江省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项目三安装与测试直流电路,任务4安装与测试复杂直流电路。
“安装与测试复杂直流电路”是“安装与测试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之一,主要包括“安装复杂直流电路、测量复杂直流电路、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等内容。复杂直流电路是学生在学习简单直流电路后学习的内容,教材中根据给定的直流电源、电阻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开关、导线等器材和材料,按图连接复杂直流电路电路,测试复杂直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特点。因此,根据“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围绕“安装与测试复杂直流电路”这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安装复杂直流电路、测量复杂直流电路、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等具体的任务。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等专业一年级学生,《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是学生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高一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通过专业项目三安装与测试直流路中简单直流电路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直流电路安装、测试与分析技能。学生缺乏学习复杂直流电路的基本方法,但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知识、技能有较强烈的兴趣与愿望。
三、设计理念
电工基本电路的识图、安装、测试与应用是本课程的核心技能。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数字化资源和理实一体教学环境,通过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注重过程评价等手段,通过“安装复杂直流电路、测量复杂直流电路、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等具体的任务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动手、相互竞争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体验“学中做”、“做中学”的乐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安装、测试与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过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应用核心技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表述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
(2)会表述复杂直流电路。
2.技能目标
(1)会安装复杂直流电路。
(2)会测量复杂直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
(3)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复杂直流电路。
3.情感目标
(1)感受学习电气技术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2)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规范操作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复杂直流电路分析
2.教学难点:复杂直流电路分析
六、教法与学法
1.学法
建议根据学情设计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按步骤连接、测量与分析复杂直流电路,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规范操作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
2.教法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安装、测试与分析复杂直流电路”为任务主线,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做中学,达成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学习任务书1份/人,电阻器、直流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1套/组。
2.学生准备
按同组异质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2人,1人为检测员,1人为记录员,操作过程中,2人互换角色。
八、课时安排
6课时
九、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网站http://sve..cn下载)、任务书(教师根据学情设计)。
十、教学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在具有理实一体教学功能的“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实训室”进行,要求实训室设置理论学习区和实践操作训练区,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及互联网、参考资料柜、器材柜、工具柜等设施,使实训室具备知识讲授、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资料检索等功能,保障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施,为完成课程设计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建议课前培养“小导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助手。
3.建议为每组学生配备电阻复杂直流电路一套,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践操作。
4.课堂教学组织建议采用“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小结—任务拓展—评价反馈”的流程形式。
十一、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教师结合课件或实物讲解复杂直流电路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二)任务实施
教师讲解复杂直流电路及相关名词。
在实际电路中,经常遇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源组成的多回路电路。如在汽车电路中,由蓄电池(电动势E1、内阻R1)、发电机(电动势E2、内阻R2)和负载(灯R3)组成的电路,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不能用电路串、并联分析方法简化成一个单回路的电路,称为复杂电路。 汽车电路的等效电路
