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78 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课 时:6课时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题的教学内容选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崔陵主编的浙江省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工厂电气控制设备》项目二——鼓风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任务5——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是本课程中维修的第一种电动机控制线路,教材中将“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任务分为“任务准备、任务操作、任务评价”等内容。在“任务准备”中,使学生通过电气故障维修步骤、电气故障调查方法、电气故障查找方法等内容的学习,掌握电气故障维修步骤、电气故障调查方法、电气故障查找方法等原理性知识;在“任务操作”中,通过观察故障现象、选配维修工具、仪表、器材及资料、分析故障范围、用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修复故障、通电试车、分析引起故障原因及交付使用等过程,使学生熟悉电动机控制线路维修的步骤与要领、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实践性知识,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提升选配工具、仪表、器材及资料的能力和观察故障、分析故障范围、查找故障部位、修复故障等操作技能;在“任务评价”中,通过评价过程,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维修任务的评价标准、评价办法等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因此,根据“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围绕“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这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任务准备、任务操作、任务评价”等具体的任务。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等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项目一和本项目任务1~4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组合开关、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基本能够识别、检测、选用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组合开关、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通过砂轮机控制线路、鼓风机控制线路的安装,学生熟悉了相关控制线路电路图与工作原理,控制线路安装的基本步骤、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由于本课程为新开设课程,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是学生新学内容,对控制线路进行维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维修操作技能、维修操作规范等方面需要逐步落实。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实践性知识、技能有很强烈的兴趣与愿望。三、设计理念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维修技能是本课程的核心技能。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数字化资源和理实一体教学环境,通过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注重过程评价等手段,通过“任务准备、任务操作、任务评价”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认真实践、相互竞争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体验“学中做”、“做中学”的乐趣,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电动机控制线路维修的实践性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维修核心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等电气元件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熟悉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查找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方法与步骤;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维修的一般方法。2.技能目标:会观察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现象;会分析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范围;会用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查找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部位;会维修鼓风机控制线路。3.情感目标: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认真实践、认真记录、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分析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范围;维修鼓风机控制线路。2.教学难点: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分析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范围;维修鼓风机控制线路。六、教法与学法1.教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建议根据教材P94-110和《学习辅导与练习》P82-84,任务5 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内容要求,以“任务准备、任务操作、任务评价”等具体任务主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数字化资源和理实一体教学环境,实施“做中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2.