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监测插装机器人的插件数量》教学设计单位: 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器课题 项目三:设计插装机器人的编程系统任务三:监测插装机器人的插件数量 专业课时 4学时 课型 综合课任务说明 《监测插装机器人的插件数量》是《项目三:设计插装机器人的编程系统》的第三个任务。前两个任务学生已完成插装机的元件安插和电路板传送工作,本次任务将完成对插件个数的监测。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仿真训练、实际调试等系列行动让学生学会利用功能指令进行编程,能按规范进行实训操作,并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教学目标 达成目标 能运用INC DEC CMP指令设计插件数量监测程序。促成目标 ◇能分辨INC和INCP,DEC和DECP的差别;◇能区分CMP的三个目标操作数; ◇能在宇龙机电控制软件中搭建系统模型,仿真运行;◇认同实训操作标准,正确调试程序并解决调试中的突发问题;◇通过项目组管理模式,感受岗位真实情境,适应企业工作流程。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重点 应用功能指令编写插件机器人计数程序;关键 INC DEC CMP的使用方法;难点 区辨CMP的三个目标操作数。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演示法为辅;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任务合作;信息化方法 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构“仿—实”一体化分层实训体系。运用微课、宇龙仿真软件、FLASH交互式软件等多种教学媒体,丰富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知识技能储备 输入输出继电器X/Y、通用辅助继电器M、计数器C、触点边沿检测指令指令;机械手抓件和传送带运件程序2、能正确预调试各电气部件,能解决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故障。职业意识 提高岗位意识,注重操作规范;端正工作态度,在编程与调试的过程中,严谨、认真、负责;增强职业素养,树立合作意识和职业思想。健康安全卫生 1.强化用电安全,禁止违规操作,消除各种危险因素;2.卫生遵守学校教育要求,着装符合规范,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3.严格遵循实训室管理制度,保持实验室整洁,实施6S管理标准。教 材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 张林国教学设备与资源 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亚龙YL-235A、万用表、常用电工工具,FX仿真软件、FLASH交互式索引文件、教学设计、企业验收单、板书。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评价手段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学 【课前】教师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微课 和 电子试卷。学生登陆学习平台,通过微课学习本课新知识——INC DEC CMP指令,随后通过电子试卷检测自身学习成果。【课上】教师公布课前学生电子试卷结果,为让学生进一步学会INC DEC CMP指令的使用,分发三种难度不同的案例flash文件,并利用动画演示和数学区间集合概念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案例1 案例2 案例3学生根据电子试卷结果和自身实际情况,在三菱学习软件中选做不同的flash文件,巩固INC DEC CMP指令的用法。 依据电子试卷检验学生学习三种指令的结果。 由于学生厌倦填鸭式教学,好奇网络学习,为此以微课的方式为学生打造网络自主学习环境,投其所好,实现翻转教学。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结合个体差异性,为学生量身打造不同难度学习素材,实现分层教学。 35’议 教师发布工作任务书—某移动电源工厂委托对生产线上插装机器人增加计数功能,引导学生制定方案。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后,参照企业工作模式,自由组队成立项目组,经比较分析、内部讨论后各组均制定出合理编程方案。 引用企业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让学生提前感受岗位真实环境,预知工作流程,做好就业准备。 15’仿 教师开放宇龙仿真软件平台,并引导学生在软件中正确搭建系统模型,辅助各小组进行程序编辑和仿真。学生在软件平台上搭建插装机器人的模型,后进行程序编辑,把程序下载进虚拟PLC中进行模型仿真运行,通过观察仿真结果调整程序直至程序无误。 依据《任务功能实现表》对仿真中各组程序进行评价。 为保证程序设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了学生 安全性和设备的可靠运行,采取设备调试前先模拟仿真的办法。 65’调 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进行安全有效的设备调试,对学生调试中突发问题提前做好了预案。学生在设备上进行单步调试、空载调试和系统调试等工作,在老师指导下正确解决调试中的突发问题。经调试后正确实现插装机器人计数功能的小组可交付任务。 依据《设备调试流程单》检验各组的调试工作。 树立学生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 认同安装工艺标准,遵守操作规范,形成正确的操作步骤。 45’验 教师作为客户,检验各小组的任务成果和职业态度,并签署任务交付协议。学生向客户进行操作演示与功能讲解,解答客户提出的疑惑,没有问题可交付成果。 依据《功能检查表》客户对各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依据《技术服务验收单》考察学生的职业操守。 提高岗位意识,增强职业素养,建立职业认同,提前感知岗位环境。 20’板书设计教学 反思 优点:1.为契合学生兴趣点,通过微课为学生提供了导学,延伸课堂,实现了翻转教学;2.为适应学生差异性,通过梯度案例flash为学生打造个性化课堂,把定制化、分层化课程设想转化为学生真实可见的体验;3.为保障学生安全性,将仿真与实训有机结合,交错进行,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不足之处:个别学生找人代做课前电子试卷,导致测验结果不精准。今后除了要改善网络平台测试系统,尝试把微课和电子试卷设计为趣味小游戏,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