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 XP的基本操作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 XP的基本操作教案

资源简介

Excel XP的基本操作
[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生活所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实践中应体现计算机应用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问题意识。
[教材分析与处理]
Excel XP的基本操作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4章第1,2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第四章的开卷篇,是在学习掌握了WORD XP的文档操作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设置已往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EXCEL的功能和基本操作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对教材知识点的先后顺序作了相关调整,并安排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Excel XP快速入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Excel XP表格制作功能;
认识Excel XP的操作界面;
理解工作簿和活动单元格;
技能目标:
掌握Excel XP的一般操作;
学会利用Excel XP制作表格;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协同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
1.Excel XP操作界面及基本操作;
2.编辑Excel表格;
[教学难点]
1.理解Excel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名称框和编辑栏等概念;
2.掌握工作簿文件的相关特性;
[教学方法]
教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创设直观的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通过自学课件自由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及最后所采用的竞争激励法。
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学生按照“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干”的程序进行操作,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
2.多媒体课件(教师用课件、学生用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设置]:(以课件播放为主要手段)(5分钟)
开学两星期过去了,妈妈要求小酷把两周内的零用钱做个统计。小酷想:“老师刚刚教了Word表格,我可以用Word做两张表格,妈妈见了一定会夸我的。”
小酷经过努力,制作了两周内的零用钱统计表格,表格如下:
第一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零用钱 零食 玩耍 学习用品 结余
星期一 1000 528 0 240 232
星期二 1000 340 570 0 90
星期三 1000 685 250 0 65
星期四 1000 215 321 402 62
星期五 1000 520 325 155 0
总计 5000 2288 1466 797 449
第二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零用钱 零食 玩耍 学习用品 结余
星期一 1000 325 521 120 34
星期二 1000 123 452 327 98
星期三 1000 821 120 0 59
星期四 1000 0 654 321 25
星期五 1000 426 520 0 54
总计 5000 1695 2267 768 270
——“小酷,你记错了,第一周星期一你去了动物园,星期三还买了冰淇淋。第二周星期五还买了一支铅笔”,妈妈说。
——“唉呀,怎么办,又要重新算了”。小酷很懊恼!
——“烦死了,我不做了、不做了啦”
——“姐……姐姐……,你帮帮我吧”。
在小酷的软磨硬泡下,姐姐同意了。姐姐打开了小酷没有用过的软件,“刷——刷——刷”三下就完成了。姐姐的表格如图所示:
——“姐姐,你好历害啊!”
——“姐,你…你…怎么做的,好神奇哦,姐姐,你教教我吧!”
——“好不好?”姐姐终于答应了小酷的要求。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酷学做“姐姐的神奇表格”吧。
[设计目的]:通过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小酷来复习第二章Word表格知识。
教授新课:
Excel XP功能和应用简介:(3分钟)
[教师活动]:结合课件,展示当前生活中应用电子表格的图片。
[学生活动]:根据展示的Excel电子表格,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Excel表格。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并对Excel的功能和应用做总结。
Excel XP的启动和退出:(2分钟)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来学习制作“姐姐的神奇表格”,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学习Word软件的经历,提问为揭开Excel面纱闯入Excel阵地我们该从何处着手?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回答从启动Excel着手,学生结合所学Word知识和自学课件,并通过上台演示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
[设计目的]: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来做,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Excel XP操作界面介绍及操作:
设问1: Excel XP和word XP的操作界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学生回答 ) (12分钟)
[教师活动]:提示Excel XP、Word XP同是Office XP系列产品,两者有许多相同之处,对比两者的界面后引导学生作答,在此基础上教师作进一步总结。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发现、掌握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任务内容]:按布置任务——学生尝试任务——教师学生共同解决任务的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结合创建word文档的方法,新建一个Excel文件(请用多种方法新建)。
(任务时间2分钟)
方法1:选择“文件|新建”,打开新建工作簿任务窗格,选择新建选项中的“空白工作簿”命令;
方法2:选择工具栏上的新建( )按扭;
方法3:按Ctrl+N;
指点迷津:各种应用软件新建文件的方法类似;
养成使用工具栏和快捷键新建文档的习惯。
任务2:根据Excel XP任务窗格的通用模板功能,新建一个“建设项目报表”。
(任务时间2分钟)
方法:“视图|任务窗格”,选择“新建工作簿|通用模板|电子方案表格|建设项目报表”。
指点迷津:Excel XP与Word XP的任务窗格使用方法类似;
学习应用软件的过程中,同一系列的软件学法相通。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大胆猜测——结合操作验证——总结规律,这样加深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借助已学知识探究发现新知的能力。
设问2: Excel XP和Word XP的操作界面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学生回答) (12分钟)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同时进行具体讲解。不同点:名称框、编辑栏、工作表、工作表标签;把 Excel XP的行列号、单元格与Word表格中的行号列号、单元格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讲授Excel的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名称框和编辑栏等概念。
任务3:制作如图所示的表格(小酷第一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任务时间4分钟)
在学生观看该表格制作过程的视频后,教师提问Excel XP与Word XP制作表格的方法有何不同?