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学习辅导与练习》P82-84,任务5 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内容要求,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协作、认真实践和反复训练等方法,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维修的一般方法(维修步骤、故障调查方法、故障查找方法);熟悉绘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维修的基本流程。熟悉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等电气元件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熟悉鼓风机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检查方法等实践性知识;学会维修鼓风机控制线路电气故障维修的操作技能;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维修任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详细学法指导可参考《学习辅导与练习》P34相关内容。七、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书、评价表、网络资源等相关教学资料;鼓风机控制线路板、维修工具及仪表、电路图等器材与资料。2.学生准备:按同组异质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2人。八、课时安排共计6课时九、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可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网站http://sve..cn下载,用于辅助教师教学。教学视频:电压测量法与电阻测量法视频;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视频。学习任务书:《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学习辅导与练习》P82-84相关内容。练习作业:可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学习辅导与练习》中视学生学习情况选择。教学设备:鼓风机控制线路板,用于控制线路故障设置及维修演示操作;鼓风机控制线路维修所需的低压电器、导线等器材及工具,用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十、教学实施建议1.建议本课在具有理实一体教学功能的“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实训室”进行,要求实训室设置理论学习区和实践操作训练区,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及互联网、参考资料柜、器材柜、工具柜等设施,使实训室具备知识讲授、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资料检索等功能,保障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施,为完成课程设计目标提供有力支撑。2.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建议课前培养“小导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助手。3.每位学生配备鼓风机控制线路板一块、维修电源,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践操作。4.课堂教学组织建议采用“任务导入—任务准备—任务操作—任务小结—评价反馈”的流程形式。十一、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利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实物板(已设故障)进行操作演示或播放视频等方式,展示鼓风机控制线路的故障,明确本课所需完成的任务——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简要讲解该控制线路板的故障及维修要求,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演示操作或视频,聆听讲解,了解鼓风机控制线路故障及维修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如何维修鼓风机控制线路。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将导致生产机械不能正常工作,不但影响生产效率,严重时会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因此,发生故障后,电气维修人员必须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和步骤,及时、熟练、准确、迅速、安全地查出故障并加以排除,尽快使电气设备恢复正常工作。(二)任务准备任务1 熟悉电气故障维修步骤教师活动:利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已设故障)实物,讲解电气故障的维修步骤——调查故障现象、确定故障范围、查找故障点、排除故障、通电试车与资料归档,使学生熟悉电气故障维修步骤。学生活动:观察演示操作,聆听讲解,熟悉电气故障维修步骤。电气故障维修一般步骤如下:学生活动:完成《学习辅导与练习》P59,填空题1。任务2 熟悉电气故障调查方法教师活动:利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已设故障)实物,讲解电气故障调查方法——问、看、听、摸、闻,使学生熟悉电气故障的调查方法。学生活动:观看演示操作,聆听讲解,熟悉电气故障调查方法。电气故障调查方法通常有“问、看、听、摸、闻”等五种。 (1)“问” 是向电气设备的操作人员询问电气设备故障发生前后运行情况、故障发生后的症状等,如询问故障发生时是否有烟雾、跳火、异常声响和气味、异常振动,有无误操作等情况;故障发生前有无进刀量过大、频繁起动和停止等情况;电气设备使用年限、有无保养或改动控制线路;故障是偶尔发生还是经常发生;故障前有无其他人员维修等情况。 (2)“看” 观察故障发生后电气设备是否有明显的外部征兆,如熔断器内熔体是否熔断,各种信号灯的指示情况,保护电器是否脱扣动作,接线是否有脱落、触头是否烧蚀或熔焊、线圈有无过热烧毁等情况。 (3)“听” 在电气设备还能运行和在不会扩大故障范围、不损坏电气设备的前提下,通电试车,细听电动机、变压器、接触器及各种继电器运行时的声音是否正常,特别是要发现特殊的异常声音。 (4)“摸” 是将电气设备通电运行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然后用手触摸电动机、变压器及继电器线圈等有无明显的温升,是否有局部过热现象。若过热,则应检查其产生的原因,并排除。 (5)“闻” 在切断电源的前提下,打开电气设备的控制箱,闻电气设备中各电器元件、电动机等有无异常气味,若有则表明该电器元件或电动机可能过热或烧毁。学生活动:完成《学习辅导与练习》P59,填空题2。任务3 熟悉电气故障查找方法内容1——直观检查法教师活动:利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已设故障)实物,通过演示操作,讲解如何用直观检查法查找电气故障,使学生熟悉电气故障的直观检查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演示操作,阅讯教材P95相关内容,熟悉直观检查法。