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教案项 目 项目五 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 任务一 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检测课题名称 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检测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熟悉常用套类零件技术测量的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熟悉常用套类零件技术测量的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公正、准确、客观地测量工件。素质目标教学要求 1.正确读懂图样中形位公差标注符号的含义。 2.能够正确地使用各种量具,并准确读值。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量具,准确地读值难点分析 1. 读懂图样,特别是形位公差的标注。 2.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准确读值。实验用具及教具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先检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请同学回答教材中图5-2所示轴中的结构组成,在外径上有哪些尺寸需要测量,没有标注尺寸公差的数值有无要求,有多少个位置公差要求等。 二、 导入新课 凡是没有标注尺寸公差的尺寸并不是没有公差,应当从表中查出允许偏差值。 测量该轴的形位公差值需要用哪些量具?如何正确使用千分尺? 三、讲授新课 1. 分析零件图 图5-2所示的零件是常见的阶梯轴,最大外径为62 mm,最小外径为45 mm,共分为4个圆柱,其中3个圆柱处有公差要求。对圆柱还有同心度、圆柱度和径向圆跳动的要求。 2. 外径尺寸公差检测 选用测量范围为25~50 mm、50~75 mm的千分尺作为量具,使用前先用验棒检查千分尺的准确度,如果零线不能对齐时,需要用千分尺的专用工具调整零线后方可使用。 测量④处外径时,当千分尺的活动砧座贴近工件时,应使用千分尺的测力控制装置拧紧,直到装置中的棘爪机构发出“吱、吱”的响声为止,表示用力恰当,所测出的读数准确,不可用力过度。读数时注意固定套筒横线上的短刻度线是否露出来,如果露出上面的短线,说明微分套筒已经拧过一圈,表明已经轴向移动了0.5 mm,因此测量结果应当在读数值的基础上再加上0.5 mm才是工件的实际外径。 测量时,注意在圆柱长度上选择2~3处测量,确保其圆柱长度上不存在锥度。同时,两砧头应当位于外径最大值处,并且应与工件轴线垂直。 3. 长度尺寸测量 用游标卡尺检测,同样应先检查卡尺的精度,即两卡爪合并时,主、副尺的零线应当对齐,如不对齐,应记住误差值,说明游标卡尺自身有误差,应当在测量结果后将误差值除去,这才是工件的真实长度。一般情况下,长度尺寸都能满足图样的尺寸要求。 4. 圆柱度和径向圆跳动的测量 为了检测,需要在工件的两端加工出中心孔作为工艺孔,以检验圆柱度。同心度和径向圆跳动值,选用百分表作为检测工具。 用两顶尖将工件顶起,或者用V形铁支承直径45 mm处,然后将百分表固定在磁力座上,把触头垂直压在直径56 mm的外圆周上,轻轻旋转表盘,使表盘上的零刻度线对准指针,当慢慢转动工件时,观察指针的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值。同时,来回移动百分表,测出两端的高度差值,分别测出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左右两端的最大差值,即得出圆柱度的误差值。 5. 锥度的测量 如果有锥度测量,可用百分表直接测出圆锥面两端的差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也可以用万能角度尺直接进行测量。课后小结 四. 小结 1. 要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会处理量具本身不准确的量值修正方法。 2. 会按照形位公差的不同要求,选择检测的基准和方法。 3. 会初步分析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作业布置 五. 布置作业 填好实测数值,计算误差值。教后记 1. 学生上课前,应事先做好预习,注重看懂图样,熟悉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如测量的要领和安全操作规范。 3. 学生按要求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并解答问题。 4. 教师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