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电子技能与实训》防空警报器电路的排故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电子技能与实训》防空警报器电路的排故 教案

资源简介

课 程 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 项 目 防空警报器电路的排故 课时 2课时
教学班级 "3+2"机电一体化
学 材 《电子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陈雅萍主编)
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探究学习”为主,同时采用微视频、网络直播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任务细分,做到“小步子”,以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同时,引入选择性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在课堂的学习中汲取知识。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主完成实训任务,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培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解惑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2013年12月第一版,主编陈雅萍)。本节内容位于项目十防空警报器电路安装与调试中排故部分。 本节内容是电路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材中起着起后的作用,是对前面所学的电路图识读、万用表使用、分立元器件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学生今后的排故操作奠定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排故的流程与方法,体会所学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视频、防空警报器故障电路板、焊接工具、万用表、电源、防空警报器正常电路板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防空警报器电路的工作过程; 2、熟悉排故的基本流程与掌握分析方法; 3、会排除防空警报器电路的故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检查流程,选用合理的的方法进行电路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排故的过程培养细致、耐心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信心,提高综合素养。通过排故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提升细致、耐心的品性 通过7S管理提高职业素养。
学生情况 分析 1.学生特点:机电一体化班学生为职高3+2班级,学生的总体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 2.知识储备:对常用的电子元件如三极管、电容器等有了基本的认识。 3.技能储备:熟悉常用的电子元件检测方法,同时掌握电路焊接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熟悉排故的基本流程; ◆掌握排故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按照排故流程,检测电路的故障点。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PPT课件、教案、微视频、工作任务单、检测报告单、评价表 将上次课所做的问题电路,有目的的分成四种类型: 1、单一元器件表面缺损的。 2、单一电路连线错误的。 3、单一电路功能故障的。 4、综合以上三种类型的。 同时,对四种类型的板进行标号;方便课堂教学操作。学生 准备1、学生三人组成一组,根据实践能力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 2、课前,浏览相关网站进而了解电路排故知识。登录学习平台,查看电路相关资料,微视频 预习电路排故流程。 3、曾经参加过兴趣小组的学生为小组“导生”
教学反思
本次项目的教学反思从两方面来总结: 【设计亮点】 1、将学生较为“头痛”的排故,通过任务分解、引导,从易到难,逐级推进。学生在完成每个小任务的同时,也熟悉了排故的流程,掌握基本方法。 2、教师课前将故障板有目的的进行分类,每一种板与任务对应,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教学任务之中。 3、将信息技术巧妙融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微资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践行“做、学、教”一体化的理念。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突显了“做中学,做中教”的先进教学理念。 4、在教学中,我通过把课堂"抛"给学生,把问题“引”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使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堂”。 【教学效果】 全班89%的同学能顺利完成本次任务,总体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 5min
层层递进 实施任务 任务一观察电路和元器件外观体验排故 10min
任务二检查元件参数和电路连接线路了解排故 10min
任务三测量电路各种参数深入排故 20min
综合实训 巩固提高 25min
多元评价 反馈得失 15min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5min
7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用视频展示工厂着火景象。 【教师解释】:由于报警器的故障,当人们闻到刺鼻气味的时候整个大楼都已经陷入火海。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假如报警器能及时报警的话,那场灾祸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教师引导】:任何一个小小的电路故障,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本堂课上一起来对我们上次所制作的电路板进行一次故障的排除。 【任务布置】防空警报器电路的排故。 1、教师通过灾难情景的创立,让学生明白及时排除故障的意义。 2、通过课堂的引领,也让学生明白本次课的主题。 3、在课上有意识的渗透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领取】带故障的电路板;工作任务单、检测报告单、评价表
