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单元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单元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八年级音乐学科第五单元作业
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
音乐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音版 《国乐飘香》
单元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演唱《彩云追月》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聆听《雨打芭蕉》
课时信息
2 欣赏《小放驴》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聆听《欢乐歌》、《老鼠娶亲》
3 欣赏《春江花月夜》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通过学唱和欣赏歌曲,感受中国民族乐器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乐于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乐器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2、能够分辨中国民族器乐曲的体裁形式,以及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高,以舒缓、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参与二部合唱。
4、在感知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知道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名称及乐队编制。
5、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加强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国乐飘香》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六首不同体裁的中国民族器乐曲构成。2011版新课标明确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本单元学习内容以中国民族器乐为主,通过感受中国民族乐器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彩云追月》为演唱曲目,根据同名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乐意境改编而成,填入适合中学生演唱的歌词,富有民族器乐曲的旋律韵味。歌曲为D宫调,4/4拍,慢速,二段体。A段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其乐句不完全对称,第一乐句为2小节,第二、三乐句为4小节。B段,曲调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除保留切分节奏外,节奏变化也较第一段多。旋律更加婉转动人,是第一段音乐感情的延伸和发挥。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2、《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早期优秀曲目之一。其旋律细腻、优美,散发出广东音乐浓厚独特的韵味。乐曲具有连续性特征,很难断然将其划分成几个段落,但从不同侧面勾画乐曲意境中分析,可分为三个不同性格部分。第一部分,由三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紧密衔接、优美抒情、歌唱性强。第二部分,句幅短小、气息紧凑、节奏活跃、不规则的、连续性的展开。第三部分,旋律在围绕“商”音旋转后,形成一个简短的结束部分,以宫音结束,用高胡领奏的慢板结尾,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
3、《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乐曲通过管子与丝竹乐队的呼应对答,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农村放驴的情景和毛驴顽皮活泼的形象。乐曲开始,是由管子吹奏一个长音。这种起始方法,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乐曲的主体部分,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主题旋律主要采用管子与乐队的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乐句的对称与反复,同民间歌舞“跑驴”的舞姿是非常吻合的。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都有所重复,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乐曲由慢渐快,乐段反复演奏3次,速度渐快,结尾处稍作展衍和延长。
《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主要以二胡、笛子为主,乐曲的旋律流畅明快、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由慢而快,渐次高涨,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从音乐情绪上看,乐曲开端的第一变奏给人以优美抒情、典雅明朗的印象;乐曲中间部分的第二变奏,既延续了第一变奏的音乐情绪,又渗入了欢快活泼的因素;乐曲在最后---母曲部分,形成高潮,其情绪欢快活泼、喜庆热烈。
《老鼠娶亲》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绛州鼓乐。整首乐曲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之感。大致使用了大鼓、大锣、大镲、小钹、排鼓、云锣、碰钟、木鱼系列、梆子系列、长拍板等打击乐器。可根据前后情绪的变化及发展,将乐曲分为准备出洞、娶亲路上、拜堂成亲、抱头鼠窜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准备出洞: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老鼠在洞口观察周围情况时警觉的神态。第二部分,娶亲路上:当乐曲逐渐以时断时续的音调演奏后,形成了几个较完整的节奏表现出老鼠出洞后得意忘形、抬着轿子、悠悠自在的神态,但又不时东张西望警惕地观察情况。第三部分,拜堂成亲:此处使用了多种打击乐器,同时乐曲进入高潮段落,节奏型连续重复,描绘出老鼠拜堂成亲的热闹场景。第四部分,抱头鼠窜:当乐曲到达高潮后,鼓乐声突然静止,云锣敲击,预示着猫来了,老鼠们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抱头四处逃窜,跑回洞内,全曲结束。
《春江花月夜》优美柔婉的旋律,精巧细腻的配器,结合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错落重叠、幽美恬静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体现了以“平和恬淡”为美的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特征。该曲虽然是多段体,并且文学标题成套,属于一种套曲化的单乐章混合曲式: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花影层叠;4.水云深际;5.渔歌唱晚;6.回澜拍岸;7.欸乃归舟;8.尾声。
但各段间的对比与独立程度不强且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各段落的音乐发展,体现了“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首先,音乐的“陈述方式”上,每一段开始处均用一单长音引入(第二、三、四、五段,使 re 音),运用“鱼咬尾”的方法构成与上一段最后一个音相同的效果。多段落的结尾处多采用新笛音色收束,运用“合尾”的手法体现着各段落间“殊途同归”的关系,使不同段落中的音乐形象和谐统一。其次,段落、乐句至乐节之间的音乐经常采用
