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数控加工机械基础》齿轮几何计算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数控加工机械基础》齿轮几何计算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授课教材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高教版
教学课题 齿轮“相亲会”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设计理念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这门课是中职数控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为本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属于专业理论课。如何通过联系实际来学习理论知识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按照以往的教学设计,一般都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后解决实际问题”,衔接“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是“教师讲授”。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出,兴趣不高。 本次课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理念指导下,变原来的教学方法为“先给出实际问题再学习理论知识”,衔接“实际问题”和“理论知识”是“动手操作”。虽然只是小小的顺序变化,但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很好的发挥了不同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教材分析及处理 本课题选自《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新教材项目三课题一任务三之“认识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对齿轮制造、安装和使用非常有用,和学生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我在这个课题的教学中,用实际问题导入,通过测量齿轮尺寸来掌握几何尺寸计算及正确啮合条件。
学情分析 优势: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机械专业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而且已经会用游标卡尺,具备测量技能。因为大多是男生,对机械实际操作有兴趣(天性吧!)。 劣势: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是很明显,(因为本身就是因为不善于学习理论知识才会到职高学习的),学习自觉性较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好,数学基础差。缺乏自信心。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立足点是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和“乐学”的高度上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根据学情分析,确定了如下的学习方法:听课+操作(测量尺寸)+自主学习法→学习理论知识因为学习自觉性较弱,所以教师要讲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探究(测量几何尺寸)。有了兴趣和一定的基本知识后,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完成任务。
课堂教学结构 由学、认、测、算和配五个部分组成,分解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学一学:主要参数→认一认:部位名称及符号→测一测:某些部分的尺寸→算一算:其他部分的尺寸→配一配:正确啮合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齿轮主要参数、几何尺寸计算;3、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条件。
能力与情感目标 1、运用计算公式;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几何尺寸的计算2、正确啮合条件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循序渐进法
教学用具 直齿标准齿轮(模数、齿数配备不同)、游标卡尺(三角板也可)
教学过程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5min 提问:齿轮传动的特点?识图:齿轮传动的类型,学生回答后用PPT展示齿轮传动分类。 思考并回答 复习齿轮传动特点时,用了动画配合,吸引学生眼球。复习传动类型用识图的方法,增大参与面
任务引入3min 明确本次课学习内容a.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b.齿轮主要参数、几何尺寸计算;c.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条件.布置任务:每人一个齿轮,你有齿轮传动中的一个齿轮,如何找到与之配对的另一个齿轮?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可以完成任务 明确学习内容和任务,并观察手中的齿轮,思考老师的任务 直接给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2、任务引入,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解内容,完成任务29 Min分解内容,完成任务29 min 学一学 讲授1、齿轮的三个基本参数齿数z:在齿轮整个圆周上均匀分布的轮齿总数。齿形角α:两齿轮啮合时齿廓在节点处的公法线与两节圆的公切线所夹的锐角,还可称为啮合角或压力角。渐开线圆柱齿轮基准齿形角为20度。模数m:齿距除以圆周率所得的商称为模数,单位为mm。齿数与模数的关系(图片) 边听边看PPT 由于模数和压力角抽象,采用教师直授。模数与齿数关系用图片,一目了然。
认一认 根据PPT来讲授齿轮部位名称、尺寸含义及字母,并要求学生在实际齿轮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1、听讲;2、结合手中齿轮,认识各个部位名称;3、将齿轮外廓压画在纸上,标出相应的尺寸符号。 讲授和自主学习穿插进行,循序渐进。
认一认 1.分度圆d:在该圆上,齿厚与槽宽相等。2.齿顶圆da:齿轮齿顶所在的圆。3.齿根圆df:齿槽底所在的圆。4.齿宽b:齿轮有齿部位沿分度圆柱面的直线方向量度的宽度。5.齿顶高ha:分度圆到齿顶圆之间的径向距离。6.齿根高hf:分度圆到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7.齿高h:顶圆到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8.齿厚s:在分度圆上,同一齿两侧齿廓之间的弧长。9.齿槽宽e:在分度圆上,齿槽宽度的弧长。10.齿距p:在分度圆上,相邻两齿同侧齿廓之间的弧长。
测一测 提示开始测量齿轮某些部位的尺寸并把它记下来,巡回指导。完成下面的表格: 测量尺寸并记录,完成表格 实际操作,兴趣大增
算一算 提示参考书本或看PPT,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模数。巡回指导。分度圆直径d=mz齿顶圆直径da=m(z+2)齿根圆直径df=m(2-2.5)标准中心距a=m(z1+z2)/2 由上一步测出的尺寸计算/验算其他尺寸 自主学习,灵活选择计算公式,突破难点
配一配 讲授:正确啮合条件:m1=m2/α1=α2因为是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压力角均为20度,所以配对时,只要模数相等就可以了。 根据自己算出的模数找到与自己模数相等的齿轮(在其他同学那里),完成任务。 由于推导省略,所以直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4min 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并用PPT展示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模数、压力角,是齿轮各部分几何尺寸计算的依据。认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尺寸代号;掌握4个尺寸的计算。3、正确的啮合条件。 回顾学习内容,并用语言总结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作业2min 布置作业:用PPT展示1、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大齿轮损坏,要求配制新的齿轮。通过测量得到大齿轮的齿根圆直径df2=276mm,齿数为z2=37,和它相配的小齿轮齿数为z1=17。试求:(1)模数m(2)大齿轮齿顶圆直径da2,分度圆直径d2(3)中心距a2、已知下列齿轮均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可以正确啮合的一对齿轮是?说说你的理由。齿轮1 z1=60,d1=180mm 齿轮2 z2=60,da2=248mm齿轮3 z3=20,df3=70mm 齿轮4 z4=20,d4=100mm 记录作业,并思考 针对教学目标,一道是几何尺寸计算,一道是齿轮啮合条件的运用
机动2min 询问学生是否有问题,个别答疑,巡回 可以提问或做作业 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
通过联系实际来学习理论知识,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五个一”环节安排还可以进行重组或穿插进行。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