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合件的加工》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配合件的加工(技能提升) 科目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一、教材内容分析《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改成果教材之一,该教材创新性强,操作性强,着力构建“以核心技能培养+教学项目”的专业课程新模式。配合件的加工属于该教材项目六中的任务三,共需要12课时。配合件加工在整个教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是技能提升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以后加工复杂工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习者特征分析08机制班学生对数控编程与加工已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熟练的加工外圆、内孔、内外螺纹、以及阵列槽,并能够保证其精度。但是由于机制班的学生接触的工件难度大、工时长、配件多,往往一套件做下来,需要4、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况且学校数控机床数量不多(平均4人一台数车机床),周而复始,往往每台机床就是那么一两个同学在做,其他学生看的多做的少,眼高手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对配件图纸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2)能独立编写配合类零件加工程序(3)能采用合理的方法保证加工精度(4)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加工工艺进行积极讨论,从分析任务需要开始,学会从需要寻找技术解决的方法和策略(2)通过接力竞赛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参与套件的评审,提高学生的评测工件的能力。(2)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协作,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工艺分析在工艺分析上,将采取各小组讨论的方式,每个组确定自己的工艺分析,由各自的组长讲个大家听。由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最终确定最优化的加工工艺。(2)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采用接力的方式,互相竞赛,看哪个组做的最快,精度最准。(3)工件评比按严格的标准,评出最佳与最差工件,将名单、工件放到展柜里展览一周。激励最优的更上一层楼,最差的知耻而后勇,不仅与自己班的同学横向比较,还要与平行班级的同学纵向比较。有压力才有动力,通过此方式,学生势必奋勇争先,不甘人后。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将学生按照掌握知识的水平,尽可能均匀的分为6个小组,每组4人,每组一台机床,并要求各组推举出一个组长。(2)将课本中的二配件换成更适合学生加工四配件图纸,既保持原有配合图纸的精髓,又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了部分配合件,而且各四配件的难度都比较平均。(见附表)(3)确定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既考虑到精度又兼顾到速度。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1)趣味导入 校运动会刚举行完毕,4×100M接力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数车编程与操作也举行一场接力比赛怎么样?这里有一套四配件加工图纸,给大家分发下去,先仔细看图,等下老师会给大家介绍竞赛章程。 比较好奇,细心看图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继续听下去的欲望,揭示本节课题(2)以小组辩论的方式进行工艺分析 给学生介绍竞赛章程,然后组织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组确定自己的工艺分析,由各自的组长讲给大家听。由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最终确定最优化的加工工艺。 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提出的加工工艺方案很多,但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些缺陷。学生热情很高,往往一个组长还没说完,另外几个小组的就有很多人站出来驳斥其观点。 趣味盎然中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识图和解析图纸的能力,会独立思考,对复杂零件的工艺分析能够有一定的思路。(3)以接力赛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 将四个工件编号为A、B、C、D,将每组4人编号为① ② ③ ④, 各组组长按照小组内的个体差异,分配每人的加工工件类型。当①在加工的时候,② ③ ④去下料、准备相应的刀具、编程、在旁观摩。强调竞赛规则,采用接力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按照① ② ③ ④这个顺序,要求精度和速度,只有精度准确,① ② ③ ④做出的A、B、C、D四个工件才能完美的配合在一起。宣布竞赛开始 组长与组员商量分配加工类型。各小组合作交流,发表意见,加工热情高涨。比以前做的更加细心,做起精度来非常认真,负责,担心自己做不好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通过紧张激烈的接力竞赛,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鞭策学生加快操作进度,保证精度时认真,对本小组的成绩负责。同时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学生的凝聚力。(4)工件评比 确定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既考虑精度又兼顾速度,按标准对工件进行评分,评出最优、最差小组,将名单、工件放到展柜里展览一周。并说明,展览不是目的,激励最优的更上一层楼,最差的知耻而后勇,不仅与自己班的同学横向比较,还要与平行班级的同学纵向比较。有压力才有动力,通过此方式,让学生奋勇争先,不甘人后。 评分未出来前既激动又紧张,等评出来后,最佳的高兴异常,想继续卫冕;最差的虽然沮丧,但是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发奋做好;那些位于中间的同学,是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通过看得见的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展览的方式刺激学生努力学习,同时由于难度、数量分配比较平均,合理的解决了人均机床少,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事可干,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后进生向优等生的转化。教学流程图:开始↓趣味导入↓以小组辩论的方式进行工艺分析↓以接力赛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工件评比、展览工件↓课堂小结↓结束七、教学评价设计课程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及给予改进建议等。附:1、工件图2、展览表 3、配合件加工接力大赛成绩单工件选手姓名耗时尺寸1尺寸2尺寸3尺寸4尺寸5表面粗糙度安全生产得分第一棒(配件A)①XX分√×√××★1035第二棒(配件B)②XX分√×××√★1035第三棒(配件C)③XX分√√××√★1045第四棒(配件D)④XX分××××√★★1030配合度★★★组号:第一组 总时长:XXX分组长:④ 速度排名:2 附加:10分总分170●评分细则:配合度共15分,每个星5分;尺寸精度每个10分,超差不得分;表面粗糙度共计15分,每个星5分,依据工件质量酌情给分;安全生产共计10分;速度评分属于附加分,各小组按照做的从快到慢依次+20、+15、+10、+5、+0、+0分。八、帮助和总结本课从始至终坚持“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专业课程课改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辩论和接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效率,缓解了人均机床少的压力。消除了眼高手低,看多做少的现象。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学生在边学边玩中,锻炼了保持精度的方法,加快了操作速度,课堂效果较好。但是本课教学中仍然有一些细节部分需要细细斟酌,比如放学生工件到展柜中展览,一定要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否则反而会让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起到反效果。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