“鱼咬尾”陈述手法,形成“藕断丝连”的连绵结构。再次,各种“变奏发展均与第一段的音乐素材有关,如,第二段开始处就是第一段音乐移高四度的变奏与自由了伸等等。这些都使乐曲在变化中寻求到了一定的和谐与统一。“在统一中变化发展”则表现在整首乐曲多段音乐的前半部位和展开进行中有多种变化,形成“换头”的整体效果。新的因层出不穷,各段采用的核心乐思、篇幅长短、速度、演奏手法等,都使每一段新意独特。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生理、心理日
趋成熟能够体会音乐要素变化对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在观察力和注意力上有了很
大的进步,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
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
知欲。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彩云追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乐于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乐器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感受、欣赏、探究、编创的方法学习歌曲。
3.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丰富表现力,能够分辨中国民族器乐曲的体裁形式,感受其不同的音乐风格。知道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名称及乐队编制。
(二)单元作业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高,以舒缓、平稳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中国民族乐器之美。
2.通过欣赏、演唱乐曲,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并能够分辨不同中国民族器乐曲的体裁形式,感受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3.通过了解作品的风格特征、体裁及创作背景,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丰富表现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以美育人”、“弘扬民族音乐”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要求。本单元作业设计是在“双减”背景下,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 “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理念,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布置,遵从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层次性”八大原则,分类、分层布置,做到难易适中、层层递进,可操作性强,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文化自信,培养核心素养,加强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根据本单元内容,可时作业设计为三个栏目,分别为:“百灵鸟”、“创客者”、“少年情”。每人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
“百灵鸟”栏目为基础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朋友或父母共同欣赏、演唱同一首歌,并能够以不同形式演唱或表达歌曲形象和情感,加强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创客者”栏目为实践题:通过编创表演或音乐旋律、自制乐器等多种形式队乐曲进行编创,给音乐作业注入生机和活力,让音乐课不仅时掌握知识技能,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少年情”栏目为探究课:通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深度挖掘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拓展音乐视野,弘扬民族音乐,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单元测试以“梦回大唐”为主题,设计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的形式,以节目展演、视频分享、互动抢答等方式,全面考察本单元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三维目标达成情况,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加强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1、作业内容
请任选一项,独自或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MP4视频,并附上自评星星级。
百灵鸟:能用二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彩云追月》;请说一说与《彩云追月》或《雨打芭蕉》的相关知识或历史。
创客者:尝试用声势律动为歌曲《彩云追月》伴奏;结合课本“实践与创造”第二题展开活动,巩固《雨打芭蕉》的相关知识。
少年情:请同学检索、查阅资料,了解广东音乐轻快活泼、流畅动听的特点。
2、评价设计
《彩云追月》、《雨打芭蕉》评价表
表述内容丰富、流畅;
能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
唱歌曲《彩云追月》。
百灵鸟
表述内容完整、流畅;
能准确地演唱。
表述内容完整;
能用二部合唱形式演唱歌曲
《彩云追月》
利用声势律动表现切分
节奏型;
创客者 编创合理、演奏准确。
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
体会高胡独特的音色及
技巧。
表述内容全面、完整;
少年情 准确示范并用歌声表现。
体会乐器的技巧手法的运用
对音乐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百灵鸟”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创客者”和“少年情”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作业分析
本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为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建立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百灵鸟:通过了解歌曲背景、作者生平、广东音乐的特点,共同演唱歌曲《彩云追月》、欣赏《雨打芭蕉》,提高欣赏的学习积极性,完成课时基本内容的学习。
创客者:学生自主设计声势律动是体验创造性题目。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身体能发出声音的器官或部位表现歌曲《彩云追月》。既创造性的完成了课本中“实践与创造”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少年情:通过演唱和表现歌曲,让学生体会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设计意图
百灵鸟:考察学生对歌曲《彩云追月》和《雨打芭蕉》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喜爱,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将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相结合。
创客者:针对《彩云追月》以“4/4 ”的节奏型设计声势律动,为歌曲伴奏。通过感受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的独特音色以及“滑音”技法、“加花”手法的运用对音乐风格产生的影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少年情: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理解中国民族乐器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第二课时
