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数控加工机械基础》蜗杆传动方向的判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数控加工机械基础》蜗杆传动方向的判定 教案

资源简介

授课教材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 高教版(第2版) 授课班级 高一机电实验班
教学内容 《蜗杆传动方向的判定》1课时
设计理念 改变以往机械基础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把专业基础与生产实物及模型相互结合,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小组讨论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必修课,是学生日后从事机械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课题选自《机械基础》第7章 第4节蜗杆传动中《蜗杆传动方向的判定》1课时,是齿轮传动的延续,同时为后面轮系做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学情分析 本班是数控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在本学期已第二次开课,已经掌握了带传动、齿轮传动、螺旋传动和蜗杆传动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Inventor制图软件操作能力,但是对纯理论知识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喜欢有趣的动手操作,通过以上分析获悉学生喜欢自主动手并从中获取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蜗杆、蜗轮齿旋向的判断 掌握蜗杆、蜗轮回转方向的判断
能力目标 1、能判断蜗杆、蜗轮齿的旋向及回转方向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蜗杆、蜗轮齿旋向的判断 2、掌握蜗杆、蜗轮回转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 能判断各视图方向上蜗轮、蜗杆的回转方向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情景创设法、体验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发现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课前自测结果进行评价,播放视频引出任务,接着每位学生装一装:体验蜗杆传动模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前学习情况,通过视频和积木组装,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视频,提问学生手柄哪个方向旋转可以使电梯上下运作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组装蜗杆传动。
讲授新知
任务一:判断蜗轮、蜗杆齿的旋向
动一动:每位同学先在手掌上贴上一根已打印好的不干胶轴线,再邀请所有学生起立一起做“手掌操”。
宣布做操规则(右手定则):
手心对着自己,四指顺着蜗杆或者蜗轮轴线方向摆正,若齿向与右手拇指指向一致,则该蜗杆或蜗轮为右旋,反之则为左旋。
口诀:四指顺轴线,手心对自己,拇指即方向
设计意图:学生动一动这环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教师活动:演示引导蜗轮或蜗杆齿螺方向判断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做手掌操活动判断旋向。
分一分:工厂工人把左右旋蜗杆混乱了,教师把左右旋蜗杆各5个放入袋内,先请每个同学对其进行分类,接着组间互查,最后小组确认。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拓展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变枯燥为有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先完成一部分蜗杆的分类,再通过组内两个同学互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蜗杆进行复查。
任务二、判断蜗轮、蜗杆回转方向
拆一拆:请每位同学观察一下减速器的蜗轮和蜗杆齿旋向是否相同或者不同?——蜗轮、蜗杆齿旋向应一致,即同为左旋或右旋。
减速器 蜗轮和蜗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拆解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学生。
学生活动:学生拆解减速器,之后观察蜗轮和蜗杆旋向,最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动一动:每位同学在手掌上贴上打印好的带箭头(指蜗杆回转方向)的不干胶,再次邀请所有学生起立一起做“手指操”。
做操规则(左、右手法则):
左旋蜗杆用左手,右旋蜗杆用右手,用四指弯曲表示蜗杆的回转方向,拇指所指方向的相反方向即为蜗轮上啮合点的线速度方向。
口诀:左旋左、右旋右、四指回、拇指反
注意点:1.四指弯曲方向表示蜗杆回转方向,箭头表示可见面的分向
2.大拇指所指方向的相反方向是蜗轮上啮合点的线速度方向
设计意图:学生起立做手指操,能够让学生们动起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掌握本堂课的重点。
教师活动:利用手掌演示引导回转方向判断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做手指操活动判断回转方向。
练一练:学生利用云班课手机端,判断图示蜗轮、蜗杆旋向和回转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每位同学先各自完成,再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让学生能积极的思考,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同时通过讨论来掌握本堂课的重点。
教师活动:教师查看学生完成练习情况并展示各组成绩完成作业。
学生活动:通过自身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练习,并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总结。
考一考:请各组利用Invetor制图软件中已造型的动态蜗杆传动做参考,讨论如何出题,之后各组交换答题,最后学生上台解释。
设计意图: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出题、答题任务突破本堂课的难点。
教师活动:准备蜗杆传动软件图,教师解答个别学生疑问。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相互讨论,来完成出题的环节,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答题并展示本组的题目和答案。
三、教学总结
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形式进行总结:
判断蜗杆或蜗轮齿的旋向
判断蜗杆或蜗轮的回转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同时提出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进行总结。
四、课后延伸
采用交互教学系统
五、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助课堂,慕课微课云班课获新知,工厂零件固知识,制图软件破难点,立体交互系统解疑惑,提高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装一装、分一分、拆一拆、看一看等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生,小组合作,同时起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对纯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最好掌握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及时回答每一位学生的问题,部分只能通过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