通过问、看、听、摸、闻等直观方法,了解故障前后的运行情况和故障发生后出现的异常现象,以便根据故障现象判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而准确地排除故障学生活动:利用直观检查法查找鼓风机控制线路板上故障,并修复故障。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利用直观检查法查找故障。内容2——通电试验法教师活动:利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已设故障)实物,通过演示操作,讲解如何用通电试验法查找电气故障,使学生熟悉电气故障的通电试验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演示操作,阅讯教材P95相关内容,熟悉通电试验法。教师在讲解中可提出如下问题:1.通电试验时,什么情况下可以试验,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试验?2.通电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通电试验法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经外观检查未发现故障点时,可根据故障现象,结合控制线路电路图分析故障原因。在不扩大故障范围、不损伤电气和机械设备的前提下,直接进行通电试验,或拆除用电设备(从控制线路板接线端子排上卸下)通电试验,以分清故障可能在电气部分还是在机械等其他部分;是在电动机上还是在控制设备上;是在主电路上还是在控制电路上(如接触器吸合电动机不运转,则故障在主电路中;若接触器不吸合,则故障在控制电路中)。 一般情况下,先检查控制电路,其具体方法是:操作某一开关或按钮时,控制电路中相关的接触器、继电器是否按规定的动作顺序进行工作。若依次动作至某一电器元件时,发现动作不符合要求,即说明该电器元件或相关电路有问题,再在此电路中进行逐项分析和检查,一般便可发现故障;当控制电路故障排除恢复正常后再接通主电路,检查对主电路的控制效果,观察主电路的工作情况有无异常学生活动:利用通电试验法查找鼓风机控制线路板上故障。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利用通电试验法查找故障,并作为监护人监视学生通电试验。内容3——测量法教师活动:利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已设故障)实物,通过演示操作,讲解如何用测量法查找电气故障,使学生熟悉电气故障的测量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演示操作,阅讯教材P96相关内容,熟悉测量法。教师在讲解中可提出如下问题:1.测量法查找电气故障的主要仪表有哪些?2.测量法查找电气故障主要测量哪些电气参数?3.使用测量法查找电气故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测量法是维修人员在检修电气设备故障时用来准确确定故障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常用的测试工具和仪表有验电笔、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校验灯等,主要通过对电路进行带电或断电时有关参数(如电压、电阻、电流等)的测量,来判断电器元件的好坏、设备的绝缘情况及线路的通断情况等。 在用测量法检查故障点时,一定要保证各测量工具和仪表完好,使用方法正确,同时还应注意防止感应电、回路电及其他并联支路的影响,以免产生误判。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温度测量法、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和短接法等内容4——逻辑分析法教师活动:利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已设故障)实物,根据具体故障,结合故障现象和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讲解如何用逻辑分析法查找电气故障,使学生熟悉电气故障的逻辑分析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演示操作,阅讯教材P96相关内容,熟悉逻辑分析法。教师在讲解中可结合鼓风机控制线路,有目的地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逻辑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逻辑分析法。任务4 电阻测量法内容1——什么是电阻测量法教师活动:讲解电阻测量法的定义。学生活动:聆听讲解熟悉电阻测量法。利用仪表测量控制线路上某点或某个元器件的通、断情况,来确定电气故障点的方法叫电阻测量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万用表电阻档对控制线路通断或元器件好坏进行判断。可分为电阻分阶测量法和电阻分段法测量法等两种。电阻测量法测量电路中的故障点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教师在讲解中可提出如下问题:1.采用电阻测量法时,为什么必须切断控制线路电源?2.如何确认控制线路已切断电源?内容2——电阻分阶测量法教师活动:先讲解什么是电阻分阶测量法,并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上进行演示操作,特别要强调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教师演示操作,熟悉电阻分阶测量法的要领。教师活动:教师以具有过载保护的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中“按下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为例,先通过播放操作视频或演示操作,使学生熟悉测量方法和步骤。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或观看视频,熟悉电阻分阶测量法和步骤。师生一起根据所记录的测量数据,共同分析故障原因。教师在讲解中可提出如下问题:1.采用电阻分阶测量法时,为什么一定要按住起动按钮不放?2.如何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故障点?电阻分阶测量法就是将万用表一支表笔固定接触在控制电路的一端(一般为0号线端),另一支表笔逐阶测量其它线号点间的电阻值,当测量某相邻两阶的电阻值突然增大时,则说明该跨接点为故障点。其测量方法和步骤如下: 图2-39 电阻分阶测量法示意图 ①测量前,先选择万用表合适倍率的电阻挡(R×100或1K挡),并调零。 ②断开电源开关,用验电笔验电,确保控制电路断电状态下才可进行测量。 ③取下控制电路熔断器熔体,按下起动按钮SB1不放,按图2-39所示的测量方法,依次测量0-4、0-3、0-2、0-1各两点之间的电阻值。 ④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点,见表2-33。 表2-33 测量结果与故障点判断 故障 现象测试 状态0-40-30-20-1故障点按下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按下SB1不放∞---0-4号点间接触器KM线圈断路或接线松脱R∞--3-4号点间SB1动合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RR∞-2-3号点间SB2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RRR∞1-2号点间FR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注:表中R表示两个线号点间所测得的接触器线圈电阻值。