任务一观察电路和元器件外观体验排故 观察外观 【任务布置】请学生拿出标写1的板,观察电路板和板上元器件的外观。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授课,把环节划分成几个小任务来进行,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一个小任务相对比较简单,树立学生“我能行”的信念。
【提出问题】: 当我们拿到带故障的电路板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教师提示】:拿到带故障的电路板时,不可以盲目的通电,这样会造成电路板的二次损坏。
【学生角色安排】:小组中一名学生为外观检查员;一名为元件检查员,最后一名为维修记录员。 【学生实践】:外观检查员对电路板外观进行检查。 元件检查员对元器件外观进行检查。 记录员记录检查结果。 当大家完成之后,进行角色互换。来验证之前那名检测员的观察结果。 【学生反馈】电路板外观正常,元器件却存在电容器漏液、电阻引脚损坏等现象。
【教师小结】我们的电路板故障是老师所设置的,但是对于其他电路而言,观查外观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除了观察外观之外我们还要有其他的操作,才能知道故障的位置。 【学生实践】 学生动手替换损坏的元器件。
任务二检查元件参数和电路连接线路了解排故 查元器件参数 对照工单查元器件参数 【任务布置】拿出标写2的电路板,进行排故。 【学生实践】运用任务一的方法进行操作,学生没有发现元器件和电路板有损坏。 【学生思考】该如何去找出其中的故障呢?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工单表检查元器件参数,确认元件参数的正确。 简单的操作,再次增加学生学习信心。降低学生“畏难”情绪,也为下一个操作做好铺垫。
查 线路 查元件连接线路 【提出问题】:我们检查完电路板外观和电路上的元器件后,发现电路上的元器件的参数也是正确的;电路板都是”好”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思考】应该对其元器件的连接进行检查。 【学生实践】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元器件连接的检查。同时校对所连元器件引脚是否正确,并填写相关检测知识。 从电路的电源线路出发,检查各个元器件之间连接线路。围绕这条主线,利用万用表的蜂鸣档,按照工单中描写的线路,逐条查找故障线路。
找出结果 【学生实践】 仔细对照电路原理图检测实际电路的连线,学生发现了故障。 【教师提问】那两个三极管的位置为什么不可以对调呢? 【回顾旧知】两个三极管分别属于不同类型NPN和PNP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三极管,在同样环境里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能相互调换。 所有板子的故障都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属于同一类型的故障,在此仅以一个三极管故障为例讲解。
填写报告单、维修 【学生实践】 填写检测报告单,请维修员根据检测报告单上内容进行维修。 【教师提醒】让学生注意电烙铁使用安全。 学习过程由易到难,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在熟悉整个排故流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自检 【电路再调试】根据原先调试电路的方法,学生对更换好的电路进行再调试,发现本次检修的电路能正确的工作。检验学习效果。
任 务 三 测 量 电 路 各 种 参 数 深 入 排 故 工作过程讲解 微视频辅助教学 【教师讲解】接通电源,按下按钮,电源通过按钮、电阻器R1向电容器C1充电,C1两端电压不断升高,扬声器发声频率升高;松开按钮开关,电容器C1则通过电阻器R2、三极管VT1放电,C1两端电压不断下降,扬声器发声频率下降,类似空袭警报的声音就出现了。 【微视频辅助】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电路工作过程,教师引入工作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元器件的作用和电路工作过程。 突破了传统讲授模式,引入微视频。使抽象的文字描述直观化、学生理解简单化
测量电路 电位测量 【小组合作】 记录员拿出标写3的电路板,通电测量表格内所标示点的电位值。同时记录测得的数据 所有学生掌握利用万用表对电路中标示点的电位测量。
【视频引导】观看老师测量的视频。 通过微视频的引导,让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教师如何测量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学生实践】依照视频教学,学生测量电位值并记录。 【学生反馈】按钮释放时,VT1 基极数值相差很大。说明故障大概就在VT1基极相连的电路上。
分析线路 【教师提问】VT1基极相连的回路,在轻触按钮释放后,发挥的怎样作用 【视频辅助】学生可利用学习终端再次观看微视频。 按钮释放时,由于C1存在电压,因此就构成如下的回路。 【教师引导】 整个回路,只有两个元器件C1和R2。而在按钮释放后,C1电容器的作用是什么?而在之前按钮按下时,VT1基极电位正常。 【学生分析】 C1电容器在按钮释放后,就相当于一个电源了,而之前VT1基极电位正常,那就说明C1没有起到作用,也就是C1元器件内部损坏。 【学生实践】填写检测报告,并进行故障排除。 结合分析排除电路故障,让所有学生有所了解,在排故中除了上面两种步骤外,还需要结合电路原理分析电路,最终确定故障所在位置。
综合实训巩固提高 【任务布置】下发电路板4,在这块板上涵盖了三类故障,请学生进行故障排除。 【学生合作探究】 1、结合自身学习状况,逐级检查电路,并对照工作原理视频;对故障进行排除,并在排故步骤表上填写相应的结果。 填写完整故障检测报告。 【信息采集】学生的整个检测过程被信息化采集,上传至学习平台。为教学评价提供信息素材。 【教师归纳】排故步骤: 1、检查电路板和元器件外观。 2、检查电路连接线路。 3、分析电路原理,寻找故障点。 4、填写故障检测报告。 5、排除故障。 通过对排故步骤的归纳,使学生明确排故的思路。
多元评价反馈得失 【学生互评】认领其他小组的故障板;并根据对方提供的检测报告单进行维修。查证其检测的正确性。 【学生自评】登录学习平台,播放视频,并邀请相应操作员上台自评。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课堂巡视和学生的讲解,对排故操作做要点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同时,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 以专业技能评价和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互评、自评、师评三个角度多元评价。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课外拓展】 选择家里坏的小电器如台灯等,利用今天所学的排故流程,试着进行维修。 【课后作业】 每个同学登录学习平台观看其他小组操作视频,并在平台上完成评价。 1、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拓展学生学习面,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
7S管理 整理、整顿工具。 按照7S标准进行评价。 让学生养成7S中的规范习惯。与企业无缝对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