(1)支路
支路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同一支路电流处处相等。
(2)节点
节点是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回路
回路是电路中任何一条闭合的路径。
(4)网孔
网孔是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
教师讲解复杂直流电路连接与测量操作要点。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任务书,对照复杂直流电路的连接与测量的操作步骤,连接与测量复杂直流电路,并将相关数据填入任务书中。
教师巡视、指导、答疑,并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解疑,点评学生学习情况。
任务1 安装复杂直流电路
将复杂直流电路按图(a)所示依次连接,图(b)是它的实物图。直流电源E1和E2为可调电源,
(a)电路图 (b)实物图
复杂直流电路
任务2 测量复杂直流电路
(1)测试复杂直流电路各支路电流
先将电源E1调到12V,电源E2调到6V,接通电路,将电流表的读数将记入表中。再将电源E1调到12V,电源E2调到18V,重复上述操作。
表 复杂直流电路测量记录
电源电压 I1(mA) I2(mA) I3(mA)
E1=12V,E2=6V
E1=12V,E2=18V
(2)测试复杂直流电路各段电压
先将电源E1调到12V,电源E2调到6V,接通电路,将电压表的读数将记入表中。再将电源E1调到12V,电源E2调到18V,重复上述实验。
表 电压表测各段电压记录
电源电压 UAB(V) UBC(V) UCD(V) UEB(V) UFA(V)
E1=12V,E2=6V
E1=12V,E2=18V
任务3 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师生共同分析:
(1)分析复杂直流电路各支路电流关系——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B节点和E节点的电流关系满足:I1+I2=I3,E节点的电流关系满足I3=I1+I2。即对各节点,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这就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有内容,即: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
ΣIi=ΣIo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称节点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也可表述为:在任一时刻,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
用公式表示为
ΣI=0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可推广用于任何一个假想的闭合曲面S,S称为广义节点,如图所示。通过广义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广义节点
在图(a)中,电阻R1、R2、R3构成广义节点,广义节点的电流方程为
I1 I2+I3=0
在图(b)中,三极管的三个电极构成广义节点,其节点电流方程为
Ib+Ic Ie=0
PPT出示例题,学生尝试练习,教师精讲点评,强调解题规范。
【例1】如图所示电桥电路中,已知:I=10mA,I1=18mA,I2=5mA,求其余各支路电流。
【分析】先任意标定未知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再根据节点电流定律求出未知电流。
解:对节点A,可列节点电流方程
I I1+I4=0
因此,I4=I1 I=18 10=8mA
对节点B,可列节点电流方程
I1+I2 I5=0
因此,I5=I1+I2=18+5=23mA
对节点C,可列节点电流方程
I3 I2 I=0
因此,I3=I2+I=5+10=15mA
师生共同分析:
(2)分析复杂直流电路各段电压关系——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BCDEFA回路的各段电压关系满足:UAB+UBC+UCD+UFA=0;ABEFA回路的各段电压关系满足:UAB+UBE+UFA=0;BCDEB回路的各段电压关系满足:UBC+UCD+UEB=0。即对于各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上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这就是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内容,即:对电路中的任一闭合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上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用公式表示为
ΣU=0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称回路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可表述为:对电路中的任一闭合回路,各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
用公式表示为
ΣRI=ΣE
在实际应用中,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表达式通常采用上式来表示。列回路电压方程时,电压与电动势都是指代数和,必须注意正、负号的确定,其步骤为:
(1)假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
(2)将回路中的全部电阻上的电压RI写在等式左边,若通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与回路的 绕行方向一致,则该电阻上的电压取正,反之取负。
(3)将回路中的全部电动势E写在等式右边,若电动势的方向(由电源负极指向电源正极)与回路的绕行方向一致,则该电动势取正,反之取负。
PPT出示例题,学生尝试练习,教师精讲点评,强调解题规范。
【例2】如图所示是复杂电路的一部分,已知E1=12V,E2=6V,R1=2,R2=5,R3=3,I1=2A,I3=1A,求R1支路电流I1。
【分析】根据回路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即可求出I1。
解:由回路电压定律可得
R1I1+R2I2+R3I3= E1+E2
因此
I2=
==1A
师生共同分析:
(3)求解复杂直流电路
复杂直流电路求解的依据是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如图所示电路是三支路两网孔的复杂电路。根据节点电流定律可列出节点电流方程。B节点的电流方程为
I1+I2 I3=0 ①
E节点的电流方程为
I1 I2+I3=0
两个方程中只有一个独立方程。n个节点,只能列出(n 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
根据回路电压定律可列出回路电压方程。ABEFA的回路电压方程为
R1I1 R2I2=E1 E2 ②
BCDEB的回路电压方程为
R2I2+R3I3=E2 ③
ABCDEFA的回路电压方程为
R1I1+R3I3=E1 三支路两网孔的复杂电路
三个方程中只有两个独立方程。回路的独立电压方程等于网孔数。为保证方程的独立性,一般选择网孔来列方程。
