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普通外螺纹的车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名称:普通车床加工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课题:项目六螺纹加工 任务二普通外螺纹的车削3、课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实训课为2节连堂课,中间下课不休息(共计90分钟)4、教材处理:本教学项目(螺纹加工)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五个教学项目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车床加工中的外圆加工、槽加工等操作能力。螺纹是机械行业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普通外螺纹的车削是本教学项目中的任务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任务一:车螺纹动作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螺纹车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螺纹车削的基本动作要领。因此,本次教学重在以本教学任务为具体载体,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要领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学生熟练掌握普通外螺纹的车削。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鉴于我校实训课教学的实际,本次教学设计将教材中的普通外螺纹车削的任务“M20×2螺纹轴”进行了分解,分解为子任务一和子任务二。子任务一为外圆车削、倒角和切槽等加工,属于旧知。而子任务二螺纹车削为新知。将任务进行分解到基础上,利用理事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由学生分工合作,在导生的协调下主动探索新知,为学生今后车削螺距为其它数值的螺纹(例如螺距为3)和内螺纹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职高数控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通过前面五个教学项目的学习,对于普通车工技术的基本技能操作已掌握一些。通过本教学项目的任务一“车螺纹动作练习”,对螺纹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要领也已经掌握。但就具体螺纹车削,总体上还停留着理论上居多。本次课将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加强。根据我校教学计划,我校数控专业实训课采取小班化教学。数控专业高一学生在学习普通机械技能时进行分组上课,一部分学生学习普车,另一部分学生学习钳工。该班级学习普车技术的学生共计24人,我校有车床共计12台,平均2人/台。这部分学生均是男生,对普车技术具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平时的一起学习,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图纸要求,合理安排加工工艺;(2)会熟练运用车床正确加工出M20×2螺纹;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任务分析与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的能力;(2)基于螺纹加工过程,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安全、规范、整洁的职业素养和热爱专业的精神。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教学项目(螺纹加工)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五个教学项目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车床加工中的外圆加工、槽加工等操作能力。螺纹是机械行业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普通外螺纹的车削是本教学项目中的任务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任务一:车螺纹动作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螺纹车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螺纹车削的基本动作要领。因此,本次教学重在以本教学任务为具体载体,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要领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学生熟练掌握普通外螺纹的车削。而常见的螺纹车削方法为正反车法,因此本次教学的重点即能正确采用正反车法车出外螺纹。另外,在普通外螺纹车削过程中如果想保证精度,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合理的螺纹刀具,并却能够正确地检测螺纹等。因此,能够保证所车螺纹的精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本次教学的难度是能保证螺纹的精度。重点:能正确采用正反车法车出普通外螺纹;难点:能保证普通外螺纹M20×2车削的精度。五、教学方法分析普通车床加工技术是机械专业一门实践操作的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今后就业所必需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该技能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结合浙江省新课改“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本次上课总的思路是借助具体教学任务体,采用理实一体化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另外,根据当前企业用人需求,企业特别需要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因此,本次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种理念,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本节课采取了导生制的教学模式。