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五 交流电路功率及功率因数提高教学项目 授课任务 项目二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及其应用 任务五 交流电路功率及功率因数提高教师姓名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2授课日期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第 节授课班级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目标 理解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视在功率; 掌握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教学建议 回顾RLC 串联及并联电路知识点,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问题(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视在功率)。 采用比较发现法、类比教学法,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线,循序渐进,围绕知识点展开,深入讲解各功率及计算方法。 以案例引导,引出应用,启发学生自主探讨,通过思考得出结论,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讲练结合,突破难点。教学后记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课题导入 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问题(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视在功率) 问题引导导出新课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新课新授 新课新授 任务五 交流电路功率及功率因数提高 交流电路功率 瞬时功率:公式 2-33 P≥0 时,负载从电源吸收功率; P≤0 时,表示负值负载释放出能量送回电源; 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瞬时功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功率 公式: 2-34 cosφ 称为功率因数,用希腊字母 λ 表示, φ 是复阻抗的阻抗角 无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能量交换的规模,大写字母 Q 表示 公式 :2-35 单位为乏 视在功率:表示交流电源提供总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能力,是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乘积,用 S 表示 公式:2-36 功率三角形:有功功率 P、无功功率 Q 和视在功率 S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图 2-25 例题解析:例 2-12 例2-13 “温馨提示” 视在功率 S 通常用来表示电气设备的容量,说明电气设备能转换的最大功率 “过程提示” 采用比较发现法、类比教学法,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线,循序渐进,围绕知识点展开,深入讲解各功率及计算方法。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提高 意义: 使电源设备的容量能够充分利用 减小输电线路的损耗 方法:在不改变感性负载原有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来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 例题解析:例 2-14 “过程提示” 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自主思考、自主比较,发现功率的不同点,进而引出意义,例题解析加深理解,最后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创设活动环境 类比讲解 案例 引导教学 讲练结合 视频引导 讲练结合知识小结 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视在功率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意义 学生小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 学后测评 22 预习(任务六) 布置作业 预习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