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电箱线路安装教学设计所属学科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学时安排 6课时 班级所选教材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苏永昌主编一、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1)认知目标:①认识配电箱电路的组成器件的结构、功能、作用。②学习配电箱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③学习配电箱电路安装的步骤和工艺要求。 (2)能力目标:①学生能够正确识读电路图。 ②学生能够对电路组成器件进行检测和安装。 ③能够按图施工,根据行业工艺要求对配电线路进行安装、调试、总装和运行。 (3)情感目标: ①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②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岗位素养。2.学习内容说明学习内容: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苏永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课程是中职电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的初、中专业人才必备的电工基础工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具备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电工技术技能打下基础。由于该班级是麦隆电气(配电箱生产)订单班,“配电箱线路安装”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八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和第九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并完成了“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的实训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与我校的实训条件,新增设的一个实训项目。该项目是交流电的基础知识与电工基础实训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也为学生后续参加教学实习,完成复杂配电线路的装配以及《电气控制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班级概况:14级电子5班(中职一年级麦隆电气订单班),共31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9人。2、知识能力储备:认识了基本元器件的结构、符号及工作原理和使用;了解单相正弦交流电和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础知识;会分析照明配电线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了照明配电线路的布线、检测、运行;并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对器件质量好坏进行检测。但学习基础仍较薄弱,特别是对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以及在实践中操作规范等方面都相应欠缺。3、学习、性格特点:该班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接受挑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较认真,但学习专注度不够,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却对单纯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不够高。所以结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项目为载体,更易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三、教学重难点设定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该项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1)配电箱电路的识读与工作原理分析;(2)能够按图施工,对配电线路进行规范安装与调试。2、教学难点:(1)配电箱电路原理分析;(2)按行业布线工艺要求进行规范布线与安装。四、教学思路1、结合学生对理论学习感觉枯燥、课堂专注度不高等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采用了“学生先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而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集中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尝试、主动探究,同时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2、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今后在工作中需要的责任感,先对各组“小先生”进行培训,然后“学生教学生”,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同伴教育”,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得到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五、教法学法选用1、教师教法: 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等2、学生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模拟仿真法、动手实践法等六、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手段选用及说明1、教学资源:书籍资料、任务单、教学图片、教学视频、PPT课件、校园学习平台、实训设施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2、信息化手段:互联网络、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仿真软件、微课、微信平台、手机移动教学等3、选用说明:信息化手段选用 选用说明PowerPoint 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用于教学时对知识要点、学习重、难点等进行呈现。教学视频、图片 利用教学视频呈现配电箱成品实现的功能,使学生对完成的产品要实现的功能一目了然。利用教学视频、图片展示配电箱电路的组成器件和电路结构。校园网络平台互联网络 将收集、制作好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放置于校园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络为学生搭建开放、多元化,并能实现主动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仿真软件 课中利用教材提供的仿真软件,引导学生逐步学习配电箱电路的电路结构。微课 利用微课分解、电路布线过程,向学生呈现动作要领,解决布线工艺要求这一教学重难点。手机移动教学二维码扫描校园微信平台 利用手机移动教学,通过校园微信平台和二维码扫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和观看,也可用作课后复习,实现随时随地全时空学习。二维码扫描问卷网站 利用二维码扫描和评价网站,学生反馈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可在后台进行统计、分析,用作改良后续教学。七、教学流程设计八、教学过程具体设计环节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情景创设:企业收到生产订单,现需要生产一批三相四线配电箱。 课前 将企业真实产视频、生产任务单与能够直观动态展示配电箱实现功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校园学习平台,向学生呈现。 登陆校园网络学习平台,接收并阅读生产任务单,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所要装配的配电箱的主要性能。 1、通过企业真实生产视频,营造学习氛围。2、通过学习任务单创设企业收到订单,需生产一批配电箱的教学情景。3、结合教学视频,展示配电箱能实现的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2、课前准备:(1)认识配电箱组成器件与电路结构(2)培训各组小老师 课前 1、通过学习平台上传关于配电箱组成器件(功能、结构、工作原理等)和配电箱电路结构的学习资料,并通过课前任务单布置学习任务。 2、根据学生对课前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和反馈,整理出有待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3、就配电箱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对各组本次的小老师进行在技能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1、通过学习教师上传至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料以及利用书籍和互联网络初步对配电箱的组成器件和电路结构进行资讯和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尝试完成课前任务单。