指点迷津:Excel中制作表格不用象Word一样要先插入一张表格,直接输入表格内容,非常方便!
[设计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真知,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此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认识Excel的界面,学会Excel表格制作。
设问3:正确的文件操作习惯是边操作边保存,那么我们制作好“小酷第一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后,该如何来体现你的良好操作习惯呢? (8分钟)
[学生活动]:回答保存,
任务4:保存“第一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任务时间2分钟)
学生:学生演示Excel XP文件的保存过程。
教师:保存Excel表格与Word文档的方法类似,那两者之间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学生打开Excel的“另存为”对话框与word的“另存为”对话框进行比较。
Excel XP另存为对话框 Word XP另存为对话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制作对比表格,重点讲解两者的“默认文件名、保存类型及扩展名”,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加深对工作簿的理解。
Word Excel
扩展名 doc Xls
默认文件名 文档1 Book1
保存类型 Word文档 Microsoft Excel工作簿
指点迷津:观察Excel工作簿、Word文档的标题栏,加深对Excel工作簿的理解;
保存文件时应主动合理地给文件命名并选择保存位置;
养成及时保存文件的良好习惯。
[设计目的]:设置将思维步步引向深入的任务,通过“对比——讨论——归纳”实现对工作簿的深刻理解,掌握Excel文件的保存。
课外作业:
请你帮助小酷制作“第二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数据参见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理解工作表的概念及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工作表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同时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1.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之间的关系;
2.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插入、重命名、移动、删除操作)。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需要对工作表进行相关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1.教法:
由于本节课内容操作实践性强,因此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具体任务由浅入深,逐层展开,掌握工作表的操作方法,通过运用竞争激励法,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2.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寓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机房、电子教室控制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教师引言]: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同学们已经帮助小酷制作了第二周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学生提交作品,教师随机挑选2-3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学生间开展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总体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每一份作品都充分肯定亮点,并指出不当之处,同时作好小结工作。)
小酷的任务初步完成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两周小酷总的花费情况。教师以两个Excel工作簿的方式展示小酷第一周和第二周的两张支出统计表。
小酷:“要打开两个啊,好麻烦啊!”
[设计目的]:通过故意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产生浓厚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工作表、工作簿和单元格间的关系。 (10分钟)
[小酷提问1]:能不能像Word一样在Excel中把两周的支出统计表放在同一个文件中呢?
[教师活动]:对小酷的大胆提问给予鼓励和表扬!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Word中放在同一文档中不同页面内的两张表格,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小酷提出的这一问题。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包含3个工作表的Excel工作簿。在观看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概念:
①工作表的含义、缺省的工作表名称、默认情况下工作簿中包含的工作表数量及活动工作表的概念;
②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工作簿、单元格,进一步讲解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之间的关系。(通过一本帐册作形象比喻:整本帐册对应工作簿,帐册里面的页面对应工作表,而单元格对应页面内的一个个小矩形格)
任务1:请你替小酷合理安排他第一、第二周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任务时间4分钟)
学生: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进行适时点拔:
1.分别打开已经创建好的第一、第二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工作簿;
2.新建一个工作簿“每周零用钱支出明细表”;
3.使用复制和粘贴功能把第一、第二周零用钱支出数据分别复制到新建工作簿的两个sheet1和sheet2工作表中。(从Excel中复制数据放到另一个Excel中。)
任务总结:引导学生给合并后的新建工作簿取一个合适的文件名,并与先前的两个工作簿进行对比;工作表合并到一个工作簿中后,若要查看某个工作表,只需单击相应的工作表标签即可。
[设计目的]:通过形象比喻并结合课件演示来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加深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精心设计任务,教师及时归纳总结要点,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
2.工作表的操作:
(1)添加工作表: (8分钟)
[小酷提问2]:工作簿中只有三张工作表,那我想把一年内每周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存放在同一个工作簿中,不知可不可以……?我要学会自己找答案!