具体,每组设一个导生(组长)。各组同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以过程监控评分表为载体(含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分),即分工又合作。为更有效提升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温州市综合学分制过程学分的作用,在课后总结时评出优胜小组,给予过程学分的加分。简言之,本次教学将采用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导生制教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六、教学准备 1、教室:理实一体化车间。2、学生准备:学生在完成任务一学习后,进入任务二学习前,马上布置任务(根据该班级功课安排,提前了3天):(1)复习任务一的内容: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2)分组安排:以就近原则,1、2、3三台机床的学生共6人为一组,全班共计4组。每一小组确定一组长(即导生),该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和协调等工作。(3)预习并调研:每小组学生以在组长(即导生)的协调安排下,分工又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查资料、咨询校办厂工人等)进行调研,搜集资料,为任务二的学习做准备。调研的内容:a、螺纹的种类有哪些?最常见的螺纹是哪种?常见应用场合?常见的螺纹加工方法有哪些?b、普通外螺纹车削方法常见的有哪几种?C、普通外螺纹车削常见的错误有哪些,如何克服以防止废品?(4)导生培训:一班导生均为学习情况较好,具有较强学习主动性,具有较强协调组织能力的学生。确定导生后,按惯例在课前对导生进行本次上课的相关知识提前培训。3、教学组织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规范检查3min 教师按惯例对学生进行人数清点,并对学生着装等规范方面进行检查(不允许学生穿拖鞋、短裤、不穿工作服等); 1、学生按惯例穿好工作服,根据工位情况在排队区排队,自检,再组内学生按照规范进行互检,等待教师检查以及开始上课;2、经过检查,学生回到根据工位安排的理实一体化车间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规范生产的职业意识,适应企业用人的需求二、课前准备检查,引出任务(理)6min 组织学生回答课前准备内容;(1)螺纹的种类有哪些?最常见的螺纹是哪种?常见应用场合?常见的螺纹加工方法有哪些?(2)普通外螺纹车削方法常见的有哪几种?(3)普通外螺纹车削常见的错误有哪些,如何克服以防止废品?2、对学生汇报的情况给予评价;3、根据课前准备的第三个问题,普通外螺纹车削常见的错误,引出本次上课的任务:如何车削普通外螺纹。 1、四小组分别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课前准备的结果,其中需要详细汇报的内容:普通外螺纹车削常见的错误有哪些,如何克服以防止废品?2、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结合本组课前准备所搜集的信息,特别留意普通外螺纹车削常见错误;3、各组明确本次上课的学习任务:如何车学普通外螺纹(以M20×2螺纹车削为例)。 利用课前准备,由小组分工合作去搜集相关信息,一方面复习回顾了前面的教学内容,从螺纹的实用性出发,增进了学生对螺纹知识点的兴趣,引出了本次上课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提升各小组内部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学主动性与能力。三、布置任务,方案设计(理)9min 1、下发任务书(见附录1),每台机床一份任务书(2人/份),请学生浏览任务书2、任务介绍,表格意义分析(以步骤一为说明)3、根据任务书,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加工方案;4、各小组在研讨方案时,教师进行巡回查看,并作必要解答与记录。 1、各工位查收任务书;2、各工位讨论分析并填写任务书;3、各小组在组长(导生)的组织下,汇总加工方案,并确定本组最佳方案。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由学生自主分析任务,确定加工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各小组团队合作的能力。四、方案展示,分解任务(理)9min 1、对完成任务书小组进行检查;2、组织四组说明自己小组的方案,由其它小组进行评论;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说明;3、提出问题“该任务中哪些步骤为前面已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分解任务,将该任务分解为子任务一:车端面、外圆槽、倒角等(旧知);子任务二:车螺纹、螺纹检验等(新知)。4、发放参考方案,每个工位一份。5、强调安全生产(附在参考方案之中)。 1、各组派代表对本组加工方案进行说明展示,组内成员可做补充;2、每组对其他组方案进行评价,并参照其他组的方案以及教师对各小组方案评价修正、完善本组方案;3、接收教师所发放的参考方案,并思考本组加工方案的任务分解情况:子任务1和子任务2的分界在哪个步骤。 1、模拟企业设计部门,对加工方案进行展示,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点应用能力;2、通过将总任务进行分解,分解为子任务一(旧知)和子任务二(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学会学习方法。3、通过小组的合作,对方案进行展示、探讨修正、完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五、分工合作,子任务一实施(实)20min 1、发放学生加工过程监控评分表(见附录2);2、学生根据方案需求,由组长按需到车间管理员处领取刀具、量具等。