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2.4课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2.4课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循环的水
2.4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导入】
本节课分为3个部分。
学习目的 ②新知讲解 ③课外知识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
教学引入
本课是在中年级学段学习目标“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及本单元前三课认识雾与云、雨与雪、霜与露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对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系统认识。而对水循环影响与意义的分析推断又为学习下一课《水与地表形态》做了很好的铺垫,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能力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基于之前的学习经验,借助一些关键词语和箭头在示意图中标注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记录梳理信息、得出结论,建立水循环的概念。同时,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水循环的意义,如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2)科学思维:会用概念图的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建立自然界的水循环模型。
(3)探究实践:会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三、课前准备。
材料准备:与水循环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水循环示意图纸,笔。
【第二部分:新知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黑板上的水怎么不见了?
学生:蒸发了.
教师:提出问题:
黄河里的水怎么蒸发不完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首先让我们玩一个头脑风暴游戏,请大家说一说,自然界中的水都分布在哪里呢?
学生:
海洋、湖泊、河流。
云里、空气里。
雪山、冰川、地下。
水果里、身体里……
·大自然中有着形形色色的水——液态的、固态的,还有气态的。它们有的分布在江河湖泊、冰川和海洋中,有的藏在水蒸气和空中的云、雨、雪里,等等。除此之外,土壤中也渗有大量的水,地表下还有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地下河,连生物体内也含有水。水的存在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生命世界。
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谁的贮水量最大吗?
学生:海洋
教师:对,地球上最大的贮水处为海洋,它的贮水量约是地球总水量的97%。
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云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可是形成云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
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河流、湖泊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不光江河湖泊里的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冰川上的冰雪也可以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地球上水的年总蒸发量大约是505000km,其中434000km来自海洋。
教师:
Q1:我们接着追溯,海洋和陆地上江河湖泊中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下雨、下雪、下冰雹落下的。
Q2:那雨、雪、冰雹又是怎样来的呢?
学生:云里的水聚集、合并后落下的。
教师:不管是雨、雪,还是冰雹,都是由云变来的。那么云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的。
教师:形成云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水的这种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多变的天气现象。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第三部分:课外知识】
水娃旅行记
·水娃是来自海洋的一个小水滴。以《水娃旅行记》为题写一篇游记,讲述水娃是如何从海洋出发周游世界,最后又回到海洋的。故事里要有水娃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看谁写的内容丰富而又精彩生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