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配电箱线路安装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配电箱线路安装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教案
电子 教研组 授课班级 电子5班
课 题 配电箱线路安装
教学背景 该班系麦隆电气订单班,今后主要从事如下岗位工作:1.器件整理配送;2、配电箱二次线布线安装;3、配电线路检测维修。岗位能力要求:1、能够完成器件清点、整理与配送;2、熟悉配电箱电路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能够识读电路图;4、能够按行业安装工艺要求进行布线安装;5、能够对电路常见故障进行检测与维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配电箱电路的电路结构,知道各组成器件的结构、功能。2、理解配电箱电路的工作原理。 3、学习配电箱电路安装的步骤和工艺要求。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识读电路图。 2、学生能够对电路组成器件进行检测和安装。 3、能够按图施工,根据行业工艺要求对配电线路进行安装、调试、总装和运行。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2、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岗位素养。
教学重点 1、配电箱电路的识读与工作原理分析;2、能够按图施工,对配电线路进行规范安装与调试。
教学难点 1、配电箱电路原理分析;2、按行业布线工艺要求进行规范布线与安装。
教学资源 书籍资料、任务单、教学图片、教学视频、PPT课件、网络学习网站、实训设施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信息化手段 互联网络、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仿真软件、微课、微信平台、手机移动教学等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示范操作法、讲授法等
学习方法 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模拟仿真法、动手实践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任务:创设教学情景:我公司现收到XX工厂的生产订单:一批三相四线配电箱。订单要求:能输出三相交流电; 2、日常照明使用;3、能对电能消耗进行计数。学习平台:展示生产认识单和能够直观展示配电箱性能的教学视频。二、课前准备:1、通过学习平台、书籍资料和互联网络等对配电箱的组成器件和电路结构进行探究学习。2、完成课前任务单,并通过习题形式对所学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考察。3、通过课前任务单,对资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进行反馈。4、组织各小组“小先生”对配电箱电路的安装、调试的整个过程进行学习。 教师将生产任务单与能够直观动态展示配电箱实现功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校园学习平台,向学生呈现。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上传关于配电箱组成器件(功能、结构、工作原理等)和配电箱电路结构的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前任务单。教师根据学生对课前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和反馈,整理出有待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师通过讲解及示范操作等方式,组织各小组“小先生”学习配电箱线路安装与调试的整个过程。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接收到生产任务单,并通过视频对产品最终要实现的性能进行初步认识。学生通过学习教师上传至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料以及利用书籍和互联网络初步对配电箱的组成器件和电路结构进行资讯和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尝试完成课前任务单。学生将资讯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反馈。各小组“小先生”学习配电箱线路安装、调试的整个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理论指导(25min)集中解决学生在课前资讯中反馈的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发现问题1:对三相四线电能表的认识不够,不知道其接线端应该如何接线。 问题解决:小游戏比拼——大家来找茬多媒体(PPT动态)演示:大家来找茬游戏,找出已经学过的单相电能表与三相四线电能表铭牌的异同点。相同点: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与工作频率不同点:额定电压、基本电流与转速多媒体(PPT动态)演示:大家来找茬游戏,找出单相电能表与三相四线电能表接线端的异同点。 教师:下面我们来集中解决通过同学们在课前资讯中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困难。教师展示PPT课件,引导通过与已学的知识的对比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巡视和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抢答,找出异同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抢答。通过对比学习,对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接线位置、颜色选择等进行认识理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与单相电能表对比,三相四线电能表有11个接线端。分别包括了三相电每一相的进线、出线以及零线的进线和出线。在接线时,应用不同颜色的导线对三相火线和零线进行明显区分。发现问题2:原理图的识读有困难,不知道怎么根据原理图来接线。 问题解决:利用仿真软件训练学生对原理图和实物接线图的识读能力。仿真软件:根据原理图,对已经学习的照明电路进行仿真布线、运行。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迁移,对配电箱电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进行识读。多媒体(PPT动态、图像)演示:展示电路图并跟随学生探究的节奏,分步展示接线图。原理图: 教师设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对单相电能表进行熟练的连接,那么,三相四线电能表应该怎么接线呢?教师引导学生从铭牌的认识到对电表接线端进行探究学习,从易到难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过渡和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巡视和指导。教师设问:那么,三相四线配电箱电路又应该怎么安装呢? 学生利用仿真软件根据原理图中导线的位置对照接线图,对已学照明电路进行探究,完成仿真布线与运行。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原理图与实物接线图的对照和识读能力。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物接线图:1、相线:2、零线:发现问题3:不能根据原理图准确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问题解决:该问题放在任务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中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对配电箱电路原理图与接线图进行对照、识读。教师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电路原理图与实物接线图认识电路结构。教师:第三个问题我们接下来通过自己动手来解决。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尝试对照原理图学习实物接线图。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反馈学习程度,并对知识的学习进行分享和完善。