2、将资讯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反馈。3、学习配电箱电路安装、调试的整个过程。并能够阐述其基本操作方法。 1、利用校园学习平台、互联网络、局域网络为学生搭建开放、多元化,并能实现主动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 2、课前任务单以习题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考察。同时通过课前任务单,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进行反馈。3、通过对“小老师”的培训指导,让部分学生先学会,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环节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3、理论指导:问题1:对三相四线电能表的认识不够,不知道其接线端应该如何接线。问题2:原理图的识读有困难,不知道怎么根据原理图来接线。问题3:不能根据原理图准确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10min15min 1、展示PPT课件,创设“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教师引导学生从铭牌的认识到对电表接线端进行探究学习,并通过与已学的单相电能表知识的对比发现和探究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新知识。2、通过主机向学生布置任务:利用仿真软件对已学照明电路进行仿真布线和运行。3、引导学生对配电箱电路原理图与接线图进行对照、识读。 4、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动手实践中来解决该问题。 1、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通过小组讨论与抢答的方式,找出单相电能表与三相四线电能表的异同点,从而对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接线位置、颜色选择等进行认识理解。2、学生利用电脑仿真软件根据原理图中导线的位置对照接线图,对已学照明电路进行探究,完成仿真布线与运行。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尝试对照原理图学习实物接线图。 1、创设游戏环节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性。2、通过PPT动态呈现游戏过程。3、利用仿真软件对已学照明电路进行仿真布线与运行,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电路原理图与实物接线图的对照和识读能力。4、通过学习迁移的方式,学习配电箱电路原理图与接线图的对照和识读,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5、将电路原理分析这一教学重点放置在之后的动手实践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来解决问题,更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环节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4、动手实践:(1)拟定工作计划①角色分配②工具选用③时间预算(2)决定施工方案(3)自主探究、动手实操第一次尝试完成配电箱线路安装及调试 10min120min 1、引导学生拟定工作计划。2、对计划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决定出施工方案。3、布置操作任务,在学生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对“小先生”的教学工作及组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巡查记录,并利用手机及时拍摄发现的问题。 1、在“小先生”带领下,各学习小组拟定工作计划。2、小组代表发言,对计划进行整合、完善,得到施工方案。3、在“小先生”指导下,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由调试员选取器件、核对材料清单;质检员检测器件;安装员布线安装;调试员完成电路检测与调试。 1、通过拟定工作计划、决定施工方案培养学生工作的条理性及团队意识。2、以“小先生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3、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对应岗位的工作能力,以适应实际岗位的需要。4、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巡查记录可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并通过手机拍摄,及时、直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5、成果展示、过程评价:(1)各组作品观摩、对比、互评、自评(2)电路布线要求:①导线布线制作工艺 5min15min 1、组织学生对各个组第一次完成的成品进行观摩、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2、将手机拍摄的照片在大屏幕上呈现,将问题细化,引导学生学习电路安装布线工艺。3、将布线过程进行动作分解,并通过微课呈现动作要领。引导学生对工艺要点进行归纳。 1、观摩、对比各组制作完成的成品,通过对比,找到本组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互评和自评。2、观察照片,发现布线工艺上的问题与不足。3、观看微课,学习正确的布线操作动作。对工艺要点进行归纳。 1、通过作品观摩、互评和自评,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2、通过大屏幕呈现问题照片,学生能找到具体问题所在,直观、明了。3、通过动作分解,分解教学重难点,降低学习难度。4、通过微课,能将正确的布线动作与工艺直观呈现,学生能够对操作一目了然。环节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8、知识拓展:(1)完成学习任务单。(2)观察家用照明配电箱的电路结构与组成器件,尝试绘制电路图。 5min 1.检查各组整理清洁的情况。2、布置作业。 3、布置拓展练习。 1、清洁整理工作台。2、完善填写实训单。 1、培养学生的7S规范。 2、以家用照明配电箱作为知识拓展,使教学得到延伸。九、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例如: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与教室,为学生搭建了更加开放的自主探究平台,是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校园微信平台推送教学重难点相关学习资料,通过手机移动教学,学生既能够在课堂的动手操作中,对自己未能掌握的地方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也可用作课后复习,实现了随时随地教学,突破了教学的时间限制。同时,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也更有针对性、更有时效性地地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例如:与传统讲授相比,利用仿真软件的模拟仿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容易对电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进行对照,有效地解决了电路图识读的教学重点;通过微课的动态展示,学生能够对电路布线正确动作与工艺要求一目了然,轻松突破布线工艺要求的教学重难点。而在教学评价中,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意见反馈,是改良后续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后台轻松实现了教学意见反馈的统计和分析。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先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集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责任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得到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为现场提供安全保障。并通过引入竞争,两次完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各自岗位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逐步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创设情景反馈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困难资讯配电箱电路组成器件与电路结构课前准备培训各组“小先生”理论指导第一次成品动手操作决定施工方案拟定工作计划动手实践(第一次尝试电路安装与调试)判断作品是否达到工艺要求过程评价作品观摩自评互评动手实践(以竞赛形式第二次操作)评选优胜教师点评小评委打分学生自评两次作品对比结果评价能力拓展教学实习行业专家连线- 8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