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家来找茬——PPT触发器的应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家来找茬——PPT触发器的应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家来找茬——PPT触发器的应用
【课题】大家来找茬——PPT触发器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8.4)
【课时】1课时(45分钟)
【设计理念】为了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次教学中我通过Moodle信息化教学平台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彼此学习、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实时互动评价,实现知识点的巩固内化和重难点消化。从而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从课内延伸至课前课后的目的。
【设计亮点】将Moodle信息化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内配合任务驱动法,采用“倒叙”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点的讲解移至小结处,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加深对课前自主学习问题的理解,重新进行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内容简析】
“PPT触发器的应用”是陈建军主编的中职新国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7 + Office 2010》第8章第4节《演示文稿》中动画设置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本节课的内容实现了PPT动画设置的人机互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较高的实用性。
【学情简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会了PPT动画的基本操作,能利用PPT动画进行简单的动画效果设置,同时对PPT的动画设置充满好奇,为本节课“PPT触发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职高学生喜欢亲自动手操作,但缺乏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到理论的总结能力等特点,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PPT触发器的概念;掌握PPT触发器设置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家来找茬”游戏的制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思考、实践最后达到成功的过程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协作讨论、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设置触发器的操作步骤
难点:触发器与动画效果的关系
【重点、难点剖析】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掌握技能为主,故把设置触发器的操作步骤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正确处理触发器与动画效果的关系,如何根据要求设置正确的触发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操作去体验理解,故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及策略】
采取了“探究—发现”的教学策略,以“玩游戏->做游戏->赏游戏”为流程。
运用“游戏激趣-任务驱动-探究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平台与资源】
教学资源包、多媒体机房、投影仪、Moodle教学平台
【课前准备】课前通过Moodle教学平台上传“PPT触发器”微课视频,学生登录Moodle平台完成课前预习,并在讨论区发帖阐述自己对PPT触发器的初步理解,并完成一个关于触发器的简单实例,让学生保持对PPT触发器的探究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Ⅰ、激趣导入 【玩游戏】(约5’)
设计意图: 由游戏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PPT触发器制作的找茬游戏展开教学,并由此小游戏为切入点向新课过渡展开。
师:相信同学们都玩过找茬游戏吧,老师用PPT做了一个找茬的小游戏,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我们先玩会游戏吧!
师:同学们,你们在找茬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鼠标单击不同处那里就会出现圈圈,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目标达成预测:通过游戏导出本堂课知识点PPT触发器,让学生感受PPT触发器的神奇。顺势由学生回答他们对PPT触发器的理解,展示讨论区帖子内容,检查预习效果。
Ⅱ、教学过程【做游戏】(约15’)
本节任务:制作找茬游戏
师:目前老师正在制作一个“找茬”闯关小游戏,还有4个找茬游戏没有完成,本节课需要大家的帮忙了。同学们请登陆Moodle平台,在“做游戏”标签下,下载一个“找茬”PPT文件,利用我们预习过的触发器,让找茬游戏也可以成功的玩起来。
(按学号领取任务)
任务分解一:触发器对象(开关)的设置(约10分钟)
知识点:(1)触发器对象的制作
(2)设置触发器的操作步骤
(3)触发器与动画效果的关系
提示:按ALT+F10调出选择窗格方便对象的重命名和选择。教师操作示范触发器的设置,学生仿作(可参考微视频)。
目标达成预测:使学生在游戏的制作过程中体会触发器与动画效果的关系以及设置触发器的操作步骤,结合学生的动手练习,体现在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消化重难点。
任务分解二:快速实现其他“不同处”触发器的设置(约5分钟)
知识点:相同的触发器和动画效果可以复制完成
提示:一次性选中所有对象,按住Ctrl拖动快速完成复制操作。
目标达成预测:从局部到整体,让整个作品完整,让学生体会最后达到成功的体验。
Ⅲ、教学评价与总结【赏游戏】(约15’)
1、教学评价(约10分钟)
自评:登录Moodle平台,完成任务导学单的填写。
互评:通过Moodle平台完成作品的提交并完成互动评价。
2、小结(约5分钟)
(1)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掌握了吗?
(3)在生活中你会应用吗?
师生总结:通过本堂课练习,我们可以发现必须有一个对象可以控制动画效果的发生,这个对象就是触发器,它可以是图片、按钮或形状等,通过单击它实现动画效果的发生。比如找茬游戏,当鼠标单击特定区域时出现圆形标识不同处,单击其他区域没有任何动画效果并跳转至下一页。从中可以看出触发器相当于一个开关,它控制着动画效果出现,而且当前这个开关可以是隐形。
目标达成预测: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可以由此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Ⅳ、巩固与延伸(约10’)
1、课内巩固(约8分钟)
师:在生活和学习中还有很多的实例都可以用PPT触发器制作出充满趣味的作品,你能自己制作一个吗?
布置任务: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自主分析制作一个“五子棋游戏”,巩固本节课知识点。完成后学生上传至Moodle教学平台,完成互评和相互学习。
2、课后延伸(约2分钟)
学生登录Moodle平台下载用PPT触发器制作的“抽奖啦”、“砸金蛋”等小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受PPT触发器的强大魅力,体会PPT触发器强大的交互功能。
抽奖啦 砸金蛋
布置课后任务:由学生模仿制作或自我创新一个作品并上传至Moodle平台,课后交流学习展示,实现课堂的延伸。
目标达成预测: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学会分析游戏中的动画过程,正确设置触发器。
Moodle教学平台外网网址:http://60.12.220.149:8081
陈老师账号
账号:cw
密码:12345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