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外径千分尺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外径千分尺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课题】钳工常用量具器具——外径千分尺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期中考试之后,继而引出的一种更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学生掌握了钳工划线、锯削、锉削、刀口角尺、游标卡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着重讲解外径千分尺。本节内容主要选自《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题二,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深化、应用和巩固,也为后面更高精度零件的加工、测量起到铺垫作用。因此,本节内容作为期中考试之后的第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刀口角尺、游标卡尺的测量方法,具备了一些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能力和一定的良好习惯。但千分尺的使用和测量方法、注意事项还从来没有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是一节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并不难,困难在于其刻线原理和识读方法,多属于需要理解的部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以致思想上不够重视。而职高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当学习时难度较大,并且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有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教材对这部分的内容只做了简单的讲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所以讲课时,应尽量采用实物对照图形的方法进行讲解,同时归纳出易记的公式,让他们接受和处理问题更容易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外径千分尺的结构、测量范围及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千分尺的测量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读数。
情感目标:在课堂上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2、使用千分尺的注意事项。
难点: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法。
【重难点突破】
讲课时,应尽量采用实物对照图形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归纳出易记的公式,让他们接受和处理问题更容易些。在以后的实习中,这节内容会不断重复的出现,所以在讲解之后,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练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测量水平,并养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教法学法】
直观教学法、演绎教学法、练习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讲解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操作技能的水平,做到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识读能力。
【教学平台与资源】
平台:多媒体教室、钳工实习工场
资源:书本每人一本、0-25mm外径千分尺(两个人一把)、工件(两个人一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模块一:想一想、说一说教师播放图片,并设计问题进行提问1.老师:在我们前面所学习的钳工常用测量工具有哪些?学生:刀口角尺、游标卡尺。2.老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刀口角尺的测量方法是怎么样的?学生:先贴紧、后放下,通过透光的方法检查。3.老师:那么游标卡尺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下量爪测量外尺寸、上量爪测量内尺寸、测深杆测量深度尺寸。老师: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读数=主尺读数+副尺读数(测量精度是0.02mm)4.老师:你说的非常好!前面的知识学习的还是比较牢固的。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加工零件的精度,是不是就局限于这么较大的公差范围呢? 二、通过两幅图的尺寸公差比较,引出今天课题的内容:外径千分尺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 由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回想旧知,问题简单,学生较容易回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尺寸公差的比较,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新课讲解刻线原理读数方法例题讲解课堂练习注意事项 模块二:讲一讲、学一学讲解千分尺的种类、外径千分尺的特点、规格图片展示发给学生一把规格为0-25mm的外径千分尺(同桌两个人一把)教师展示教具千分尺的特点:千分尺是一种精密量具,用来测量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外径千分尺是常用量具。千分尺的规格:0-25mm 25-50mm 50-75mm 75-100mm 100-125mm 讲解千分尺的构造1、PPT展示2、教师展示教具(实际应用中的千分尺的拆解体)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重点、难点)教师PPT展示,播放FLASH动画进行讲解在千分尺的固定套管上刻有轴向中线,作为旋转套筒读数的基准线。在中线的上、下两侧各有一排刻线,每排刻线间距为1mm,上排刻线和下排刻线相互错开0.5mm。旋转套筒的外圆周上刻有50等分的刻度。当旋转套筒转一周时(50格),旋转套筒带动测杆轴向移动0.5mm,测杆的螺距为0.5mm。旋转套筒每转一格,测微杆就移动0.5mm÷50=0.01mm。所以:千分尺的测量精度是 0.01mm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重点、难点)教师PPT展示,播放FLASH动画进行讲解1)、读出可动尺边缘在固定套管主尺整毫米数和半毫米数(要判断“0”刻线是否过基准线);2)、可动尺上的哪一格与固定尺上的基准线对齐,读出不足半毫米数(格数×0.01);3)、把两个读数相加,即为测得实际尺寸。得出公式:读数=整.半毫米+可动刻度对齐格数(可估读一位)×0.01例题讲解读数时,特别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0.5mm 的刻度线是否露出。 学生练习练习1:练习2:外径千分尺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教师PPT展示、播放视频千分尺的测量面应保持干净,使用前应校对尺寸。不能用卡尺测量运动着的工件或转动中的工件。测量时,先转动微分筒,当测量面接近工件时,改用棘轮,直到棘轮发出“吱吱”声为止,此时已得到合适的测量力,可读取数值。测量时,千分尺要放正。如需取下千分尺读数时,先锁紧测微螺杆,再轻轻取下,以防尺寸变动产生测量误差。并注意温度影响。 老师图片展示,学生观看。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学生手中的千分尺和结合PPT上的展示,观看千分尺的构造通过PPT和FLASH动画,让学生对刻线原理,并且通过与游标卡尺的对比讲解,让学生有一定地了解掌握。通过PPT和FLASH的展示,让学生结合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来推断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通过学生的练习,结合教师给出的公式,熟记公式的同时,巩固知识的所学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千分尺使用中的注意点 让学生了解千分尺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对千分尺的结构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刻线原理作铺垫让学生了解掌握千分尺的测量精度的由来。教师得出公式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掌握千分尺的读数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让学生加强巩固课堂所学,掌握千分尺的读书方法通过PPT和视频的学习,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巩固知识 模块三:练一练、谈一谈发给学生工件一个(同桌两个人一个)(这是一个高二年级学生的期中考试工件,在观看完上个模块的视频之后,通过实践练习的方法,一是为了提高巩固学生的本节课所学;二是利用千分尺,可以检查那些形位公差;三是提高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友谊。)尺寸ABA1A2//B1B2//读数A=B=学生实践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给出实际加工工件,由学生测量、分析、检验、老师归纳 通过学生的自主测量练习,得出结论,即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数显千分尺(教师结合PPT进行讲解)千分尺的品种很多,改变千分尺测量面形状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于测量内径、螺纹中径、齿轮公法线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小结 1.外径千分尺的特点?2.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测量精度?3.外径千分尺的读书方法?4.千分尺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由学生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反思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P11 第2~3题 学生课后完成。 检验听课效果。
PAGE
- 6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