由式①、②、③组成方程组,将电路参数代入方程,就可求出各支路电流。这种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称为支路电流法。
PPT出示例题,学生尝试练习,教师精讲点评,强调解题规范。
【例3】如图所示,已知E1=18V,E2=28V,R1=1,R2=2,R3=10,求各支路电流。
【分析】这个电路有三条支路,需要列出三个方程式。电路有两个节点,可列出一个节点电流方程,再用回路电压定律列出两个回路电压方程,即可求出各支路电流。
解:设各支路电流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3.27所示,根据题意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
I1+I2 I3=0
R1I1 R2I2=E1 E2
R2I2+R3I3=E2
代入已知数得
I1+I2 I3=0
I1 2I2=18 28
2I2+10I3=28
解得
I1=-2A I2=4A I3=2A
I2、I3为正值,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I1为负值,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电路的步骤为:
(1)任意假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
(2)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如果有m条支路n个节点,只能列出(n-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不足的(m-n+1)个方程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补足。
(3)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为保证方程的独立性,一般选择网孔来列方程。
(4)代入已知数,解联立方程式,求出各支路电流。
(三)任务小结
学生小结本次课知识与技能要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评价表。
任务评价表
序号 考核项目 配分 评分细则 得分
1 复杂直流电路连接 30 1.能正确连接复杂直流电路,连接错误每处扣5分 2.能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记录错误每处扣5分
2 复杂直流电路分析 50 1.能正确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分析错误每处扣5分 2.能正确分析复杂直流电路,分析错误每处扣5分
3 安全文明生产 20 1.劳动保护品穿戴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分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违规操作每次扣10分 3.安全文明操作,工完场清,不整理工位扣10分
4 合计 100
教师小结;点评、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四)任务拓展
本内容视教学情况,可安排为学生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学习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叠加原理等相关知识。
十二、作业布置
1.教材P88第5、6题。
2.学习辅导与练习P50-54任务4安装与测试复杂直流电路。
3.完成任务评价表相关内容。
十三、教学反思
1.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2.教学的亮点、不足及改进策略
教学附件:
课后拓展材料
1.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1)电压源
为电路提供一定电压的电源称为电压源。大多数电源如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压源。
电压源可以用一个恒定电动势E与内阻r串联表示,如图(a)所示,它的输出电压(即电源的端电压)的大小为
U=E Ir
式中,E、r为常数。随着输出电流I的增加,内阻r上的电压降增大,输出电压就降低。因此,要求电压源内阻越小越好。
(a)电压源 (b)理想电压源
电压源与理想电压源
如果内阻r=0,输出电压U=E,与输出电流I无关,电源始终输出恒定的电压E。r=0的电压源称为理想电压源,也称恒压源,如图(b)所示,如稳压电源、新电池或内阻r远小于负载电阻R的电源,都可以看作是理想电压源。
(2)电流源
为电路提供一定电流的电源称为电流源。实际中的稳流电源、光电池等都是电流源。
电流源可以用一个恒定电流IS与内阻r并联表示,如图(a)所示,它的输出电流I总是小于电流源的恒定电流IS。电流源的输出电流的大小为
I=IS I0
式中,I0为通过电源内阻的电流。电流源内阻r越大,负载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就越小,即输出电流越稳定。因此,要求电流源内阻越大越好。
(a)电流源 (b)理想电流源
电流源与理想电流源
如果内阻r=∞,输出电流I=IS,电源始终输出恒定的电流IS。r=∞的电流源称为理想电流源,也称恒流源,如图(b)所示。
(3)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电压源以输出电压形式向负载供电,电流源以输出电流形式向负载供电。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电压源与电流源可以等效变换。等效变换是指对外电路等效,即把它们与相同的负载连接,负载两端的电压、流过负载的电流、负载消耗的功率都相同,如图所示。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关系式为
IS=
E=rIS
应用式IS=可将电压源等效变换成电流源,内阻r阻值不变,将其改为并联;应用式E=rIS可将电流源等效变换成电压源,内阻r阻值不变,将其改为串联。
2.戴维宁定理
(1)二端网络
任何具有两个出线端的部分电路都称为二端网络。若网络中含有电源称为有源二端网络,否则称为无源二端网络,如图所示。
(a)有源二端网络 (b)无源二端网络
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
(2)戴维宁定理
戴维宁定理的内容是:任何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等效电源的内阻R0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取零值,仅保留其内阻时所得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如图所示。
戴维宁定理
3.叠加原理
(1)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是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它的内容是:由线性电阻和多个电源组成的线性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多余电源处理
应用叠加原理求复杂电路,可将电路等效变换成几个简单电路,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求得原来电路的电流、电压。在等效变换过程中,要保持电路中所有电阻不变(包括电源内阻),假定电路中只有一个电源起作用,而将其他电源作多余电源处理:多余电压源作短路处理,多余电流源作开路处理。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