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叮——咚门铃电路》——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职业教育需要为学生搭建一座提高能力的桥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教学中需要坚持实践化、生活化的理念,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为准则选取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上“精讲、少讲”,操作中“仿练、精练”,借学生一双手,为学生搭一座桥。同时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堂,让学生“看懂、悟透”。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学需要授之以渔,让学生懂得方法进而自己学习,通过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好”。【教材分析】《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是高教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该教材职教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学做互动、操作规范”三个特点,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本节课的内容是项目10任务2——《多谐振荡器的安装与测试》的拓展应用,多谐振荡器电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浙江省技能高考试题也常有这方面的涉及。既考虑生活又考虑升学,出于对教学项目生活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内容体验化的思考,以生活中“叮——咚”门铃为引线,整合知识点,培养学生电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学情分析】授课班级14机电(2)班为高二年级高考班,该班学生理论和操作基础较好,通过上一个实训项目的课堂反馈得知,有80%的学生掌握了555电路的基础知识,70%的学生会制作电路,60%的学生精力充沛但缺乏学习主动性。之前他们学习过项目10《555时基电路的安装与测试》,对555时基电路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对555应用电路的学习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设计亮点】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以“任务提出→任务决策→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拓展”为流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考虑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运用小步子教学法,细分任务,提高学生继续成功的热情。同时,借助模拟软件、教学评价系统、交互动画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个设计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思路和分析,确定本课教学设计如下:任课教师 颜一鸣 任教科目 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 高二第一学期第 8 周3课时任教班级 14机电2班 授课专业 机电技术及应用教学课题 叮——咚门铃电路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3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叮——咚门铃电路的制作。2.理解叮——咚门铃电路的工作原理。3.能应用“电路检测四步法”准确判断并排除电路故障。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叮——咚门铃电路的制作掌握电路制作的规范流程。2.通过叮——咚门铃电路的制作进一步提升555多谐振荡器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 叮——咚门铃电路的制作。难点 运用叮——咚门铃电路的工作原理排除电路故障。教学方法 教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采用小步子教学法细分任务。学法 学生通过“比较”、“模拟”、“实践”、“分析”电路四步学习法完成任务。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浏览电子技术相关网站、微课网查找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2.实训工具:准备电烙铁、万用表等,回顾直流电源、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教师准备 1.实训设备:多媒体设备、理实一体化实训室。2.实训材料:叮——咚门铃套件、典型故障分析表、安装工艺卡等。3.教具:多谐振荡器实物、叮——咚门铃电路实物。4.课前分组(30人,3人一组,分10组)。【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信息化运用与学法指导 设计意图一、任务提出5分 【生活情境】 敲门 按门铃 Flash动画演示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任务。 师:播放flash动画,演示“敲门”和“按门铃”两段不同的场景。生:感受门铃在生活中作用。 信息化应用:Flash动画教学 生活情境导入,激起学生兴趣,引入学习任务。二、任务决策20分 1.【认识电路】 ——(比较)根据多谐振荡器电路结构引出叮——咚门铃电路。 多谐振荡器电路 叮——咚门铃电路2.【模拟软件】——(模拟)根据电路图利用lochmaster排版软件在多谐振荡器电路布局基础上进行叮——咚门铃电路元件布局和走线。 叮——咚门铃电路布局 叮——咚门铃电路走线 学生小组讨论 师:演示两个电路的功能并展示电路结构。