学生活动:在教师所给的控制线路板上用电阻分阶测量法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分析故障可能的原因。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在所给的控制线路板上用电阻分阶测量法进行测量、数据记录和故障原因分析,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内容3——电阻分段测量法教师活动:先讲解什么是电阻分段测量法,并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上进行演示操作,特别要强调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教师演示操作,熟悉电阻分段测量法的要领。教师活动:教师以具有过载保护的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中“按下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为例,先通过播放操作视频或演示操作,使学生熟悉测量方法和步骤。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或观看视频,熟悉电阻分阶测量法和步骤。师生一起根据所记录的测量数据,共同分析故障原因。电阻分段测量法是用万用表测量相邻线号间电阻值,当测量到某相邻两点的电阻值很大时,则说明该两点间即为故障点。其测量方法与步骤如下: 图2-40 电阻分段测量法示意图 ①断开电源开关,用验电笔验电,确保控制电路断电状态下才可进行测量。 ②取下控制电路熔断器熔体,在按下起动按钮SB1不放,按图2-40所示的测量方法,用万用表R×1挡逐一测量1-2、2-3、3-4线号点间的电阻值,若测得阻值为0表示线路和两点间的电器元件触头正常;若测得阻值很大,表示对应点间的连接线或电器元件触头可能接触不良或已开路。 ③按图2-40所示的测量方法,用万用表R×100或1K挡测量4-0线号点间接触器KM线圈的直流电阻值,若阻值超过接触器线圈直流电阻值很多,表示连接线或接触器线圈已断开。 ④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点,见表2-34。 表2-34 测量结果与故障点判断 故障 现象测试 状态1-22-33-44-0故障点按下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按下SB1不放∞---1-2线号间FR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0∞--2-3线号间SB2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00∞-3-4线号间SB1动合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000∞4-0线号间接触器KM线圈断路或接线松脱学生活动:在教师所给的控制线路板上用电阻分段测量法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分析故障可能的原因。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在所给的控制线路板上用电阻分段测量法进行测量、数据记录和故障原因分析,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上述内容学习后,师生共同分析电阻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的操作步骤和要领,熟悉两种测量法的不同之处。任务5 电压测量法内容1——什么是电压测量法教师活动:讲解电压测量法的定义。学生活动:聆听讲解熟悉电压测量法。电压测量法就是通过检测控制线路各接线点之间的电压来判断故障的方法。可分为电压分阶测量法和电压分段测量法两种。测量时,应先将万用表转换开关置于合适的电压挡位(视控制电路、主电路的电源种类和电压值而定)。内容2——电压分阶测量法教师活动:先讲解什么是电压分阶测量法,并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上进行演示操作,特别要强调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教师演示操作,熟悉电压分阶测量法的要领。教师活动:教师以具有过载保护的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中“按下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为例,先通过播放操作视频或演示操作,使学生熟悉测量方法和步骤。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或观看视频,熟悉电压分阶测量法和步骤。师生一起根据所记录的测量数据,共同分析故障原因。电压分阶测量法与电阻分阶测量法类似,就是将万用表一支表笔固定接触在控制电路的一端(一般为0号线端),另一支表笔逐阶测量其它线号点间的电压,当测量某相邻两阶的电压值突然为0时,则说明该跨接点为故障点。 电压分阶测量法如图2-41所示,其测量方法与步骤如下: 图2-41 电压分阶测量法示意图 ①测量前,先将万用表的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500V挡。 ②先测U11、V11两点间的电压,若电压为380V,则说明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正常,否则应先检查控制电路电源是否正常。 ③按下起动按钮SB1不放,先后测0-1、0-2、0-3、0-4线号点间的电压,若某处电压为0,则说明该处有故障,其测量结果与故障点判断见表2-35。 表2-35 测量结果与故障点判断 故障现象测试状态0-10-20-30-4故障点按下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按下SB1 不放0---熔断器FU2熔体熔断或接触不良380V0--1-2号点间FR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380V380V0-2-3号点间SB2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380V380V380V03-4号点间SB1动合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380V380V380V380V0-4号点间接触器KM线圈断路或接线松脱教师在讲解中可提出如下问题:1.如果先测0-4之间的电阻,且测量结果为380V,你能否判断接触器线圈断路或接线松脱?学生活动:以两人为一小组,在教师所给的控制线路板上用电压分阶测量法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分析故障可能的原因。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在所给的控制线路板上用电压分阶测量法进行测量、数据记录和故障原因分析,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特别应注意学生测量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的落实。内容3——电压分段测量法教师活动:先讲解什么是电压分段测量法,并在鼓风机控制线路板上进行演示操作,特别要强调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教师演示操作,熟悉电压分段测量法的要领。教师活动:教师以具有过载保护的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中“按下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为例,先通过播放操作视频或演示操作,使学生熟悉测量方法和步骤。