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梯形螺纹的测量》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梯形螺纹的测量》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梯形螺纹的测量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人数 16人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江省中职数控专业课改成果教材《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零件测量是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零件加工不可缺少的手段,只有正确的测量才能反映零件是否合格、才能检测加工准确与否,因此测量梯形螺纹对指导普车实训加工梯形螺纹起关键性作用。
教材处理 为了实现梯形螺纹的批量检测,对螺纹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处理,在判断螺纹是否合格时,由测量的尺寸M值计算螺纹的中径尺寸d2判定螺纹是否合格,变换成提前计算M值的尺寸范围,由测量出M的实际值直接进行判定。这样在判断螺纹是否合格时,只需测量出M值与其理论范围进行比较,省去了每次测量都要计算中径尺寸的麻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检测梯形螺纹加工精度的方法
能力目标 学会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螺纹中径精度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公法线千分尺量程和量针直径的选择
教学难点 三针量法测量梯形螺纹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数控班的学生,对零件外观形状较为关注,而忽视尺寸精度的控制。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能使用千分尺测量外径尺寸,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
教学准备 TR30×6-7e螺纹5个、25-50的公法线千分尺5套、梯形螺纹标准量针5套(d0=3.106)、任务书、计算器
教学过程
项目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提前2周时间) 1.召集学生进行项目任务要求讲解 记录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
2.分组: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小组成员角色分工,将4人分为一组 选定组长
3.发放项目任务书 完成任务书
4.观摩普车实训加工梯形螺纹 观摩
5.将微视频、相关资料上传至校园网资源库平台 通过学号登录校园网资源库平台查阅资料和视频
6.开放数控车间机房,给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视频 上网查阅资料、视频
点评 点评学生在课前环节的情况 聆听、记录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阶段性评价
(二)创设情境(3min) 企业招聘信息:学生思考:一个合格的检验员需具备哪些基本的岗位职业能力? 聆听、思考 以检验员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指导普车实训梯形螺纹加工
(三)提出任务(5min) 我校加工的一批梯形螺纹要出厂,请同学们以检验员的身份测量Tr30×6-7e的梯形螺纹。 思考问题 以真实产品为检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分析任务(20min) 1.小组合作,分析讨论:(10min)通过查阅课本,以“检测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小组测量实施方案。测量实施方案1.测量方法:2.测量工具:3.测量方案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 小组讨论,并共同制定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并相互补充融合共同制定小组方案,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2.方案汇报,观点碰撞:(5min)(1)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2)各组的观点交锋,老师在一旁做适当点评。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帮其补充 通过观点的交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点评,完善方案:(5min)结合各组的观点,由老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测量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测量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学生完善小组实施方案。测量实施方案1.测量方法:三针测量法2.测量工具:公法线千分尺、标准量针3.测量方案步骤1:根据被测量螺纹的公称直径,选择合适的公法线千分尺(25-50mm)步骤2:通过查表,选择合适的量针(d0=3.106mm)步骤3:将量针和被测量螺纹清理干净,校正公法线千分尺的零位步骤4:进行测量(取5个不同位置的点)步骤5:记录结果,清洁整理 聆听、记录,并修改完善方案 通过教师点评,使学生明确公法线千分尺量程和量针直径的选择,从而突出重点
(五)任务实施(40min) 1.分组测量,老师指导:(30min)测量时四人一组,其中二人测量,一人记录,一人监督,做好过程记录。给每个小组配一台电脑,将相关的资料、微视频共享在电脑里,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查阅资料。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量具使用与测量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通过相机拍照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实施过程,便于在总结进行评价。学生测得一组结果后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位同学体验不同的角色。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束后做好清洁整理。 实施任务方案、小组内分工并进行测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汇报结果(1min)用小黑板提前绘制好检测报表组别工件号M平均值是否合格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汇报结果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将测量的结果进行汇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3.问题反馈:把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用相机拍摄的学生在测量时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聆听、记录 阶段性小结,解决关键点
4.视频展示,操作规范:(5min) 观看、记录 通过微视频展示操作规范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清晰明了地观看梯形螺纹的测量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六)任务总结(12min) 1.任务评价:(5min)1)评价同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组别工件号M平均值是否合格测量是否准确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2)过程评价: 聆听、记录 在发放工件之前对每个工件进行编号,便于检验学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过程评价时先由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
2.项目总结:(5min)1)小组内成员个人总结2)小组总结3)教师总结:公法线千分尺量程和量针直径的选择三针量法的测量方法三针量法的测量的规范 总结 进一步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
3.能力拓展:(1min)1)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时,螺纹中径的公差范围是如何确定的?2) 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三针法测量零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记录 课后强化
板书
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利用现代的数字化信息教育技术,以校园网资源库平台为载体,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阅任务工单和任务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进行操作演示时采用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演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观看到测量的关键步骤,从而避免了因学生人数较多,拥挤在一起导致看不清的情况发生,从实训效果来看,对于时间的把握以后还要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