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端可调稳压电源的制作使用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基于课本《集成稳压器》一节的内容作拓展学习,为一个教学单元。授课类型:理实一体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三端可调稳压电源的工作过程和输出电压可调的原理。2.掌握三端可调稳压电路工作异常原因的分析方法。专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职业情感目标:通过“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边学边做,体验学习的充实与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促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端可调稳压电源电路的组装与工作过程。难点:电路输出电压可调的原理分析。三、教法与学法教法:项目教学法(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记录归档、知识延伸)学法:小组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工段长、操作工等不同岗位,让学生分别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四、课时、教具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确定项目及制定项目计划,二、三课时连排,完成实施计划、检查评估、记录归档及知识延伸环节)教具:电子综合实训室(集电子装接生产线、教室功能于一体,并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主要设备:示波器、万用表、焊接工具等。五、教学程序本次项目实施设置了六个环节,如图所示: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确定项目(约20分钟)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项目:在校企合作中,我校接到某公司的订单,要求生产一批集成稳压电源,如果我们来接手这个任务,应该如何完成?一组同学展示:1.彩色图片展示:搜集稳压电源的应用场合图片。2.制作实例演示:学生用制作好的稳压电源为收音机、单片机、音响设备供电,各组同学在操作中认识稳压电源的功能。二、制定计划(约2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列出元器件清单(见附表),制定实施项目的步骤和操作程序,最后由老师审核确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步骤:组装调试、理论探究、故障排除三、实施计划(一)组装调试(约25分钟)二组工段长在此环节带领同学作好组装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电路连接中应注意的问题。1.工艺准备 学生认识、清点元器件并检测,保证元器件质量。教师提问如下问题: (1)整流桥中二极管的极性能接反吗?(2)电路图中电解电容极性的分布有什么规律?(3)三端稳压器的引脚排列如何?(4)电容器的漏电应如何检测?各组回答,教师总结强调。2.动手组装调试(1)每个学生都根据电路图完成电路组装工作。(2)安装完毕后,不通电工段内互查。 (3)接通电源,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范围。(二)理论探究(约30分钟)此环节要完成电路的探究,由三组同学负责。 1.探讨原理利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对电路的急切探究心理,三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设计以下问题:(1)此电路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作用是什么?三组总结工作过程:直流电源通过整流、滤波、稳压实现交流电到脉动直流电再到稳恒直流电的转换。在理解了电路的整体工作情况后,又提出:(3)怎样使电路输出直流电压大小发生变化?(4)调节电位器的大小与输出电压大小到底是什么关系呢?(5)为什么调节电位器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大小?。突破难点:教师提示,学生实验探究 提示一:通电时调节R2并测量R1上的电压值变化大吗? 提示二:断电时测此时R1、R2的比值并与其电压比值对比,有什么结果?说明两电阻什么关系?2.运用提高教师出示四块改装过的电路板,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学以致用。(1)整流桥中的某个二极管开路,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有什么影响?(2)若电位器一端开路,电路输出会如何?(3)将电位器R2电阻调换为2.2K,则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有何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教师利用示波器、万用表演示改装电路结果。(三)故障排除(约20分钟) 本环节完成电路故障的分析、排除任务。教师指导,小组讨论,以优带差,第四组总结分析1.教师引导教师提出排除故障的两种思路:(1)原理分析法:据工作原理分析故障结果。(2)逐步排除法:利用示波器顺次观察电源、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块、可调输出端电压波形,找出故障。 2.小组讨论,排除故障 3.第四组总结各种故障产生原因 (1)输出电压偏低的原因:(a)整流电路二极管开路 (b)电源电压偏低 (c)电阻R1开路 (d)电容漏电 (2)输出电压不可调的原因:电位器开路 (3)损坏元器件的原因:(a)二极管接反或短路 (b)电容极性接反 (c)三端稳压器引脚接错(4)纹波系数大:电容漏电4、填写表格:四、检查评估(约10分钟)主要以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成果和工作行为进行评估。第五组负责班里学生项目整体制作、完成情况的评价,评选出5-6件较优秀的作品。体会比较深刻的同学总结反思得与失,与其他人交流。过程评价表格见附表。五、记录归档(约2分钟)将项目计划及实施评估记录存档。六、知识延伸(约3分钟)第六组学生负责,给同学们提供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的、很环保的开关型稳压电源电路图,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 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项目,此方式使学生更直观了解本节课的实训项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图片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自己尝试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几个问题都是关乎电路安全问题,必须事先强调,以避免元器件损坏甚至电源损坏等。教师强调工艺上的要求。小组内互助,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通电前的小组内互查非常必要,此时告诫学生要注意通电安全。学生先做后学,电路的成功使学生喜出望外,同时也会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示波器观察各部分电路电压及波形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同学互助,通过改变电位器大小并测量与之对应的输出电压发现两者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难点的突破:(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2)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质疑,共同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方式,完成电路的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在充分交流、辩论中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教师利用原理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体验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各组现身说法,交流经验,最后由第四组总结故障产生的原因。教师强调小组互助共同完成。并制作故障统计表让小组内同学共同填写。自我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过程中的体验;小组主要评价参与程度;教师则总体把握评价。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七、 教学反思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小组学习的为依托、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为学生创造“真项目、真环境”生产条件,在这里,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了练技能和用工标准的“无缝对接”。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三端可调稳压电源制作一、电路组成分析 三、输出电压可调分析电路图 UO=1.25V(1+R2/R1)二、整流过程分析 四、故障分析交流 脉动直流 稳恒直流 学生板书三端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知识拓展图:小功率微型开关稳压电源电路图作业图:元器件清单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1 二极管 1N4007 42 变压器 220~25v 13 电容 2200μF 14 电容 0.33μF 15 电容 10μF 16 电容 100μF 17 电位器 5.1k 18 电阻 120 19 稳压块 LM317 110 二极管 1N4008 2课堂评价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