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ppt教学课件(第二课时)+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ppt教学课件(第二课时)+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秋天里的其他节日,感受秋天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道德修养:懂得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小事做起,培养尊老敬老的好习惯;通过分享交流,了解秋天丰富的节日,奠基多元的文化意识。
法治观念: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健全人格:了解重阳节的习俗,知道重阳敬老节文化的内涵,激发尊老敬老之情;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责任意识:知道重阳节是敬老节,是秋天里的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重阳节是敬老节,是秋天里的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难点:了解重阳节的习俗,知道重阳敬老节文化的内涵,激发尊老敬老之情。
新知导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诵读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节日时,对亲人越加思念的感情。
古诗诵读
思考:你们知道“佳节”是哪个节日吗?
素材:重阳节的传说
新知讲解
秋高气爽天晴朗,赏菊登高过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秋天里的节日—重阳节
秋天里的节日—重阳节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
秋天里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重阳节的习俗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插茱萸
重阳节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常绿带香,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重阳节插茱萸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饮菊酒
重阳节的习俗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重阳节赏菊
重阳节的习俗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重阳节赏菊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登高、赏菊的风俗古代就有呀!
重阳节赏菊
重阳节的习俗
泡茶六部曲
1.净手。首先,我们要把双手洗干净。
2.选茶。接下来,我们要挑选颜色稍淡,花朵小一点的菊花,因为这样的菊花泡出来的茶最浓郁。
3.闻茶。
4.洗茶。我们要用热水洗茶3-5秒。
5.冲茶。冲入热水。
6.稍等几秒,你看看,菊花有什么变化?
重阳节喝菊花茶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汉语中“糕”与“高”同音,所以人们以吃糕寓意“登高”,“百事俱高”,希望什么都往好处发展。
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习俗
素材: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2
 妈妈,为什么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古代重阳节有敬老的传统,“九九”又有长久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1
重阳节
绘本学习
 奶奶,这是我和妈妈做的重阳糕,您尝尝。
3
4
 我们一起做重阳糕,加上奶奶喜欢的蜜枣。
重阳节
绘本学习
  我陪爷爷爬山,登高望远。
  重阳节的时
候,我和爸妈一
起去赏菊花……
爱亲敬老重阳情
爱亲敬老重阳情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也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体恤身边的长辈,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敬老爱老应该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
爱亲敬老重阳情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秋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民族特色节日多
  苗族过赶秋节时,人们
聚在一起,打秋千,唱歌跳
舞,还推选“秋老人”,祝
贺大家喜获丰收。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民族特色节日多
视频:赶秋节
  藏族过望果节时,人们一起围着田地转圈,庆祝丰收,还举办热闹的藏戏表演、射箭等活动。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民族特色节日多
素材:望果节
马奶节
蒙古族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表演。
民族特色节日多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我国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
今年是第39个教师节。
教师节
民族特色节日多
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
民族特色节日多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乞巧节
民族特色节日多
素材:七夕的故事
民族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要了解它们的历史,不断继承和发扬。
民族特色节日多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赏月吟月寄思念,月圆人圆笑开颜。
登高赏菊过重阳,敬老爱老记心间。
各族人民庆丰收,美好生活一年年。
儿歌诵读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两大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我们了解了中秋节和重阳节的节日习俗,介绍了中秋团圆、重阳敬老的文化内涵,还知道了不同民族有赶秋节、望果节等不同的秋天节日。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多元性。
板书设计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敬老 赏菊 登高 插茱萸……
苗族赶秋节 藏族望果节 ……
作业布置
  
长辈 他们的情况(年龄及其他) 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小调查,并想想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关爱长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分析 第二个课时涉及到秋天的其他节日,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个开放的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程是开放的,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在这里面加入当地秋天的特色的节日。教材上列到了重阳节,列到了不同区域的庆祝秋天节日的方式,这是例子,肯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了解这些内容,都过这些节日,那么对于我们这个地方不过的,但是教材上出现的节日,老师要作为拓展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方式来把握了解就可以了(比分说:藏族的望果节、苗族的赶秋节),对于当地的在过的节日,比如说我们这个地方正好是过重阳节的,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个节日说具体,对它的习俗、文化和道德意义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所以我们第二课时的重难点就是重阳节。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秋天里的其他节日,感受秋天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道德修养:懂得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小事做起,培养尊老敬老的好习惯;通过分享交流,了解秋天丰富的节日,奠基多元的文化意识。