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音乐学科人音版八下第二单元作业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音乐 八年级 第二学期 人音版 《乐海泛舟》单元组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织方式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歌曲《摇篮曲》 第一课时课时信息 2 室内乐《G 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二课时3 歌曲《鳟鱼》、室内乐《A 大调(鳟 第三课时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4 《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四课时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能够掌握住八年级下册教材知识,进一步提高演唱、演奏和欣赏水平。遵循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音乐实践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掌握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进行歌曲演唱。(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本单元一共五首音乐作品,《摇篮曲》、《G 大调弦乐小夜曲》、《鳟鱼》、《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摇篮曲》为勃拉姆斯创作,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和摇篮曲的体裁表现伟大的母爱,也从另一侧面表现人们对母亲的爱戴之情。学唱这首歌曲,不仅能使学生真切的体验到这种伟大的感情,也可以引导他们认识这种世界性的音乐体裁。《摇篮曲》是一首德国传统民歌风格的抒情歌曲,作于 1868 年,D 大调,3 拍子,在弱拍上起始,单二部结构。通过强弱拍子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晃动的形象。《G 大调弦乐小夜曲》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所创作,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开始是一种庄重典雅的印象,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宫廷舞蹈的场面。旋律中的装饰“倚音”采用“短倚音”的奏法,用一种现代音乐手法诠释古典音乐的崭新风格。《鳟鱼》合唱,中庸稍快的速度,由两个乐段组成,从歌词的角度看,两段歌词使用的是同一段旋律。第一段由六个乐句组成,跳动、活泼,第二乐段的结尾表现出主人公看到小鳟鱼受骗后惋惜和激动的心情。《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 1817 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五个乐章,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主题轻快活泼,由小提琴做主奏乐器。变奏一主题有钢琴演奏,在高八度的位置呈现,节奏略有变化,同时在旋律上做了一些装饰。变奏二音乐主题由中提琴在中低音区奏出,小提琴以每半拍一个三连音的方式奏副旋律,描绘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变奏三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低音区奏出主题旋律,明显的变化了音区。变奏四由 D 大调转为 d 小调,旋律、节奏、和声也都发生了变化,在力度上,开端用了“ff”的强音,使人联想到小鳟鱼遭遇到了不幸。变奏五主题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音调,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与力度均发生了变化。结束段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主奏,音乐又恢复到乐曲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形象中,暗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 年创作而成并于同年首演。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作品的内容选取了民间故事传说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在作品结构形式上,作者有意识将奏鸣曲式的三部分与民间故事的三个主要情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原越剧内容和曲调进行加工提炼,并加以发展和创造,既发挥了西洋交响性效果,也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的音乐课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比如基本乐理和歌唱方式、方法等。但是 23 个班级,每个班级和每个班级还是有差距的。有的班级整体学习能力强且快,有的班级纪律涣散,学习能力差,导致目标达成度不高。而且大多数同学虽然喜欢音乐,但是都偏爱流行音乐,不太喜欢课本中的歌曲,所以还需正确的引导。本学期主要还是要继续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相关音乐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能够体会到摇篮曲、室内乐及协奏曲的音乐风格特点,了解其概念,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有更好的音乐鉴赏力。可以用适当的歌唱方法,自然圆润、亲切优美的声音,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及充满感情的演唱《摇篮曲》。通过欣赏《G 大调弦乐小夜曲》,记住乐曲的主要音乐主题,感受、体验室内乐的特点,能够初步认识和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贡献。聆听艺术歌曲《鳟鱼》并能跟随音响演唱这首歌曲,从作品中感受到各种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室内乐的基础音乐知识:钢琴五重奏乐队编制,初步认识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及贡献。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赏析,记住乐曲中主要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感受其中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够初步掌握协奏曲的相关知识。(二)单元作业目标巩固复习本单元课堂所学作品,必唱歌曲能背唱,欣赏作品的主旋律能用自己的乐器演奏或自己模唱。拓展、补充课堂教学重点学习的作品。预习之后的作品内容。通过作品的赏析提高音乐学习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作品基础之上有自身的理解。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是基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以美育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总目标而设计的。在“双减”背景下,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和创造”的课程理念,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布置,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课下自主的学习补充课堂内容,对本单元内容有立体性的认知,拓展艺术视野。做到紧扣课堂、难易适中、层层递进,可操作性强,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文化自信,培养核心素养,激发爱国热情。根据本单元内容,课时作业设为三个栏目,分别为:“温故知新”“跃跃欲试”和“开拓视野”。课时作业第一课时《摇篮曲》1.作业内容温故知新:以自然圆润、亲切优美的声音,清晰准确的咬字及充满感情地完整背唱《摇篮曲》一声部。(5 分钟)跃跃欲试:2 至 6 人一组,以准确的音准、节奏,统一的速度,饱满的情感一起完成《摇篮曲》的一、二声部合唱。(15 分钟)开拓视野:聆听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与勃拉姆斯所作艺术歌曲《摇篮曲》对比之间的异同。(10 分钟)2.评价设计所选作业:温故知新 跃跃欲试 开拓视野 评价内容 自评 师评收获亮点不足3.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温故知新:紧扣课堂,与课堂所学习演唱的重点吻合,通过背唱、表演作品给父母欣赏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完成课时基本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又能促进家庭和谐。