生:观察两个电路功能、结构。思考:1.两个电路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新增部分有哪些元器件?3.新增元件有什么作用?师:提出电路布局要求,给予一定的指导。生:1.用排版软件进行电路的布局、走线。2.小组讨论,确定电路制作方案。 学法:比较法挖掘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信息化应用:微课指导——《元件布局、走线注意事项》。学法:模拟法——模拟演练、提高实战水平。 有效比较新旧知识,初步认识电路特点。模拟软件有效规避实训中的易错环节。三、任务实施90分 任务一 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实践) 登录数字化校园平台学习数字资源内容,对照元器件清单,逐一核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任务二 叮——咚门铃电路的制作——(实践)电路制作分为:引脚处理、元件插装、焊接工艺三个步骤。导入企业真实生产的工作环境,学生按照工艺卡要求制作电路。 学生焊接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插件工序工艺卡片 焊接工序工艺卡片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用手机或IPAD记录学生在电路制作中的操作(主要是不规范的操作),采用无线镜像技术实时呈现在投影仪中。 任务三 电路的调试与故障排除 通电前检测VCC与GND,有无短路现象。【原理动画】——(分析)当S1、S2闭合,按下按钮,扬声器发出频率较高的“叮”声,松开按钮,扬声器发出频率较低的“咚”声。当S1闭合,S2断开,扬声器只会发出一种声音。当S1断开,S2闭合,扬声器无任何声音。当S1断开、S2断开,扬声器无任何声音。工作原理动画【电路检测四步法】——(分析)“查”:通电前,查看元件的安装情况,并检查是否有漏焊。“测”:通电前,测量电源端对地是否短路,通电后,检测NE555芯片2脚输入,3脚输出电压是否正常。“调”:通电后,按下开关、松开开关观察“叮—咚”声是否正常。“思”:根据调试现象结合原理图动画,思考并确定故障点。 “查” “测”“调” “思”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故障电路现象、原因及维修方法。教师汇总各组故障并补充,完成《典型故障分析表》。【参数测试】在大部分同学成功排除故障之后,进行电路参数测试。 测量NE555 2脚波形 测量NE555 3脚波形 师:监控各组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生:通过平台中动画、微课、图片等数字资源,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工艺,并实时呈现不规范操作引发学生思考。生:根据安装工艺卡要完成电路插件、焊接,对其他学生操作进行评价。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工作原理。生:观察电路现象,并点击动画中的导航栏探究电路工作原理。师:强调排故步骤,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排故。生:1.调试成功的学生升级为排故小助手(导生)进行组内互助。2.出现故障现象的学生根据“电路检测四步法”确定故障。师:汇总典型故障类型及排故方法。生:完成《故障检修登记表》的填写。师:制作《典型故障分析检测表》。生:结合《典型故障分析检测表》并排故。师:辅导学生使用示波器。生:记录NE555 2脚(输入)、3脚(输出)波形。 信息化应用:微课、动画资源融于数字化平台。学法:实践法——“学中做”。信息化应用:无线镜像技术实时呈现微观操作。信息化应用:Flash动画教学学法:探究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做中学”。学法:“电路检测四步法”理清排故思路。 借助数字化平台,整合课堂资源,培养自学能力。及时解决问题,课堂可控性好,突出重点,强化技能。。。用电安全,规范操作。交互动画直观展示工作原理。“电路检测四步法”逐步确定故障范围;发挥导生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小组合作探究,做中学,学中做。梳理排故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熟练仪器使用方法,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四、任务评价10分 登录数字化校园平台,填写学习评价表,以组为单位自主评价本节课的掌握情况;组内互评;教师总评。 师:对每组作品总评,掌握学生的评价结果。生:展示本组成果,自主评价,组内互评。 信息化应用:网上评价系统便于信息的输入、输出和管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梳理知识脉络,完善知识认知,掌握学习动态。五、任务拓展10分 根据555多谐振荡器的特点,还可以运用于哪些生活应用? 水位报警器 断线报警器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查看断线报警器资料,课外完成电路制作。断线报警器电路图 师:展示水位报警器、断线报警器的功能。生:总结实训内容,了解555多谐振荡器的其他应用。 运用网络资源拓新思维,提升应用能力。板书设计 指尖上的音符 ——叮——咚门铃电路 任务决策 模拟操作 实训 任务一 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重)任务二 叮——咚门铃电路的制作 (难)任务三 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 电路检测四步法 典型故障分析 参数测试教学反思 多谐振荡器应用教学依托叮——咚门铃电路这一生活化项目来完成,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数字化平台、实训平台实现模拟实操双管齐下。在教学中巧妙借助几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模拟软件,提升电路工艺;交互动画,直观展示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卡片,对接企业岗位要求;教学评价系统,实现多元化综合评价。合理的使用信息化我们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