法治观念: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健全人格:了解重阳节的习俗,知道重阳敬老节文化的内涵,激发尊老敬老之情;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责任意识:知道重阳节是敬老节,是秋天里的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重点 知道重阳节是敬老节,是秋天里的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难点 了解重阳节的习俗,知道重阳敬老节文化的内涵,激发尊老敬老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节日时,对亲人越加思念的感情。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佳节”是哪个节日吗?重阳节3.播放视频素材:重阳节的传说4.小结并板书课题: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文本学习诵读古诗指名诵读感知文本体会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齐读课题 通过古诗诵读和视频观看,让学生初步感知在“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中,对亲人越加思念的感情。从而引出“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这一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秋天里的节日图片+文本学习:重阳节秋高气爽天晴朗,赏菊登高过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2.文本学习: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学环节二:重阳节里的习俗1.提出问题: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2.图片+文本学习:重阳节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3.图片+文本学习:重阳节插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4.图片+文本学习: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常绿带香,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5.图片+文本学习:重阳节饮菊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6.图片+文本学习:重阳节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7.诗词赏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8.文本学习:重阳登高、赏菊的风俗古代就有呀!9.图片+文本学习:重阳节喝菊花茶泡茶六部曲(1)净手。首先,我们要把双手洗干净。(2)选茶。接下来,我们要挑选颜色稍淡,花朵小一点的菊花,因为这样的菊花泡出来的茶最浓郁。(3)闻茶。(4)洗茶。我们要用热水洗茶3-5秒。(5)冲茶。冲入热水。(6)稍等几秒,你看看,菊花有什么变化?10.图片+文本学习: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汉语中“糕”与“高”同音,所以人们以吃糕寓意“登高”,“百事俱高”,希望什么都往好处发展。11.播放视频素材: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教学环节三:爱亲敬老重阳情1.图片+文本学习:绘本学习(1)妈妈,为什么重阳节也叫“敬老节”?(2)古代重阳节有敬老的传统,“九九”又有长久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3)我们一起做重阳糕,加上奶奶喜欢的蜜枣。(4)奶奶,这是我和妈妈做的重阳糕,您尝尝。2.图片+文本学习:爱亲敬老重阳情(1)重阳节的时候,我和爸妈一起去赏菊花……(2)我陪爷爷爬山,登高望远3.图片学习:重阳节(1)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也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体恤身边的长辈,给他们更多的关爱。(2)敬老爱老应该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教学环节四:民族特色节日多1.文本学习: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秋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2.图片+文本学习: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苗族过赶秋节时,人们聚在一起,打秋千,唱歌跳舞,还推选“秋老人”,祝贺大家喜获丰收。3.视频:赶秋节4.图片+文本学习: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藏族过望果节时,人们一起围着田地转圈,庆祝丰收,还举办热闹的藏戏表演、射箭等活动。5.素材:望果节6.图片+文本学习:马奶节蒙古族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表演。7.图片+文本学习:教师节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我国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 今年是第39个教师节。8.图片+文本学习: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9.图片+文本学习:乞巧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10.素材:七夕的故事11.文本学习:民族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要了解它们的历史,不断继承和发扬。12.文本学习:儿歌诵读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赏月吟月寄思念,月圆人圆笑开颜。登高赏菊过重阳,敬老爱老记心间。各族人民庆丰收,美好生活一年年。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感悟文本了解文本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文本学习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诵读儿歌指名诵读 正文概括性地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分享交流的准备。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重阳节插茱萸。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元稹《菊花》重阳登高、赏菊的风俗古代就有。重阳节喝菊花茶人们以吃糕寓意“登高”,“百事俱高”,希望什么都往好处发展。绘本《重阳节》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小故事。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懂得重阳节敬老爱老的内涵,希望他们能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生活中做到敬老爱老。此处呈现苗族的赶秋节和藏族的望果节,旨在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不同民族秋天的不同节日及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和独特的文化含义。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更多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初步形成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的意识。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教材从劳动教育的角度选取了这两则事例,让学生意识到正因为人们付出了劳动和努力,才有收获。这个“其他节日”,涉及不同民族的节日,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秋天丰富的节日,奠基多元的文化意识。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两大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我们了解了中秋节和重阳节的节日习俗,介绍了中秋团圆、重阳敬老的文化内涵,还知道了不同民族有赶秋节、望果节等不同的秋天节日。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多元性。 总结、归纳并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总结升华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布置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小调查,并想想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关爱长辈。
板书设计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