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学 科 《机械制图》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40分钟课 题 认识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班 级教 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 学目 标 知识目标 正投影的规律来解决“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的问题。能力目标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绘制出的三视图 教学 用具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模型等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教材 处理 思路 三视图的形成规律是《机械制图》常用部分的重点内容,将为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打下规律。但是对于中职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三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知识的生成与呈现,采用任务驱动法、发现学习法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法与学法;在讲解新知后,为学生演示一系列形象直观的动画并适时提出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的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 打开多媒体设备。准备好教具。 备好设备和教具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设疑导入(2分钟)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的动画讲解投影的三要素:物体、投影线、投影面。两个不同的物体的一个投影是相同的。设疑导入:如何投影才能准确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投影法? 为学生展示一组模型投影图片,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播放图片并设疑进行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知 讲授,动手实践(8min) 1、投影面体系的组成。讲授新知—投影面(V、H、W面)体系的组成:★三个投影面两两相互垂直:正面投影面—V面水平投影面—H面侧面投影面—W面 教师展示自制三投影面模型,小组合作尝试仿制该模型并做好三投影面的标记。 教师结合模型、投影动画等介绍新知。布置动手实践任务以及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结。 认真听课,动手实践。 从身边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到知识体系层面上的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教师 引导,自主探究(10min) 观察如下动画,探究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形成:①主视图:从物体前面向后面向正面投影所得视图称为主视图②府视图:从物体上方向下方向水平面投影所得视图称为府视图③左视图:从物体左边向右边向侧面投影所得视图称为左视图。提示:规定:①长:物体左右之间的距离为长②宽:前后之间距离为宽③高:上下之间距离为高2、观察如下三视图,探究三个投影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尺寸关系。结论★三视图之间的关系①主视图与府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长对正②主视图与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高平齐③府视图与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宽相等三等关系: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动画演示:为学生播放动画,并提出相应问题。带领学生共同总结结论。带领学生共同总结结论。 观看动画,小组讨论,组织答案并在答案纸上写下来。观察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观察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动画模拟投影方向使学生直观认识三视图形成过程,印象更深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新知。结合动画、图片等为学生展示三视图之间的关系,不仅生动形象,学生更易于理解,同时节约时间。四、新知 应用,小试身手(14min) 例题:教师选择其中一个简单的模型,边讲解边绘制。 动画演示教师黑板上演示绘制过程 学生结合所学新知识,并模仿教师在黑板上的演示步骤,小组合作,绘制一简单体的三视图。 让学生更好地巩固三视图的规律,学以致用。五、 互评 自评, 课堂 小结(6min) 小结:投影体系的组成:V、H、W面。三个投影面的关系:两两互相垂直。投影面的展开。三视图之间的三等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5、画图时既要想像物体形状,又要思考作图的投影规律 现场点评学生绘图作品,表扬优秀成果,并结合小组的分工合作情况给予相应小组加分。小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小组长展示本组优秀作品,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回顾本次课的内容,巩固记忆。 让学生学会客观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为学生理清本次课的知识脉络和思路,巩固知识。作业布置 小组内已完成绘图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完成本次三视图的绘制。教学反思 鉴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着重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想象,由于本节课空间思维能力较强,我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并且加与实物的演示,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进行了课堂练习。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本课程的学科特点,理论加实践,重在实践,所以我采用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