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电工基础》5.10 实际线圈与电容的并联电路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电工基础》5.10 实际线圈与电容的并联电路教案

资源简介

*5.10 实际线圈与电容的并联电路
一、教学目标
了解实际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与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实际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
同重点。
三、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分析串联谐振电路应当注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应如何选择参考量?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选择正弦电流为参考正弦量。
2、电容元件两端电压uC相位滞后其电流iC 。
3、电感元件两端电压uL相位超前其电流iL 。
II.新课
一、RLC并联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由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因此,在讨论问题时,以电压为参考量,如图1所示。
设加在RLC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为
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通过电感的电流为
通过电容的电流为
电路的总电流为
1、RLC并联电路电压、电流间的关系
作出与u、iR、iL和iC相对应的旋转式量图,如图2所示。(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总电流的旋转式量I)
在(a)图中,IC>IL,总电流超前电压φ,电路呈容性;
在(b)图中,IC<IL,总电流滞后电压φ,电路呈感性;
在(c)图中,IC=IL,总电流与总电压同相,电路呈电阻性。
分析上图可以看出,总电流I与IR、|IL-IC|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即电流三角形,如图3所示。
由电流三角形可知总电流与各支路电流间的数量关系为
(式5-53)
总电流与流过电阻R的电流将的夹角φ,就是总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差,即
(式5-54)
二、实际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
(
图4 实际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
)实际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如图4所示。
由于各支路的阻抗不仅影响电流的大小,而且影响电流的相位。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分两步进行,先按串联电路的规律分别对各支路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再根据并联电路的规律,用旋转矢量求和的方法计算总电流。
(
I
L
U
I
C
图5 电压、电流的旋转矢量图
I
)电路主体结构为并联电路,所以令电压为参考量,即,
实际线圈支路电流为
该支路电流IL较电压U滞后φL
电容支路的电流为
该支路电流IC较电压U超前。
作出总电流、总电压和各支路电流旋转矢量图,如图5所示。
总电流为
(式5-55)
总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为
(式5-56)
电路的功率
III.例题讲解,巩固练习
略。(见教材§5-10例题。)
IV.小结
分析实际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的基本方法:
(1)根据电路主体结构,选定参考量。(主体结构为并联,选择主电压为参考量;主体结构为串联,选择主电流为参考量。)
(2)先按照串联电路的规律对各支路进行分析。
(3)按照并联电路规律,利用旋转矢量求和法求出总电流。
V. 作业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