3、根据平时学生掌握情况,由各小组根据图纸要求对子任务一进行实施:子任务一:车断面、车外圆、切槽并倒角注意:尤其是外圆即大径尺寸要求要符合φ20,其余尺寸也分别在评分表(附录4)中标明。4、教师巡视,点拨指正,特别强调安全文明生产。5、对学生操作进行过程监控(见附录3)6、说明:各小组内部互助,组间以工件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在相应的打分表格中体现)竞争,优胜小组将得到过程学分的加分。 1、各小组由组长派代表到工量具室领取所需工量具;2、各小组由组长对每个工位进行分工,确定打分员与操作员(子任务二是需要调换打分员和操作员的工作,子任务一为旧知,一般而言操作能力稍弱的学生在子任务一首先为操作员);3、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学习过程监控评分表的使用;4、在规定的时间里学生分工合作,一学生操作,另一学生填表打分;5、各小组内部各工位遇见问题相互帮助;6、各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下,率先完成子任务一的,经老师确定,直接进入子任务二的实施。 1、由于任务一为旧知,本着学生能做到就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及相应的职业素养2、通过组长分工,每个工位一个学生操作,另一个学生打分,实现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3、通过组内互助和组件竞争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六、分工合作,子任务二实施(实)25min 1、对完成子任务一的小组进行检查并及时评价、记录;2、对开始子任务二等小组再次强调安全生产;3、强调打分员和操作员分工的更换,做到人人参与(子任务一打分的在子任务二进行操作,反之则调换);4、强化组内组长作为导生“导”的作用;5、实施监控,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掌控时间与学生操作实际情况。尤其注意学生对M20×2螺纹车削过程中各档位的调整、进刀方式和螺纹的精度控制进行监控。 1、由组长对各工位两位同学的分工进行调换,强调职责;2、组长参照课前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组员进行沟通和强调;3、各小组在螺纹车削时参照教师下发的参考方案以及前面所学的操作要领进行操作,遇见困难时,先寻求组内帮助(一般为组长),若组长不能解决,则提问于老师;4、在老师宣布停止的时候,各组组长汇总本组实操情况:本组共有几个工位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打分)?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扣分)? 1、学生已经通过前次教学任务一的学习掌握了螺纹车削的相关动作要领和理论知识,结合课前各小组的准备工作,让各小组对子任务二先做,在做中学。2、通过导生指导协调、组内甲乙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3、通过最后将操作情况汇总到组长处,由学生自己分析出现的问题(为什么扣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七、学生汇报、自评并总结(理)8min 1、组织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本次实训课的完成情况,并展示各工位的工件;2、回收汇总各类表格;3、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运用激励的语言对先进组进行表扬并加过程学分,对相对落后小组进行激励;组织优胜小组发言。过程学分加分情况:优胜组组长加5分,组员加三分。 1、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本次实训课的完成情况,并展示各工位的工件。汇报和总结的内容包括:(1)展示本组各工件并比较,分析其问题;(2)本次实训课收获了哪些(主要是外螺纹车学方面)?(3)本次实训课尚有疑惑不解的地方?组内补充,组间互评、讨论、解答;2、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将本组情况与他组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并为优胜组鼓掌以示激励;3、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实操中出现的问题,作好笔记。 1、通过学生展示作品,对比分析各组的成果,提炼知识,拓展思维,实践知识上升为理论知识,让学生建构的实践知识系统化,让“实”的知识上升的“理”的高度。2、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实现情感和励志教育;3、通过组内合作分析问题,组间评价比较,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八、教师评价,总结5min 1、对本次实训课教师过程监控中学生出现的常见共性问题进行总结;2、对于外螺纹车削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1)螺纹车削的步骤;(2)外螺纹的车削大径的控制;(3)螺纹车削正反车的注意点:各档位调整等;(4)M20×2外螺纹车削进刀方式和中拖板格数的控制;(5)环规的正确使用;(6)M20×3外螺纹与M20×2外螺纹车削进刀方式等的不同。 1、认真听取并记录老师对过程监控所发现的问题;2、认真听取并记录老师对本次实训课有关外螺纹车削的相关总结;3对出现的疑惑进行提问或记录留课后组内讨论、提问老师或查询资料。 1、通过总结以及笔记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总结本次课内容,提出新问题,为下节课做铺垫。八、打扫整理5min 1、组织学生进行机床打扫,做好工量具整理工作;2、巡视各工位,检查工位打扫情况;3、宣布下课。 各组组长组织本组各工位按规定对机床进行打扫,并归还相应用具。 1、模拟企业下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2、运用企业管理规范,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热爱专业的精神。