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或观看视频,熟悉电压分阶测量法和步骤。师生一起根据所记录的测量数据,共同分析故障原因。电压分段测量法就是分段测量两个线号间的电压值,当测量某相邻两线号间的电压值突变为控制电路电压时,则说明该跨接点为故障点。 电压分阶测量法如图2-42所示,其测量步骤及方法如下: 图2-42 电压分段测量法示意图 (1)测量前,先将万用表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500V挡。 (2)接通电源,先测量0和1点之间的电压是否为380V,若为380V则说明控制电路电源正常,否则应先检查控制电路电源是否正常。 (4)按下起动按钮SB1不放,先分别测量1-2、2-3、3-4、4-0号点之间的电压。根据测量结果即可找出故障点。其可能的故障点推断方法是:若某两线号间电压为380V(控制电路电源电压值),其它线号间电压为0,则说明这两线号间的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脱,见表2-36。但对接触器的线圈,最好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值,以判断线圈是否断路或接线松脱等故障。 表2-36 测量结果与故障点判断 故障现象测试状态1-22-33-44-0故障点按下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按下SB1不放380V0001-2线号间热继电器FR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0380V002-3线号间停止按钮SB2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00380V03-4线号间起动按钮SB1动合触头接触不良或接线松脱000380V4-0线号间接触器KM线圈断路或接线松脱学生活动:以两人为一小组,在教师所给的控制线路板上用电压分段测量法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分析故障可能的原因。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在所给的控制线路板上用电压分段测量法进行测量、数据记录和故障原因分析,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特别应注意测量中的安全操作规范。通过上述内容学习后,师生共同分析电压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的操作步骤和要领,熟悉两种测量法的不同之处;师生共同分析电阻测量法与电压测量法的不同之处及操作注意事项。知识拓展本内容视教学情况,可安排进行课堂讲解或作为学生课后延伸拓展作业。电器元件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常用的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等低压电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2-37。 表2-37 电器元件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元件名称故障现象可能原因处理方法低压断路器不能合闸(1)欠压脱扣器无电压或线圈损坏 (2)储能弹簧变形 (3)反作用弹簧力过大 (4)机械不能复位再扣(1)检查电压或更换线圈 (2)更换储能弹簧 (3)重新调整 (4)调整再扣接触面到规定值电流达到整定值,断路器不动作(1)热脱扣器双金属片损坏 (2)电磁脱扣器的衔铁与铁心距离太大或电磁线圈损坏 (3)主触头熔焊(1)更换双金属片 (2)调整衔铁与铁心的距离或更换新断路器 (3)检查原因并更换触头起动电动机时断路器立即分断(1)电磁脱扣器瞬时动作整定值过小 (2)电磁脱扣器损坏(1)调高整定值至规定值 (2)更换脱扣器断路器闭合后,经一定时间自行分断热脱扣器整定值过小调高整定值至规定值断路器温升过高(1)触头压力过小 (2)触头表面磨损或接触不良 (3)两个导电零件连接螺钉松动(1)调整触头压力或更换弹簧 (2)更换触头或修整接触器 (3)重新拧紧低压熔断器电路接通瞬间,熔体熔断(1)熔体电流等级选择过小 (2)负载侧短路或接地 (3)熔体安装时受机械损伤(1)更换熔体 (2)排除负载故障 (3)更换熔体熔体未见熔断,但电路不通熔体或接线座接触不良重新连接按钮触头接触不良(1)触头烧损 (2)触头表面有尘垢 (3)触头弹簧失灵(1)修整触头或更换产品 (2)清理触头表面 (3)更换产品触头间短路(1)塑料受热变形,导致接线螺钉相碰而短路 (2)杂物或油污在触头间形成短路(1)更换产品,并查明发热原因 (2)清洁按钮内部接触器触头过热(1)动、静触头间的电流过大(触头容量选择不当或带故障运行;系统电压过高或过低;用电设备超负荷运行等) (2)动、静触头间的接触电阻过大(触头压力不足;触头表面接触不良)(1)更换接触器;检查系统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检查设备是否超负荷 (2)更换触头压力弹簧;修整触头表面等触头磨损(1)电磨损 (2)机械磨损更换新触头,若磨损过快,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触头熔焊(1)接触器容量选择不当,负载电流超过触头容量 (2)触头压力过小 (3)线路过载,使通过触头的电流过大(1)选择合适的接触器 (2)更换和调整触头压力弹簧 (3)查明原因后更换新触头铁心噪声大(1)衔铁与铁心的接触面接触不良或衔铁歪斜 (2)短路环损坏 (3)机械方面原因(1)修整铁心接触面 (2)更换短路环 (3)消除机械原因衔铁吸不上(1)线圈引出线连接处脱落、线圈断线或烧毁 (2)电源电压过低 (3)机械部分卡阻(1)更换线圈 (2)查电压过低原因 (3)消除机械原因衔铁不能释放(1)触头熔焊 (2)机械部分卡阻 (3)反作用弹簧损坏 (4)铁心端面有油污 (5)E形铁心的防剩磁间隙过小导致剩磁过大(1)更换触头 (2)消除机械原因 (3)更换反作用弹簧 (4)清除铁心端面油污 (5)调整剩磁间隙线圈过热或烧毁(1)线圈匝间短路(线圈绝缘损坏或受机械损伤,形成匝间短路或局部对地短路) (2)铁心与衔铁闭合时有间隙 (3)线圈两端电压过高或过低(1)更换线圈 (2)调整铁心与衔铁间的间隙 (3)检查线圈电源电压,保证线圈电压符合参数要求热继电器热元件烧断(1)负载侧电流过大或短路 (2)动作频率过高(1)排除故障,更换热继电器 (2)更换参数合适的热继电器热继电器不动作(1)热继电器的额定电流值选择不合适 (2)整定值偏大 (3)动断触头接触不良 (4)热元件烧断或脱焊 (5)动作机构卡阻 (6)导板脱出(1)按所保护设备额定电流重新选择 (2)合理调整整定值 (3)消除触头接触不良因素 (4)更换热继电器 (5)消除卡阻原因 (6)重新调整并调试动作不稳定,时快时慢(1)内部机构某些部件松动 (2)双金属片变形 (3)通电电流波动太大 (4)接线螺钉松动(1)将这些部件加以固定 (2)更换双金属片 (3)检查电源电压或所保护设备 (4)拧紧接线螺钉主电路断相(1)热元件烧断 (2)接线螺钉松动或脱落(1)更换热元件或热继电器 (2)将接线螺钉紧固控制电路不通(1)动断触头烧坏或接触不良 (2)可调整式旋钮转到了不合适的位置 (3)动作后没有复位(1)更换触头或簧片或热继电器 (2)调整旋钮或螺钉 (3)按动复位按钮动作太快(1)整定值偏小 (2)电动机起动时间太长 (3)连接导线太细 (4)操作频率太高 (5)可逆转换(正反转)太频繁 (6)安装环境温度与电动机所处环境温度差太大(1)合理调整整定值 (2)按起动时间的要求,选择具有合适的可返回时间的热继电器或在起动过程中将热继电器短接 (3)选择合适的连接导线 (4)更换合适的型号 (5)可改用其它保护形式 (6)按两地温差选用配置合适的热继电器任务准备小结:由学生小结任务准备知识要点;教师通过点评、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认识控制线路的一般方法与规律;布置作业(《学习辅导与练习》P59-65相关习题)。