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电子元器件与基本电路》 检测电阻器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电子元器件与基本电路》 检测电阻器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项目二 任务2 检测电阻器
电阻器是电子电路中重要元件,而电阻器的检测是后续实训课元器件检测的基础,因此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本教学设计根据实际生产岗位需求来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在做中达到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
【设计理念】
采用层次细化目标的“做中教,学中做”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训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我将关键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融合在电阻器的电阻的测量和万用表使用的过程中,以“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在教学中选择了最适合中职生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并综合运用了层次递进的目标式驱动法使学生跟着教师的目标一步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目标,在这过程中还结合多媒体演示法、指导、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结果表明这种层次细化目标式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更具显著的效果。落实“做中学”、“做中教”,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一次课下来学生对“万能表”的“万能”中常用的电阻表功能应用自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万用表电阻档测电阻器的电阻值、判别电阻器的质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电阻器的质量;
在观察演示实验及检测电阻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模拟生产场景、体验岗位环境,培养责任意识、质量意识;
通过视频教学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严谨、细致、有序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阻器、电位器的质量。
【教学难点】:掌握检测电阻器、电位器质量的原理。
【学情分析及对策】
经过前面对电阻器的学习,学生已经会外观识别电阻器,知道电阻器的外观,并通过色环读出电阻器的阻值,但不知道怎么用万用表测量电阻阻值。他们好奇心强,能模仿视频内容进行操作。但中职学生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抽象、理论的知识学习能力较弱。
基于这样的学情,在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直观地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采用行动导向法、案例教学法,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贴近企业生产管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用的,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材内容及处理】
目标创新:教材对于检测电阻器仅给出检测步骤,仅要求会使用万用表判断电阻器质量的技能目标,没有注重知识技能和生产岗位的衔接,学生很难了解企业中真实的流程和岗位标准。本教学设计通过模拟生产场景、体验岗位环境,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通过收集信息、制定标准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创新: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教材中先后介绍电阻器、电位器的检测,由于这两种元器件检测原理一样,步骤类似,将两种元器件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由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阻器的质量,第二课时由学生自主学习电位器的检测。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以行动导向法引入企业生产案例,通过“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标准、确定方案、执行计划、反馈评价”六个环节和角色扮演,展现企业生产情境,贴近中职生岗位能力需求。在拓展方面,要求学生在本课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用数字式万用表检测电阻器的质量。
策略创新:采用小班化教学,30人,5人一组采用角色扮演法。(采购员、质检组长、技术操作员、质检分析员、报表记录员,全真模拟企业真实角色,体验岗位标准,掌握岗位技能。)
【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
1.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六边形学习桌,5人为一组,共6组。
2.教学手段:多媒体PPT、实物投影仪。
3.教具准备:普通电阻器、万用表、微视频。
4.评估准备:评价表
教学过程
设计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入 (1‘) 以一则电子元器件质检员的招聘信息引入: 招聘信息截图教师由招聘信息自然过渡到本节课内容——电阻器的检测。 以真实的招聘信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岗位要求,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明确任务(2’) 生产情境:长虹电子公司新到了一批普通电阻器,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在入库前需要检测电阻器质量,要求质检部门近日完成任务。 待检测电阻器明确任务:以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检测电阻器质量。 创设企业生产案例,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符合中职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
