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四 RLC 串联及并联电路教学项目 授课任务 项目二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及其应用 任务四 RLC 串联及并联电路教师姓名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4授课日期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第 节授课班级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目标 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掌握RLC并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掌握RLC 串联电路复阻抗;教学重点 会用相量图分析、计算 RLC 串联及并联电路;教学难点 画相量图和分析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教学建议 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电路分析方法,培养学 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教学后记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课题导入 通过对前面电阻的串联电路知识的回顾,由电阻串联电路的电路图引出今天要学习的 RLC 串联电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去研究的新出现问题。 忆旧启新 问题引导教学法新课新授 新课新授 任务四 RLC 串联及并联电路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KCL: 正弦电路中,KCL 式中的各个电流都是同频率的正弦 量,其对应的相量和等于各相量之和。 公式 2-26 KVL: 正弦电路中任一节点的所有电流相量的代数和等于零。 公式 2-27 “温馨提示” 正弦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或各元件的电压初相一般不相等,所以式(2-26)和(2-27)中的各项都是相量,而不是有效值,即 ΣI ≠ 0,ΣU ≠ 0。 例题解析: 例2-10 “过程提示” 从基尔霍夫定律展开,结合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分析,以多媒体的形式演示相量公式推导过程,最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演练例题。 RLC 串联电路及复阻抗 相量形式欧姆定律: RLC 串联电路的相量形式欧姆定律:公式(2-28) 公式(2-29)中 Z 是电路的复阻抗,它是一个复数,实部 R 是电路的电阻。 公式(2-30)、(2-31)、(2-32)中 φ 为电路的阻抗角,| Z | 为电路复阻抗的模,其值等于它的端电压及电流有效值之比,即 | Z | =U/I。在线性电路中,复阻抗 Z 仅由电路的参数及电源频率决定,与电压、电流的大小无关。 符号表示: 在电路中,复阻抗可用如图 2-20(c)所示的图形符号表示 相量图 图2-21(a)表示 RLC 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相量图,由 U、UR 、UX 构成电压直角三角形;图 2-21(b)表示复阻抗的模|Z|、电阻 R,电抗 X 构成阻抗直角三角形,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题分析: 例2-11 “过程提示” 回忆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间关系,而后,结合图2-20,引导学生推导演绎公式,得出复阻抗公式,根据推导过程详细解析公式中阻抗角及模,引出相量图,类比讲解,最后,用例题串讲整个知识点。 RLC 并联电路 电流相量方程: 相量图:图 2-23 “过程提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参照串联电路推导过程,推导电流相量方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巡回指导,注意收集典型错误,最后,用对比来串讲整个知识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多媒体 演示 案例解析 公式推导演绎法 类比 教学法 案例解析教学法 推导演绎 比照推演式教学法知识小结 电压源、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理想电流源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条件 学生小结、巩固所学知识点布置作业 学后测评 13、15 预习(任务五) 布置作业 预习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