九、作业 1、记好实训笔记;2、反思实训出现的问题,填写实训日志(见附录4)。板书设计多媒体(学生实操时,课件显示参考方案) 黑板一、外螺纹车削常见错误(根据学生课前调研,上课书写)……二、任务分析1、子任务一2、子任务二(配合课件内容书写要点) 车工操作安全提示一、进入实习场地必须穿戴好合适的工作服,女生戴工作帽、长头发要压入帽内,不戴手套操作。二、两人共用一台车床时,只能一人操作,并注意他人的安全。三、卡盘扳手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取下,否则不能启动车床。……(课前已经写好车工操作安全提示,学生实操前,加写螺纹车削的有关安全提示)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成功的做法:首先,本次上课以具体教学任务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有机地整合了理论与实操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符合了机械加工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建构特点,效果较好。其次,本次教学采取了小组合作和导生制相结合的模式。课前调研,课中分工又合作,化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即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今后就业所必需的团队协作、自学等各种能力。再者,本次教学模拟了企业管理制度,将“上下班”制度、工位7S管理规范、生产(实训)日志等融入到实训教学,模拟了企业“工作环境”,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在看到成功的同时,本次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各小组水平差异,各组对子任务一和子任务二的完成时间差异较大,由此造成了各组间学习的不平衡。另外,在工艺分析时3台机床设一个组长(导生),上机操作时为2人一台。这样也造成了组长管理较混乱。因此,今后对类似的技能实训课上课需在课前准备和小组分工上再下功夫。【附录1】:任务书:普通外螺纹螺纹M20X2的加工姓名 班级 机床号一、任务说明:把φ30×60mm的毛坯加工成如图6-1-2所示的螺纹轴。名称 材料 工时 图号螺纹轴 45 60min 6-1-2图6-1-2螺纹轴二、任务分析1、任务准备(1)材料准备: 30×60毛坯棒料一根,材料为45#钢。(2)刀具准备:(3)量具准备:(4)辅助工具:2、工步分析序号 工作内容(步骤) 刀具 量具 工作说明及注意事项1 装夹工作车端面 45 车刀 钢直尺 工件伸出长度38mm找正工件夹紧工件车平端面说明:1、按需求,需要几个步骤,填写几行;2、步骤一已作说明,下面步骤可以参照步骤一填写。【附录2】加工过程监控评分表机床号 甲 乙项目 指标 分值 评价方式 备注互评、自评 师 评子任务一 端面 保证总长56±0.15和螺纹端长26(含退刀槽),端面无尖点 10 刚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外圆 车至螺纹外圆尺寸要求φ20 10 0~25mm千分尺测量取中下偏差值切槽6X2 车至图纸尺寸的要求槽深至Φ16宽6 5 游标卡尺测量倒角2X45° 倒角至略小于螺纹小径 5子任务二车螺纹 螺纹车刀安装 车刀高度对工件中心 5 对刀样板,刀伸出20~25mm长手柄位(螺距2要求) 手柄位置正确到位M20×2 5 AB手柄都为2;丝杠(Ⅵ)试切螺纹 检验螺距为2mm 5 游标卡尺测量检验入库 环规测量合格 10 螺纹通止规技能技巧 车床操作的熟练度 5量具的使用熟练度 5刀具安装的熟练度 5低速车削M20×2三角螺纹的进刀方法 10职业素养 工作习惯 工作服、量具的规范性 5工作态度 操作认真及组内协作。 5工作纪律 服从实训安排及机床操作过程中,不随意乱窜,不讲闲话。 5安全文明生产 运动部位不用手碰 5合计 100综合评价评分说明:该表格计分以小组(2人)为单位。合作的模式为,子任务一甲为操作员,乙为打分员;子任务二甲为打分员,乙为操作员。因此,子任务一和子任务二分别有两个学生为对方打分(互评);技能技巧和职业素养,为两个学生商议共同打分(自评)。【附录3】:实训教学学生过程监控表班级 日期组别 导生姓名 工位 组员情况 提问次数 完成时间 完成质量 7S管理规范 典型问题 总评1 1 甲乙2 甲乙3 甲乙2 4 甲乙5 甲乙6 甲乙3 7 甲乙8 甲乙9 甲乙4 10 甲乙11 甲乙12 甲乙说明:本表用于数控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过程监控。其中完成时间指的是该学生完成该工件所需时间,若该小组某组员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完成,则该栏空缺,作为下次实训该学生另外训练依据;完成质量,指学生所完成工件的精度是否达到图纸要求;7s规范管理指的是贯穿学生在实训过程的各项7s要求规范,以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级;典型问题是指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学生所出现较多的、典型的问题,教师进行记录,以便于总结和后期教学的依据;总评指上课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各项数据进行统计,评出优胜组、合格组合薄弱组。总评的成绩作为学生过程学分的依据。【附录4】:实 训 日 志姓名:___ ___ __班级:____ ___日期:__ ____学 习内 容反思 掌握情况 请选择合适的选项( ):A:较好,基本都能掌握; B:一般,有些知识点还比较模糊;C:基本上都不能掌握,甚至一窍不通。疑惑部分 说明:在掌握情况中若选择A、B的,则在这部分填写自己尚感疑惑的知识点。若选择C的同学,则在此处填写一窍不通的原因,包含自身、老师等原因。(假设出现加工意外,请分析原因)自我调整 说明:针对当日所学内容自己的掌握情况,学生考虑自己需要那些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建议 说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包含老师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以便提高自己今后的学习效率。PAGE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