四、动手实践(130min)1、拟定施工计划 教师:在开始施工前,我们首先要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根据任务单的施工要求按计划施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角色分配(2)施工工具及仪器仪表选用(3)施工时间预算2、决策施工方案1、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初步拟定的计划。2、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方案进行整合和完善。3、各组对计划进行修定,最终确定本组的施工方案。3、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学生在“小先生”的指导下,第一次完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拟定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对计划进行整合、完善。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全角色扮演人员分配。学生对施工中需要的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数量等进行选择。学生对施工过程步骤的时间安排进行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付。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学生完成计划修定,确定最终方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选一选】:(1)器件型号进行核对;(2)器件个数进行清点;(3)核对材料清单。【验一验】:(1)电工工具、仪器仪表质量检查;(2)选取器件整体外观检查;(3)使用万用表对选取器件质量和功能进行检测。【装一装】:(1)对已检测的器件进行安装;(2)电路布线安装:【测一测】:(1)检查电路是否按照电路图进行正确布线;(2)检查电路外观是否符合验收规范;(3)利用万用表对电路进行功能检测与调试。 教师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对“小先生”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巡查记录。教师利用手机,将学生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拍摄。 “小先生”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配料员完成器件及工具选取及核对。质检员对选取器件、工具及仪器仪表进行检测。安装员在配电板上完成器件安装。并尝试根据接线图对电路进行布线安装。调试员完成电路的检测与调试。
五、过程评价(20min)1、各组作品观摩、对比2、学生互评、自评3、布线工艺问题细化屏幕呈现:并通过西沃或QQ等软件将之前手机拍摄的照片立刻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发现问题:(1)露铜过多;(2)走线歪斜;(3)走线重叠交越等。 教师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第一次完成的成品进行观摩、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呈现照片,将问题细化,引导学生学习电路安装布线工艺。 学生观摩、对比各组制作完成的成品,并通过互评和自评,找到本组作品存在的问题。学生观察照片,发现布线工艺上的具体问题与不足。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解决: 电路布线工艺要求微课演示:将布线过程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通过微课将每一个步骤的动作要领进行呈现。1、导线布线制作工艺要点:(1)布线要求横平竖直; (2)变换走向时应垂直走线; (3)在用尖嘴钳处理导线时不能损伤绝缘层。 2、绝缘导线线头安装工艺要点:(1)导线与接线端连接时不能压到绝缘层; (2)不能露铜过多; (3)接线端连接处应牢固可靠。 3、集中走线工艺要点:(1)在集中走线时导线应紧贴并排; (2)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 (3)不能交叉。 多媒体(PPT动态、图像)演示:展示学生刚才出现问题的照片和规范图片。 教师对布线过程进行动作分解,并播放微课视频。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每一个步骤的技术要点。教师呈现刚才的问题照片和规范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对每一个步骤的动作和要求进行学习。并尝试对每一个步骤的工艺要点进行归纳。学生对问题照片和规范图片进行对比和评判。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六、动手操作、竞赛比拼(80min)以竞赛的形式,按安装工艺要求第二次完成配电箱线路安装及调试。1、比赛规则:(1)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配电箱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2)电路布线符合工艺安装要求。 (3)电路检测调试完毕后,完成总装、运行与验收。 (4)各组小老师作为评委,对比赛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 (5)评选出最佳工艺奖、最快时效奖和团队协作奖。 2、小老师做比赛评委,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教师创设竞争氛围,宣布比赛要求。 学生学习比赛要求,做好比赛准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发现问题: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学习的动作要领操作不规范甚至有所遗忘。问题解决:利用手机根据需要进行再学习。手机扫码: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校园微信平台。微信平台呈现:布线步骤的微课教学以及要点归纳和规范图片。3、学生完成配电箱线路安装、检测、总装与运行。4、电路原理分析电源经三相四线电能表到第1级总开关,再到各级空气开关,三相开关合闸,输出三相交流电,能够使三相电动机运转;单相开关合闸,输出单相交流电,能够使单相电动机运转。电路中有电能输出时,电能表开始计数。同时,电路中的隔离开关和空气开关能够为电路提供短路保护、漏电保护、欠电压保护和失电压保护。 教师在学生比赛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巡查。 教师通过PPT提供校园微信平台二维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配电箱电路运行过程,并引导其阐述电路工作过程。 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根据自身需要,在手机上通过校园微信平台观看布线工艺要求的微课及教学内容,并分角色,小组合作完成电路安装与调试、总装与运行。“小先生”作为评委,对各组比赛过程与结果进行评判。学生观察运行过程,并尝试阐述电路工作过程。
六、结果评价(10min)1、成果展示多媒体(PPT动态、图像)演示:学生两次完成作品的对比。 2、学生自评3、教师点评4、按评分要求评选出比赛的最佳工艺奖、最快时效奖和团队协作奖。4、学生反馈对本项目教学的意见与建议手机扫码: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调查问卷。 教师呈现各组两次完成的成品照片。教师对学生整体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点评。并公布比赛评比结果。教师在网络后台对学生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对先后两次完成的作品进行对比和评判。学生对本次项目的完成情况组内自评,并作小组整体评价。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调查问卷,反馈对本项目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七、知识拓展(5min)1、完成实训报告单。2、观察家用照明配电箱的电路结构与组成器件,尝试绘制电路图。 教师检查各组整理清洁的情况。教师完成作业布置和拓展练习。 学生按7S要求清洁整理工作台。学生完善填写实训报告单,并了解拓展任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例如: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与教室,为学生搭建了更加开放的自主探究平台,是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校园微信平台推送教学重难点相关学习资料,通过手机移动教学,学生既能够在课堂的动手操作中,对自己未能掌握的地方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也可用作课后复习,实现了随时随地教学,突破了教学的时间限制。同时,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也更有针对性、更有时效性地地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例如:与传统讲授相比,利用仿真软件的模拟仿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容易对电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进行对照,有效地解决了电路图识读的教学重点;通过微课的动态展示,学生能够对电路布线正确动作与工艺要求一目了然,轻松突破布线工艺要求的教学重难点。而在教学评价中,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意见反馈,是改良后续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后台轻松实现了教学意见反馈的统计和分析。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先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集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责任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得到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为现场提供安全保障。并通过引入竞争,两次完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各自岗位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逐步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熔断器式隔离开关
电能表
三相进线端
空气开关3
单相输出
空气开关2
三相输出
空气开关1
三相进线端
电能表
空气开关2
三相输出
空气开关3
单相输出
第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