(三)任务操作任务1 观察故障现象内容1——熟悉不带负载试车观察故障现象的步骤教师活动:通过示范操作或播放操作视频,讲解不带负载试车观察故障现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观看示范操作或观看视频,聆听讲解,熟悉控不带负载试车观察故障现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按下起动按钮SB1,鼓风机不能起动”故障为例进行介绍。 观察故障现象可以通过询问设备使用人员、现场调查、通电试车等方法来了解。除出现短路故障等情况外,在排除影响通电试车的因素后,都可通过通电试车法来观察故障现象。通电试车法通常有不带负载试车法和带负载试车法两种。 不带负载试车法就是从接线端子排处拆下用电设备的电源线,然后通电试车,主要是观察控制线路中接触器等电器元件的动作情况。若电器元件动作正常,则再用万用表测量接线端子排处用电设备电源电压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故障在主电路,否则为电动机及其电源连接线故障;若电器元件动作不正常,则故障在控制线路中。不带负载试车观察故障现象的步骤如下: (1)从控制线路板接线端子排处拆下鼓风机电源线。 (2)用万用表、兆欧表检查主、控电路是否存在短路故障。 (3)检查控制线路板及电源是否存在影响空载通电试车的因素,若有应排除这些因素,否则不得进行通电试车。 (4)合上电源开关QF,用验电笔确认电器元件外壳是否带电、确认电源开关QF和熔断器FU1接线柱头电源是否正常。若电器元件外壳带电,切不可进行通电试车,必须先排除漏电故障后,才能进行通电试车。 (5)按下起动按钮SB1,观察接触器动作情况,测量接线端子排U、V、W处鼓风机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内容2——填写维修记录单教师活动:讲解填写维修记录单的要领。学生活动:聆听讲解,熟悉故障维修记录单填写要求。维修记录单 号 设备型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故障日期检修人员操作人员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范围)故障部位故障修复措施引起故障原因负责人 评价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内容3——观察故障现象学生活动:根据前面所讲的操作方法,以2人为一组,观察鼓风机控制线路板的故障现象,并将故障现象填写到维修记录单中。教师活动: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观察故障现象,作为监护人,注意学生操作中的安全;回答学生操作中提出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内容4——带负载试车观察故障现象教师活动:讲解带负载试车观察故障现象的要领。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所讲的操作方法,以2人为一组,观察鼓风机控制线路板的故障现象,并将故障现象填写到维修记录单中。教师活动: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观察故障现象,作为监护人,注意学生操作中的安全;回答学生操作中提出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任务2 选配维修工具、仪表、器材、资料教师活动:结合任务1中的故障现象,讲解选配维修工具、仪表、器材、资料方法。学生活动:按要求选配维修工具、仪表、器材、资料。根据所观察到的鼓风机故障现象,正确选配维修工具、仪表、器材及资料。 (1)常用电工工具:验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电工刀等。 (2)常用电工仪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500V级兆欧表等。 (3)技术资料:鼓风机控制线路电路图、布置图、接线图、维修记录单等。 (4)其他器材:绝缘胶带、常用配件、劳保用品等。学生活动:以2人为一小组,相互检查所选配维修工具、仪表、器材、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维修要求;并将所选配维修工具、仪表、器材、资料填写到《学习辅导与练习》P82。任务3 分析故障范围内容1——分析故障范围学生活动:根据任务1的故障现象,结合鼓风机控制线路原理图,分析故障范围;展示分析结果。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展示的故障范围分析结果,共同分析展示的成果,指出学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引起“鼓风机不能起动,接触器KM不能吸合”的故障范围(原因)。其原因可能是接触器KM机械卡阻、控制电路出现断路等故障造成不能吸合。因此,可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螺丝刀轻轻按下接触器触头架,检查接触器是否存在卡阻现象。当排除此种可能性后,可以初步确定故障范围在控制电路中。 通过分析鼓风机控制线路电路图,故障可能为熔断器FU2熔体熔断、FR等电器元件触头接触不良、接触器KM线圈开路、控制电路接线松脱等,见图2-43所示,并将分析结果填入表2-38的维修记录单中。 图2-43 接触器KM不能吸合故障范围内容2——填写维修记录单。学生活动:按要求将故障范围填写到《学习辅导与练习》P82表2-30中。任务4 用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内容1——熟悉用电阻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操作步骤和要领教师活动:根据鼓风机控制线路图,结合故障现象,通过演示操作或播放视频方式,讲解采用电阻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的操作步骤、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观察演示操作或观看操作视频,熟悉采用电阻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的操作步骤和要领。本任务操作要求采用电阻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可先切断控制线路板电源,再将万用表置于倍率合适的电阻挡,然后进行测量,测量步骤与方法见表2-46(以按下按钮SB1,接触器KM不能吸合为例),并将故障部位填入表2-39的维修记录单中。 表2-39 鼓风机控制线路故障测量步骤与方法 序号测量步骤、测量方法、测量示意图正确结果检测结果1 用万用表R×1挡测量熔断器FU2“U11-1”和“V11-0”线号间的电阻值02 用万用表R×1挡测量热继电器FR动断触头“1-2”线号间的电阻值03 用万用表R×1挡测量停止按钮SB2动断触头“2-3”线号间的电阻值04 按下起动按钮SB1,用万用表R×1挡测量其动合触头“3-4”线号间的电阻值05 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KM线圈两端“4-0”线号间的电阻值1~2KΩ 左右故障部位在实际维修工作中,确定故障点仅仅是维修工作过程中的一环,由于出现故障不是千篇一律的,即使是同一种故障现象,发生故障的部位也不一定相同。因此,采用以上介绍的步骤和方法时,不宜生搬硬套,而应按不同的故障现象灵活选用故障查找方法,力求迅速、准确地找出故障部位,查明故障原因,及时、正确地排除故障。