1、作业内容
请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为 MP4 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
百灵鸟:欣赏乐曲《欢乐歌》、《小放驴》、《老鼠娶亲》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并能够记住乐曲的主题。
创客者:模仿《老鼠娶亲》大鼓的敲击方法,小组合作尝试创编表演。结合课本“实践与创造”第三、四、六题展开活动。
少年情:了解河北吹歌、江南丝竹、绛州鼓乐的主奏乐器和风格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
2、评价设计
《欢乐歌》、《小放驴》、《老鼠娶亲》
欣赏乐曲,感受《欢乐歌》
、《小放驴》、《老鼠娶亲
百灵鸟 》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表述内容完整流畅;
能够记住乐曲主题。
编创合理、演奏准确。
创客者
能辨别不同民族器乐体裁的
音乐风格。
表述内容全面完整;
准确示范表现。
少年情
表述内容全面完整。
能够准确分辨《欢乐歌
》、《小放驴》、《老鼠娶亲
》的主奏乐器。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百灵鸟”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创客者”和“少年情”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作业分析:
百灵鸟:为本课的学习的基本考察内容,是学生在欣赏乐曲中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不同风格和丰富表现力,能准确表述乐曲的主题。
创客者:为实践、体验性作业。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模仿大鼓的敲击方式进
行编创表演,并引导学生探索身边的物体可以当作打击乐器,表现节奏。完成课本
中“实践与创造”的内容。
少年情: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族器乐曲,感受各具特色的主奏乐器,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积极主动参与探索。
(2)设计意图
百灵鸟:通过让学生感受、欣赏乐曲,巩固本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感受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创客者:针对三首不同风格的民族器乐曲,让学生尝试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探究乐曲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特征、主奏乐器等,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增加学习趣味性。
少年情:鼓励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
第三课时
1、作业内容
请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为 MP4 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
百灵鸟:感受民族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能够记住主旋律并随音乐演唱主旋律。
创客者:感受、体验乐曲意境,能够把诗词与旋律基本对应,并尝试自主编创,结合课本“实践与创造”第五题展开活动。
少年情:查阅资料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资料、、中国民族管弦乐团基本编制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评价设计
《春江花月夜》
能够准确哼唱乐曲主题旋
百灵鸟 律。
表述内容完整、流畅;
能够记住乐曲主题。
理解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掌握“换头合尾”、“鱼
咬尾”、“变奏”等民族
创客者 器乐创作知识。
能够将填配的诗词与旋律
基本对应并进行创编。
表述内容全面、完整;
准确示范表现。
少年情
能够准确掌握中国民族
管弦乐队的基本编制;
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主
要乐器的音色及形制。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百灵鸟”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创客者”和“少年情”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作业分析:
百灵鸟:为本课学习的基本考察内容。使学生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情绪,能准确视唱乐曲主题旋律。
创客者:为实践、体验性作业。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换头合尾”、“鱼咬尾”、“变奏”等民族器乐创作手法在乐曲中的运用,能够将诗词与旋律进行对应并进行创编。完成课本中“实践与创造”的内容。
少年情: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基本编制及主要乐器,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设计意图
百灵鸟:通过让学生模唱乐曲主旋律,巩固巩固课时基本内容,感受乐曲朴素、典雅的神韵。
创客者: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五声音阶和中国传统器乐创作手法,使巩固教学重点。创编活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少年情: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文化内涵,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传统,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梦回盛唐”主题活动,通过节目展示、现场知识抢答等方式达到单元检测的目的。活动内容丰富灵活,有小合唱、配乐诗朗诵、视频展示、自制打击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加强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百灵鸟: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本单元的任意一首乐曲,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表达自己对中国民族乐曲的理解。
创客者:
2、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制打击乐器,模仿大鼓敲击的方法,根据乐曲《老鼠娶亲》进行编创表演,描述老鼠娶亲的情节。可现场演奏或视频展示。
3、编创一条带有“4/4 ”的节奏型设计声势律动,可现场演奏或视频展示。
少年情:
4、聆听四首乐曲片段,以抢答的形式说一说是哪种器乐体裁种类
第一首《广东音乐》 第二首《河北吹歌》
第三首《绛州鼓乐》 第四首《江南丝竹》
5、请同学们,我国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音乐体裁,如:民间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器乐、宗教音乐等,请同学课下任选一种搜集整理有关了资料信息,在活动中分享吧。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对应学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作业目标 感知 表现 理解
1 百灵鸟 1 √ √ 容易 原创
2 创客者 2 √ 中等 原创
30分钟
3 创客者 2 √ √ 中等 原创
4 少年情 3 √ √ 中等 原创
5 少年情 3 √ √ √ 较难 原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