收集信息(6’) 明确任务后就要收集信息来解决问题。用万用表测电阻器阻值大小跟色环标志是否一样?在测量电阻器阻值的时候有哪些步骤?带着这个问题观看视频说步骤。发现: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阻值,每次换档后都要进行欧姆调零;而且被测元器件都独立被测量;单手操作万用表且不接触金属部分。(学生活动)视频截图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1.每次换档之后,没有进行欧姆调零的读数为什么会不同?(学生活动)2.电阻器没跟其他元器件或电源脱离时的读数跟脱离后的读数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活动) 3.手接触到电阻器或表笔金属部分的读数和没接触的读数又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4.没有正视指针时的读数还有些什么变化?(学生活动)结论:用万用表测电阻器阻值,每次换档后必须进行欧姆调零 ;同时测量时要将被测电阻 脱离其他元器件或电源 ;并且不能接触 电阻器或表笔金属部分 ;从左边斜看指针时阻值 小 ,从右边斜看指针时阻值 大 。(学生活动) 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好奇,调动学习兴趣。采用问题探究引导的方式突出重点。用等效替换法,得出检测电阻器质量的标准,即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检测电阻器。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定标准(3‘) 由以上信息可知检测电阻器的标准:用指针式万用表测其阻值,电阻跟标称值接近,则说明电阻器正常。在整理归纳旧知识的基础上,也要学会收集课外信息:观看视频,看看别人是怎么规范检测电阻器的,边看视频边排序,引导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阻器步骤: 1.欧姆调零:红、黑表笔短接,调节电阻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第一条刻度线的0Ω;2.识别电阻器标称值:外观识读电阻器阻值的大小;3.选档位:欧姆档,根据标称阻值选择合适档位,使指针在表盘的中间三分之一处;4.正确读数:根据指针所在的位置正视表盘和指针确定最小刻度值,再乘以倍率,即为电阻的实际阻值;5.比较数据,得出结论:若阻值接近标称值,说明电阻器正常;6.测量:将被测电阻同其他元器件或电源脱离,单手持表笔并跨接在电阻两端;微视频截图正确排序:2.3.1.6.4.5(学生活动) 普通电阻质量检测流程图老师强调:若阻值为无穷大 ,则内部断路。 (一般情况下烧毁会引起断路) 若阻值都为零 ,则内部短路。 由老师的问题引导,层层递进,得出检测电阻器质量的标准,由理论到实践。通过观看视频将操作规范化。
制定方案(3‘) 每组组员根据自身特点,角色自行分工,自行确定自己的任务。采购员:元器件的识别与整理。质检组长:组织质检有序进行,展示组内成果、给小组打分。技术操作员:用万用表操作检测。质检分析员:分析质检数据,点评结论。报表记录员:记录信息结果、检测数据和结果。 真实体验企业工作情境。每组5人,各有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为有效执行计划做准备。
执行计划(16’) 任务1step1:从外形上识别电阻器的阻值( 主要由采购员完成)。step2:选档位,测量电阻器的阻值(主要由操作员完成),记录数据(记录员)。step3:比较阻值,得出质检结果(主要由分析员完成),记录结果(记录员)。完成以下表格:电阻器(色环)档位电阻值性能判断棕红黑黑棕 黄紫黑金棕 绿蓝黑红棕绿棕银金 橙橙橙金 白棕棕金老师巡视,从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引导学生操作。任务2step4:由读出的电阻阻值分析质量好坏(质检员),记录结果(记录员)。完成以下表格:电阻器电阻值性能判断棕红黑黑棕趋于无穷大绿蓝黑红棕55KΩ绿棕银金5Ω白棕棕金趋于零 真实体现企业生产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做中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取新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做中学来突破难点。老师从繁琐的教学管理中退出来,作为引导者,只是从学生的合作中发现问题,最后在点评小结中画龙点睛。
反馈评价(8‘) 反馈展示(质检组长):1.外观识别读电阻器阻值的方法(抽取一组回答)(色标法读电阻值)2.任务1中电阻器的阻值(抽取两组上台展示,抽取两组对质量进行点评)3.每组阻值会有所不同,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一批电阻器每组数据会有所不同?(预设学生回答:万用表本身有误差、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误差、档位选择不同等)老师补充知识: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时,人手接触电阻两端或接触表笔金属部分,阻值就不一样3.演示检测步骤 (抽取一组上台演示)老师指出常见的错误:手势要正确、欧姆调零等。评价(质检分析员):回答任务2中电阻器的质量老师补充知识:1.用万用表测出的电阻值接近标称值,就可以认为电阻器基本上质量是好的;2.如果相差太多或电阻值为“∞”,就是坏的。角色互换,小组内互换角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记录、分析。总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小结:1.规范性:坐姿要端正,视线要水平,手势要正确;2.准确性:万用表指针应在中间三分之一处读数;3.档位选择改变时,必须进行欧姆调零。4.检测小结:万用表欧姆档,检测电阻器电阻判质量,为无穷大是 开路,为零是短路,阻值相近性能 好 。每组完成评价表(见附件)多方位评价本次任务 让学生在说和听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积累与巩固,锻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共享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授课老师的一个反思机会,体现出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小结,老师补充让学生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
布置作业(1‘) 作业:1、通过对相关视频的自主学习,学会用数字式万用表检测普通电阻器质量,并总结其方法和标准。2、思考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位器的方法。6s整理 在学会了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阻器的信心后,让学生用数字万用表检电阻器质量。
【板书设计】
【教学思考】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学情和现代教学理论,变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真实的生产过程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是一种有趣的课堂;引入企业生产案例,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了解学校学习与就业岗位的关系,是一种有用的课堂;采用角色扮演、做中学,从执行计划到反馈评价,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引导每位学生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有效的课堂
附件1(任务书): 任务书 电阻器的检测
班 组 姓名 角色 教师评价:
【明确任务】
任务:某电子产品制造厂新到了一批普通电阻器,在入库前需要检测其质量。
子任务1:每组抽取这批电阻器中六个电阻器,检测其质量。
子任务2:已知其中四个电阻器的阻值,判断其质量。
【收集信息】
发现:
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阻值,每次换档后都要进行欧姆调零;而且被测元器件都独立被测量;单手操作万用表且不接触金属部分。
思考:
1.每次换档之后,没有进行欧姆调零的读数为什么会不同?
