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项目9 球体加工课 时 4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数控铣车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绘制平面图形、设置刀路参数、仿真加工、生成G代码并传输至机床,会熟练操作铣床进行自动铣削加工出球体。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动编程加工球体的能力。情感目标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专业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等高线精加工刀路参数设置。难 点 球体半径及表面粗糙度的控制。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小班化教学,共24人,实操分12组,每组2人。教室准备 理实一体化教室、投影仪、评分表等。车间准备 数控铣床12台教 学方 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任务提出 发放任务书,提出加工球体的任务。 明确任务,并思考加工工艺过程。任务分析 要完成该任务,首先要用CAXA制造工程师进行绘图,然后用平面区域粗加工、等高线精加工进行刀路设置并仿真加工,再生成G代码程序传输至机床,操作机床完成球体加工。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小组合作分析任务。任务实施 任务一、用CAXA制造工程师绘制φ30圆,50×50方框,R15半球曲面1、输入整圆命令,绘制φ30圆,如下图所示。2、输入矩形命令,绘制50×50矩形框,如下图所示。3、按F7切换作图平面至XZ平面,输入直线命令,以原点为起点,竖直向上画一长度≧15mm的直线,如下图所示。4、输入整圆命令,绘制φ30圆,然后输入曲线裁剪命令,修剪曲线,如下图所示。5、输入旋转面命令,点击绘图工具栏图标输入命令。6、拾取旋转轴,拾取直线;选择方向,选择上箭头所示区域,如下图所示。7、拾取母线,选择R15圆弧,然后右键确定,如下图所示。8、输入平移指令,拾取半球曲面沿Z轴负向平移15mm,如下图所示。任务二、选择平面区域粗加工方法进行刀路设置,选择等高线精加工方法进行刀路设置1、输入平面区域粗加工指令,点击加工工具栏图标输入指令。2、在弹出的平面区域粗加工对话框中,选择刀具栏参数栏设置刀具参数,如下图所示。3、选择加工参数栏,设置加工参数,如下图所示。4、选择接近返回栏,设置接近方式,如下图所示。5、选择切削用量栏,设置切削用量并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6、拾取轮廓曲线,拾取方框,选择上箭头所示区域,如下图所示。7、拾取岛屿曲线,选择φ30圆,选择上箭头所示区域,如下图所示。8、右键确定,生成刀路轨迹,如下图所示。观察完后隐藏刀路。9、加工下拉菜单中选择常用加工中的等高线精加工,如下图所示。10、在弹出的等高线精加工对话框中,选择刀具参数栏,设置刀具类型为立铣刀,直径为10,如下图所示。11、选择加工参数栏,设置加工方式为往复,在余量和精度中设置加工余量为0,加工精度为0.01,在行距和残留方式中设置行距为0.1,如下图所示。12、选择连接参数栏,选择行间连接小标签,设置大行间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然后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13、拾取加工曲面,点击半球曲面,然后右键确定,生成刀路轨迹,如下图所示。任务三、定义毛坯、仿真加工1、定义毛坯。如下图所示,设置基准点X-25,Y-25,Z-45,长50,宽50,高45,点击确定。2、仿真加工。先右键点击刀具轨迹,显示所有刀路,然后在刀具轨迹上点击左键,选择所有刀路,再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实体仿真,如下图所示。点击运行,进行实体仿真加工。任务四、生成G代码程序。在刀具轨迹中点击鼠标左键,选择所有刀路,再点击右键,选择后置处理生成G代码,选择FANUC数控系统,点击确定后再点击鼠标右键,生成G代码程序,如下图所示。任务五、把程序传输至机床、自动加工。1、开机、输入程序。2、装夹刀具、工件。3、对刀。4、按循环启动自动加工。5、检测球体加工质量。6、拆卸工件,填写评价表,上交工件。7、清理机床,关机。 提出铣削加工球体的各个子任务,强调安全文明生产和“7S”规范,下发任务评价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车间,个别辅导,及时评价。 各小组合作完成各子任务,每完成一个子任务自我评价,并举手示意,让教师检查。全部完成后,按“7S”标准做好机床、工作台、地面清理工作。任务评价 对各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填写加工评价表教师总评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反馈。 各组小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填写加工评价表学生自评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