内容2——用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学生活动:采用电阻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并将测量步骤与方法填写《学习辅导与练习》P83表2-31中。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操作过程,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内容3——展示故障查找成果学生活动:展示采用电阻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的操作过程;讨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争辨得出正确结果。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争辩情况,适时进行点评、讲解;讲解如何用电阻分阶测量法与电阻分段测量法相结合,快速查找故障部位,并展示操作过程。任务5 修复故障学生活动:根据所查找到的故障部位,采用正确的方法修复故障,并完成《学习辅导与练习》P83相关内容。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故障修复情况,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任务6 通电试车学生活动:根据前述方法,以2人为一组,进行通电试车,观察故障是否排除、是否产生新的故障等,并完成《学习辅导与练习》P83相关内容。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绘通电试车情况,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特别是注意学生通电试车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任务7 分析引起故障原因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引起该故障的可能原因;分析结束后,展示分析结果与其他同学共享;讨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争辨得出正确结果。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争辩情况,适时进行点评;结合控制线路中电气元件常见故障及学生在安装控制线路中存在的问题,讲解引起故障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鼓风机控制线路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故障及原国。任务8 练习查找故障学生活动:以2人为一小组,由一同学设置好故障,另一学生进行查找;完成后相互交换角色进行训练;在训练中,设置故障的同学和“小导师”作为操作过程中的监护人。教师活动:落实“监护人”制度,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听取“小导师”对各组训练情况的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集中讲解;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学生应立即预以制止。任务9 整理维修现场学生活动:整理维修现场,填写维修记录单并存档。任务拓展本内容视教学情况,可安排为学生故障维修训练内容或学生课后延伸拓展作业。鼓风机控制线路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检查方法 鼓风机控制线路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检查方法见表2-40。 表2-40 鼓风机控制线路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检查方法 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查找故障部位的方法按下起动按钮SB1,鼓风机不能起动接触器KM吸合,并有“嗡嗡”声 故障原因可能为电源电路、主电路或电动机本身故障: (1)电源缺相 (2)电源开关QF一相断路 (3)熔断器FU1有一相熔体熔断 (4)接触器KM主触头一相接触不良 (5)热继电器FR热元件一相断路 (6)鼓风机电动机定子绕组断路或绕组匝间短路 (7)定子、转子气隙中灰尘、油泥过多,将转子抱住 (8)鼓风机电动机轴承损坏、转子扫膛(1)用验电笔或万用表检查电源电路 (2)检查主电路中QF、FU1、KM、FR等电器元件(除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外,还可在卸下鼓风机电源线的条件下,用验电笔查找故障部位,即从三相电源进线端开始逐相、逐点测量各点是否有电。若有电,则故障在控制电路;若某点无电,则故障点在主电路中有电与没电两点间) (3)检查电动机 (可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动机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切断电源,用万用表测量绕组是否断路;转动电动机转子,检查旋转是否灵活)接触器KM不能吸合(1)电源电路故障 ①电源开关QF触头接触不良或损坏 ②电源连接线松脱 (2)控制电路故障 ①熔断器FU2熔体熔断 ②热继电器FR动断触头接触不良或动作后未复位 ③停止按钮SB2动断触头接触不良 ④起动按钮SB1动合触头接触不良 ⑤接触器KM线圈断路或损坏 (3)接触器机械卡阻(1)电源电路检查可参考上例故障(2)控制电路检查 (除电阻测量法外,还可用验电笔查找故障部位:合上电源开关QF,用验电笔按1-2-3-4-0顺序逐点检查控制电路中各点是否带电,故障点应在有电与没电两点之间) (3)切断电源后,用螺丝刀轻轻按下接触器触头架,判断是否有卡阻现象 注:当发生热继电器故障时,应检查鼓风机是否过载按下起动按钮SB1,鼓风机运转,松开按钮后鼓风机即停转(1)接触器KM自锁触头接触不良 (2)自锁触头接线松脱切断电源后,按下接触器触头架,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3-4”号线间的电阻值;若电阻为∞,说明自锁触头KM接触不良 按下停止按钮SB2,鼓风机不能停转故障原因是接触器KM不能释放。 (1)停止按钮SB2触头熔焊或卡住 (2)接触器KM可动部分卡住 (3)接触器KM铁心接触面有油污,上、下粘住 (4)接触器KM主触头熔焊(1)切断电源后,按下SB2后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查其通断情况 (2)切断电源后,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查接触器主触头通断检查 按下起动按钮SB1,鼓风机运转,接触器KM有异常响声(1)电源电压过低 (2)接触器铁心接触面的异物,使铁心接触不严密 (3)接触器铁心上短路环断裂 用万用表交流电压500V挡测量FU2上电压,观察是否正常。若正常,则为接触器故障,可拆下接触器进行检查(四)任务小结1.由学生小结本任务的知识与技能要点,主要内容如下:(1)电气故障维修步骤、电气故障调查方法、电气故障查找方法。(2)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的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2.师生共同评出优胜小组,由优胜小组展示、交流维修心得与体会。3.教师通过实物、照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优胜小组维修过程,激励学生;通过点评、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总结鼓风机控制线路维修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五)评价反馈教师活动:结合考核标准,以学生互评、抽样检查等方式组织考核评价。