跃跃欲试:课下与其他学生合唱作品,同样是与课堂所学习演唱的重点吻合,让学生对合唱、多声部音乐的的概念有更深的体会。学生之间合唱容易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趣味性,在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同时,又促进了班级的团结与凝聚力。开拓视野:课下寻找中国的民歌,与国外作品对比,学生能从明显的音乐元素差异中拓展了解至认识整个中西方音乐创作思维差异。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又能对中西方音乐思维各有大致的了解。(2)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学生能复习教材内容,促进亲子交流,唱好歌曲。跃跃欲试:从实践再到体会和理论,针对合唱的学习唯一的方法就是实践,创造好的集体环境是整个班级形成协同、良心竞争的好氛围。开拓视野:打开学生视野,学习关联性较强的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较为“立体性”的认识。第二课时《G 大调弦乐小夜曲》1. 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演唱、演奏以 MP4 视频,观后感以 Word 文档。温故知新:结合音乐要素谈谈欣赏《G 大调弦乐小夜曲》后的感受,以及室内乐的特点。跃跃欲试:请以 4 至 6 人的小组形式,用所擅长的乐器组成一个小合奏,演奏本作品的呈示部。开拓视野:说一说你找了哪些关于莫扎特或室内乐的作品,分享感受。时间要求:分钟。3. 评价设计:所选作业:温故知新 跃跃欲试 开拓视野 评价内容 自评 师评收获亮点不足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温故知新:为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音乐,并了解相关音乐知识。跃跃欲试:让学生熟悉乐曲旋律,加深对乐曲的了解,用自己所学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开拓视野:让学生多去了解音乐家莫扎特和室内乐相关的音乐作品。(2)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巩固室内乐相关音乐知识,加深感受室内乐的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室内乐的喜爱之情。跃跃欲试:通过演奏乐曲旋律,加深对乐曲主题音乐旋律的印象,在合奏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完成一首小合奏,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开拓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去搜查一些莫扎特和室内乐的音乐作品,促使学生对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感兴趣。第三课时:《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和《鳟鱼》1.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演唱、演奏以 MP4 视频,观后感以 Word 文档。温故知新:结合音乐要素谈谈欣赏《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后的感受,以及钢琴五重奏乐队编制和艺术歌曲的特点。跃跃欲试:五人一组,用所擅长的乐器组成一个小合奏,演奏本作品的主题或其中一个变奏。开拓视野:说一说你找了哪些关于舒伯特或艺术歌曲的作品,以准确的节奏、音准,富有情感地唱一唱它的主题旋律。2.时间要求:20 分钟。3.评价设计:所选作业:温故知新 跃跃欲试 开拓视野 评价内容 自评 师评收获亮点不足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温故知新:为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音乐,并了解相关音乐知识。跃跃欲试:让学生熟悉乐曲旋律,加深对乐曲的了解,用自己所唱或所学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开拓视野:让学生多去了解音乐家舒伯特和艺术歌曲相关的音乐作品。(2)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巩固五重奏乐队编制和艺术歌曲相关音乐知识,加深感受室内乐和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室内乐和艺术歌曲的喜爱之情。跃跃欲试:通过演唱或演奏乐曲旋律,加深对乐曲主题音乐旋律的印象及其生动深刻的表现力。开拓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去搜查一些舒伯特和艺术歌曲的作品,促使学生对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和室艺术歌曲作品感兴趣。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1.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演唱及演奏为 MP4 视频,观后感以 word 文档形式提交。温故知新:请结合音乐情感及其中音乐要素的变化及故事内容阐述对作品聆听后的感受。跃跃欲试:能够哼唱出呈示部主题旋律,若会使用乐器,可以通过自己的乐器演奏一段作品呈示部的主旋律。开拓视野:课后找一找同样是西洋协奏曲体裁的优秀中国作品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料并以文字形式简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完成时间20 分钟。3.评价设计所选作业:温故知新 跃跃欲试 开拓视野 评价内容 自评 师评收获亮点不足评价说明:描述感受时思路清晰,所涉及到的音乐知识具有准确性与专业性,结合作品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身真切的体会,模唱及演奏准确完整,具有情感表现力,搜索的音视频资料具有相连性与代表性,其中体现出协奏曲的特点及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4.作业分析温故知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回归到学生本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跃跃欲试:演唱与演奏中选取的是呈示部主题,突出重点的同时也适合学生实践起来的难易程度。开拓视野:自我完成课外影音资料的寻找同时体现前两项作业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并在过程中拓宽音乐视野。5.作业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写下感受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到学生对于作品的赏析准确度和目标达成度,同时也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并将其表达出来,而不是再一味听教师的讲解,提高学生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共情力,把抽象的音乐形式用更具象的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同时也是对这部作品的进一步巩固复习。跃跃欲试:哼唱或者演奏呈示部主题旋律,让学生具有更好的音乐实践能力,在自己实践过程中提高音乐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及价值感。开拓视野:课后搜索相关影音资料,提升学生的自主积极参与性,增强学习兴趣,从找到的资料中体现出来的“相连性”进一步巩固本节课这部作品的重点及特点,除此之外,从更多的课外优秀作品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以歌曲前 8 小节的旋律为基础,尝试用改变节奏和节拍的方法写一段新的旋律,讨论其是否还具有摇篮曲的风格。《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源自于奥地利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 》。这首乐器使用了 、 、 、 、和 ;与该乐曲的主题相比,变奏 对主题旋律音区更低一些,其主奏乐器是 和 ;变奏 对主题旋律进行了装饰性加花处理,其主奏乐器是 。用塑料杯、塑料小桶及橡皮筋自制一个拨弦乐器。为《G 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二做伴奏。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唱一唱主部主题,这个主题在呈示部出现了几次?(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对应单元 对应学序号 类型 作业目标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1 温故知新 4 √ √ 中等 原创 20分钟2 跃跃欲试 1 √ √ 中等 原创3 开拓视野 3 √ √ 容易 原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