[教师活动]:看来小酷对Excel产生了兴趣,其实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工作簿中添加更多的工作表,下面我们来看看小酷是如何寻找答案的。(课件演示小酷添加工作表的具体过程)
任务2:请同学们跟着小酷一起学习把第三、第四周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添加到“每周零用钱支出明细表”工作簿中。(教师把第三、第四周的支出表格用Word表格形式传给学生。具体数据见附录一) (任务时间4分钟)
**学生操作演示:
1.分别打开教师下传的两张Word表格 和“每周零用钱支出明细表”工作簿,单击工作表标签Sheet3,使之成为活动工作表;
2.在Sheet3中输入第三周零用钱支出数据;
3.右键单击一张工作表标签|插入|工作表,输入第四周的零用钱支出数据;
小酷操作演示:
1.分别打开教师下传的两张Word表格 和“每周零用钱支出明细表”工作簿;
2.选中并复制Word中第三周的表格数据,然后单击工作簿中的工作表标签Sheet3,使之成为活动工作表后进行粘贴;
3.右键单击一张工作表标签|插入|工作表,插入工作表Sheet4,选中并复制Word中第四周的表格数据,然后单击工作簿中的工作表标签Sheet4,使之成为活动工作表后进行粘贴;
4.保存修改后的工作簿文件。
任务总结: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种操作方法,讨论两种方法间的异同,分析小酷的操作思路:小酷发现Word中的表格数据可以复制到Excel工作表中而不需要重复输入,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重命名工作表: (6分钟)
[小酷提问3]:小酷搞糊涂了,哪一张才是我第一周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呢,能不能一下就能看出来?
[学生活动]: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结论:给不同的工作表取一个新名字。(若学生没有思路,教师结合给文件重命名的方法加以提示)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演示重命名工作表的操作步骤,教师在旁加以提示。
任务3:替小酷把各周零用钱支出数据的工作表分别命名为第一周、第二周……。
(任务时间2分钟)
任务总结:总结学生重命名工作表的方法:方法一:双击工作表标签,输入新名字后按回车;方法二: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后按回车。提醒学生命名时应取一个见名知意的名字。
(3)移动工作表: (5分钟)
[小酷提问4]:我工作表秩序乱了,没按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的顺序排列,能不能象排列文件名一样有秩序呢?
[教师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本自行解决小酷提出的这一问题。
任务4:帮助小酷把各周支出统计表按周次顺序排列一下。(任务时间2分钟)
任务总结:移动工作表的操作方法与windows中移动文件的操作步骤类似,有多种方法,方法一:鼠标点击欲移动的工作表标签,按住左键向左或向右移动,移至目的位置后释放左键;方法二:右键单击|移动或复制工作表。
让学生思考在移动工作表过程中黑色小三角的作用:指示移动工作表的目标位置;
(4)删除工作表: (4分钟)
[小酷提问5]:经过同学们的帮助工作表的添加、重命名、移动都逐一解决了,那删除工作表应该也不难啦,让我自己来摸索!
任务5:删除名称为“第四周”的工作表
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
教师:进行及时评价
任务总结: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删除工作表和删除工作表数据间的异同。
提醒学生删除工作表时要考虑周全,因为工作表删除后无法恢复。
[设计目的]:由于本节内容操作实践性强,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精心设计任务链,通过“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干”的程序进行操作,及时总结归纳要点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这样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
三.巩固提高 (8分钟)
任务6:(分小组完成以下任务,分5个小组进行组间竞赛)
1.分小组制作如图所示的各小组成员资料表格;
2.完成后,命名为“第*小组成员资料”,各小组经讨论后选出一个工作簿文件上传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任务提交”中;
3.各小组成员从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任务提交”中下载其他小组成员资料的工作簿文件;
4.把各小组成员资料合成到“班级成员资料汇总表”内,结合上课所学知识对资料进行合理组织;
5.完成后,小组成员讨论后推选一份,与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互评,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及互评加以总结。
(提醒学生对工作表可进行相应设置,如:设置工作表标签颜色等,比赛项目涉及速度和质量。)
任务总结:综合运用上课所学知识:工作表重命名、移动、添加等,探索工作表标签颜色的更改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选择工作表标签颜色。
通过小组合作和竞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参与竞争的意识。
[设计目的]:职高生缺乏对学习普通文化知识的兴趣,但对学习技能却具有强烈的欲望,喜欢亲自动手操作,但缺乏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到理论的总结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任务,通过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作业:
1.课后请自主探索如何实现工作表复制操作。
2.小酷发现把Word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复制可直接应用到Excel工作表中,那么反之成立吗?请你思考一下。
附录一:
第三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零用钱 零食 玩耍 学习用品 结余
星期一 1000 428 240 30
星期二 1000 215 402 321
星期三 1000 214 258 142
星期四 1000 340 0 570
星期五 1000 126 325 258
总计
第四周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零用钱 零食 玩耍 学习用品 结余
星期一 1000 256 354 120
星期二 1000 62 521 204
星期三 1000 320 0 580
星期四 1000 102 45 531
星期五 1000 0 850 0
总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