通过考核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审视自己的教学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积极参与考核评价。1.根据学生完成《学习辅导与练习》相关内容的情况进行考核,占30%。2.根据学习任务评价表进行考核,占50%。3.综合职业能力评估,占20%。十二、作业布置1.《学习辅导与练习》P59-63和P82-84任务5 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相关习题。2.共同交流维修操作的心得与体会。3.完成任务评价表相关内容。十三、教学反思1.学生学习情况反馈:2.教学特色、亮点、不足及改进策略:教学附件:附件一 学习任务书学习任务 鼓风机控制线路的维修班级 组 组长 组员一、学习目标完成本学习任务后,你应当: 1.熟悉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等电气元件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熟悉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查找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方法与步骤; 3.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维修的一般方法; 4.会观察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现象; 5.会分析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范围; 6.会用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查找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部位; 7.会维修鼓风机控制线路。 8.能落实7S管理规范要求。二、课前准备请你检查学习资料是否齐全!(按清单检查器材);分组:2人一组,一人为组长。三、任务描述(一)任务准备任务1 熟悉电气故障维修步骤任务2 熟悉电气故障调查方法任务3 熟悉电气故障查找方法任务4 电阻测量法任务5 电压测量法知识拓展任务准备小结(二)任务操作任务1 观察故障现象任务2 选配维修工具、仪表、器材、资料任务3 分析故障范围任务4 用测量法查找故障部位任务5 修复故障任务6 通电试车任务7 分析引起故障原因任务8 练习查找故障任务9 整理维修现场任务拓展四、任务实施(一)任务准备●任务1——熟悉电气故障维修步骤●任务2——熟悉电气故障调查方法●任务3——熟悉电气故障查找方法1.直观检查法2.通电试验法☆想一想:1.通电试验时,什么情况下可以试验,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试验?2.通电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通电试验法的具体方法是什么?3.测量法☆想一想:1.测量法查找电气故障的主要仪表有哪些?2.测量法查找电气故障主要测量哪些电气参数?3.使用测量法查找电气故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4.逻辑分析法●任务4 电阻测量法1.什么是电阻测量法☆想一想:1.采用电阻测量法时,为什么必须切断控制线路电源?2.如何确认控制线路已切断电源?2.电阻分阶测量法☆想一想:1.采用电阻分阶测量法时,为什么一定要按住起动按钮不放?2.如何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故障点?3.电阻分段测量法●任务5 电压测量法1.什么是电压测量法2.电压分阶测量法☆想一想:1.如果先测0-4之间的电阻,且测量结果为380V,你能否判断接触器线圈断路或接线松脱?3.电压分段测量法(二)任务操作详见《学习辅导与练习》P82-84。附件二 故障维修记录单维修记录单 号设备型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故障日期 检修人员 操作人员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范围)故障部位故障修复措施引起故障原因负责人 评价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附件三 任务评价表评价标准任务 评价标准 配分 自评 师评观察故障现象 (1)故障现象观察不正确 扣10分 (2)故障现象描述有误 酌情扣3~5分 (3)故障现象观察不到位 酌情扣3~5分 10工具、仪表、器材、资料选配与使用 (1)工具、仪表、器材及资料选配不当 每件扣1分 (2)工具、仪表使用不规范 每次扣3分 (3)损坏工具、仪表 扣10分 10分析故障范围 (1)故障范围分析思路不清晰 扣10分 (2)故障范围太大 扣5分 (3)不能确定故障范 扣10分 15查找故障部位 (1)故障检查方法不正确、不规范 扣10分 (2)故障部位判断错误 每个扣10分 20故障排除 (1)停电不验电 扣5分 (2)排故思路不清晰 每个故障点扣5分 (3)排故方法不正确 每个故障点扣5分 (4)不能排除故障 每个故障点扣10分 (5)通电试车不成功 扣25分 30分析故障的原因 (1)分析故障原因不正确 扣5分 (2)不会分析故障原因 扣10分 10技术资料归档 (1)维修记录单不填写或填写不完整 酌情扣3~5分 (2)技术资料不完整或不归 酌情扣3~5分 5其他 (1)产生新故障不能自行修复 每个扣10分 (2)产生新故障能自行修复 每个扣5分 (5)损坏鼓风机、电气元件 扣10分 注:本项从总分中扣除安全 文明生产 要求材料无浪费,现场整洁干净,废品清理分类符合要求;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违反安全文明生产要求,酌情扣5~40分,情节严重者,可判本次任务操作训练为0分,甚至取消本次任务操作资格定额时间 40分钟,每超时5分钟(不足5分钟以5分钟计) 扣5分备注 除定额时间外,各项目的最高扣分不应超过配分数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 成绩学生自评: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附件四 综合职业能力评估表综合职业能力评估表任务 评价标准 配分 扣分着装及仪表仪容 (1)按规范穿工作服 不穿工作服不得进入实训室 (2)仪表仪容整洁 3分 3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 (1)能与师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 2分 (2)能与同伴良好的合作 2分 4工作责任感与自主学习 (1)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2分 (2)能较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2分 4工作态度与吃苦耐劳 (1)工作态度认真 2分 (2)能吃苦耐劳 2分 4运用7S管理能力 (1)工器具、器材整理到位 1分 (2)实训工位清洁 1分 (3)节约实训材料 1分 (4)实训安全等 1分 (5)技术资料归档 1分 5备注 各项目的最高扣分不应超过配分数 成绩学生自评: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评价反馈汇总表序号 评价项目 得分 总分1 《学习辅导与练习》(占30%)2 任务评价表(占50%)3 综合职业能力评估(占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