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说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基本RS触发器》。)说课的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部分组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杜德昌老师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九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节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中的第一部分基本RS触发器。(第三节学习了组合逻辑电路,第四节时序逻辑电路由组合逻辑电路了和触发器组成。)本节课是学习时序逻辑电路的入门知识,对学习后续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掌握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逻辑功能。教学难点:掌握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分析(为了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教学关键点:基本RS触发器的应用电路之一防抖动电路。(在教具准备上,本节课打破了教材中用仿真软件做电路的设计,让学生自己组装电路,突出了教材的应用性。这是我们班动手焊接能力强的同学在用74LS00集成块组装电路板。为本节课做教具准备。这是同学们自己组装的电路板。用自己制作的电路板来上课对学习兴趣的提高将是不言而喻的。教具准备:用74LS00集成块组装一个基本RS触发器电路。(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是)能力目标: 通过逻辑功能分析,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小组做实验探究,使同学们具有较好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教学方法三三四课堂教学法(这是我们学校近几年新课改总结出的教学方法。是指三项基本原则,三项基本要求,四个基本环节。三项基本原则: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三项基本要求:方法灵活、情趣浓厚、寓教于乐。四个基本环节:探究-讨论-展示-反馈具体内容请看说课稿的第五页)、探究法、分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趣,)为了引发同学们的思维火花。希望同学们学法指导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提高对本专业的热爱。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设疑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的探究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四、教学过程这是我的教学过程流程图(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营造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教师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1、创设情境 播放世界名曲《幸福拍手歌》,与学生一起拍拍手跺跺脚,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课堂,起热身的作用。导入新课接着教师展示抢答器的图片,通过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而教师只是设疑1:在各种知识竞赛中很多抢答器是由触发器组成的。为什么触发器可以组成抢答器呢?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中。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基本RS触发器。3、复习提问对与非门逻辑电路和逻辑口决的回顾,为分析基本RS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作好知识的铺垫。教师第二次设疑如果将两个与非门作这样的改造:G1门的输出反馈到G2门的输入,G2门的输出又反馈到G1门的输入,这会构成什么电路呢?引出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电路。让学生从图形,符号入手。避免了学习电路时感到盲目。接着,教师第三次设疑:这个电路能实现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探索发现。探索发现教师带领大家用自己组装的电路板完成实验报告中的第一种情况,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其他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是我们学生在做实验的视频。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行为,充分发挥小组长的调控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成为实验的“主人”,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的多样化学习,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将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实验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同学们收集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教师第四次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让我们去探究吧!探究讨论全班同学围绕R,S的四种不同组合状态展开探究讨论,这种有目的地探究,给学生营造了积极参与课堂的氛围。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而教师则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指导者”。这样,任务引领,做学一体,凸现了教学重点。分析工作原理的过程就变成了将探究讨论的结果展示反馈的环节。展示反馈这正是“三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让学生自己上台分析工作原理,得出逻辑功能表,这是学生上台分析工作原理的视频。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学知的乐趣和获知的快乐感受。而教师只对“记忆功能”这个各小组都出现迷惑的问题进行点拨:记忆功能是触发器与组合逻辑电路的显著区别!点出记忆功能的重要性,接着展示电子血压仪、电子湿温度计、电子体温计、抢答器等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产品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借此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学好触发器,学好数字电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将本节课推向了最高点!提高同学们对本专业的热爱。教师第五次设疑:基本RS触发器电路简单,使用方便,但它是不是完美无缺呢?引出S=0 ,R=0的情况。教师用科学辩证的态度来解释,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破坏了 Q,Q互为非的逻辑关系,不允许,应避免!这正是基本RS触发器的薄弱环节。以后会讲同步RS触发器等其他性能更完善的触发器,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引子”!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名古典名句又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基本RS触发器的重要性上。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突破教学难点,师生共同总结为“1,0随非R,1,1保原态,0,0应避免”。你出我答由学生提问学生这个环节,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这是在课堂上学生提问学生的视频。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起到了激发情趣,启迪思维,锻炼表达能力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应用为了引导教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科学理念,教师提出了基本RS触发器的应用电路之一防抖动电路,让学生上台解释原因,未完成的部分又引出了本节的课后作业。布置作业作业中的应用题,突出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课前组装实验板的同学,焊接动手能力强,对其他同学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五、说教后反思1、本节课以教师步步设疑为主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展示为主体,以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线,在轻松愉悦、调控有序的氛围中完成了。2、师生互动时,学生自主地站起来展示,打破了以往教师点名,学生回答的旧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3、在课堂展示中,教师发现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对“反馈”“交叉相连”感到有点迷茫,如果创造性地用电位相同来解释,可能会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这是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大致安排创设情境(1分钟)、导入新课(1分钟)、复习提问( 3分钟)、探索发现( 13分钟)、探究讨论( 4分钟)、展示反馈( 12分钟)你出我答( 4分钟)、实践应用( 6分钟)、布置作业( 1分钟)其中,探索发现( 13分钟)、展示反馈( 12分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动手操作、自我展示等环节,主动在获取科学知识。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不必费力地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了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基本RS触发器逻辑电路工作原理板书设计条理清晰,突出了教学重点。应避免不允许00记忆功能保原态11置0001置1110功能QRS1,0随非R1,1保原态0,0应避免PAGE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