2.电阻器没跟其他元器件或电源脱离时的读数跟脱离后的读书有什么不一样?
3.手接触到电阻器或表笔金属部分的读数和没接触的读数又有什么不同?
4.没有正视指针时的读数还有些什么变化?
结论:用万用表测电阻器阻值,每次换档后必须进行 ;同时测量时要将被测电阻 ;并且不能接触 ;从左边斜看指针时阻值 ,从右边斜看指针时阻值 。
【确定标准】
一个质量好的电阻器的标准:
观看操作视频,对以下检测电阻器的步骤进行排序:
1.欧姆调零;2.识别电阻标称值;3.选档位;4.正确读数,得出测量数据;5.比较数据,得出结论;6.测量电阻器;
正确序号:
【制定方案】
角色名称 角色任务 角色扮演者
质检组长 组织质检有序进行,展示组内成果、点评
技术操作员 用万用表操作检测
质检分析员 分析质检数据,得出结论
报表记录员 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
采购员 元器件的识别与采购
【执行计划】
子任务1:每组抽取这批电阻器中六个电阻器,检测其质量。
电阻器(色环) 档位 电阻值 性能判断
棕红黑黑棕
黄紫黑金棕
绿蓝黑红棕
绿棕银金
橙橙橙金
白棕棕金
子任务2:已知其中四个二极管的正反向阻值,判断其质量
电阻器 电阻值 性能判断
棕红黑黑棕 趋于无穷大
绿蓝黑红棕 55KΩ
绿棕银金 5Ω
白棕棕金 趋于零
【反馈评价】
1.展示(质检组长):
(1)外观识别电阻器的方法:
(2)任务一中电阻器阻值;点评其质量;
(3)演示检测步骤;
2.点评(质检分析员):
(1)点评任务二中电阻器质量;
(2).小结(总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
【布置作业】
1. 自主学习用数字式万用表检测电阻器质量,并总结其方法和标准。
2.思考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位器的方法
3.完成评价表(质检组长完成)
附件2(评价表):
电阻器检测学习评分表
班级 组名
项目 考核内容 配分 评分标准 组长评分 教师评分
参与度 小组合作执行力 15 分工合理,全员参与,1人不积极参与扣5分
确定标准 根据检测方法得出检测标准 10 得出检测标准,每个问题错误扣3分
识别阻值 从外形上识别电阻器的阻值 10 正确判断出电阻器的阻值,错一个扣2分
操作 用万用表检测测量电阻器阻值 20 读数时视线不水平扣5分;档位错扣5分;手势错扣5分;未欧姆调零扣5分
展示 电阻器阻值 20 阻值误差较大的扣5分一个
点评 分析质量;总结操作注意事项 15 观点明确,讲解正确,语言流畅
安全 档位选择合适;结束测量后,万用表打在off档 10 档位选错扣5分;结束后未打在off档
合计 100
学生交流心得
组员签字 教师签字
附件3(微视频简介):
微视频截图
本视频主要介绍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阻器的方法步骤,是一技能操作视频。以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将直观、全面的画面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更易接受,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与同类的操作视频相比,本微视频主要有以下特点:
以企业生产案例作为引入,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了解学校学习与就业岗位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更吸引学生注意。
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将重要的技能要点以图文形式突出显示,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清晰,便与自学。本视频也可用于课外学习,六步操作,简单明了。
2016-11-29
测阻值
正确读数
欧姆调零
选档位
识别
阻值
得出结论
电阻器的检测
操作步骤:
1.识别阻值;
2.选档位;
3.欧姆调零;
4.测量;
5.正确读数
6.得出结论。
投影区
PAGE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