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设计
课题: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本单元的大标题是“走向近代”,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本单元的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以及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都是为了上下一个单元做铺垫,本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个单元中世纪城市与大学的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背景,而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又推动了西欧的冒险家们去探寻新航路(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世界”从此被发现,也才有了后来的殖民掠夺(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每一课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脉络都紧密相扣,我们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逻辑与脉络。本节课文艺复兴就是人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中“苏醒”过来,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宣扬新的思想主张,就是披着复兴的外衣,托古改制。虽然在哲学、科学方面成就有限,但它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它打破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各种世俗哲学、政治学兴起,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渊源。
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人”的湮灭(背景篇)
;第二部分--“人”的发现(内容篇);第三部分--“人”的力量(影响篇)。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史料实证)
2.通过图片对比和作品赏析,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内涵和实质。 (历史解释)
3.通过材料阅读,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意义。(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运动实质、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内容丰富,作品内涵深刻,需要跨学科知识的支持,对作品的理解需要渐进式的领悟。
【教学难点】
1.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的内涵。——理论性较强,要补充相关内容,使学生有较深入的理解,要讲清人文主义的内涵。
2.文艺复兴的实质——强调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初步感知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初步意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但尚未上升到理论层面,需要教师进行整体性的示范,再引导学生模仿习得这一理论思维。
(1)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兴趣。但是观察事物不够仔细精确,归纳理解能力较弱,可能对“人文主义精神和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2)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史,对别国的历史和文化可能感觉陌生又新奇,但知识的基础较薄弱。
(3)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4)九年级学生有两年多的计算机学习经历,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技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展示:
你喜欢哪一部作品?给出你的理由?中世纪的人性是如何“湮灭”的?为何呼唤人性回归的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来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牵引学生走近中世纪的年代。抛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建立系统知识的欲望,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人”的湮灭(背景篇) 观看视频,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探究1】中世纪的人性是如何“湮灭”的? 材料:天主教会不仅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而且还严重妨碍了资本积累,同时教会的精神奴役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引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 ——王斯德著《世界通史》 师:我们再次感受教会在思想上那份强大的控制力。 材料:教会要求人们恪守基督教的教条。如果有谁违背这种教条,就会遭到基督教的残酷镇压。例如,培根因进行了一些研究自然界的科学实验,而被基督教会监察达14年之久;伽利略因坚持和宣传哥白尼日心说,而受到基督教的宗教裁判所所得审讯,最后软禁并死于狱中…… 一一毛建儒:《论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隐路径”》 【问题探究2】为何呼唤人性回归的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 1.阅读下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意大利的地理位置: 材料一: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二:西欧的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 材料三: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四: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危害最惨烈的致命瘟疫——黑死病(Black Death,即鼠疫)。 1347—1351年间,欧洲死亡人数约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连上帝都不能依靠了,只能依靠人自己了,所以就重视人自己的价值 。 2.下面我们通过材料.了解新生资产阶级的愿望是什么? 材料: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着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学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智教神字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以世界观和人生观。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3.阅读教材,找出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发源地和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于14世纪中叶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城市,其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是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简单点讲,就是再生,是文化的再生。虽然最初发生在意大利,但最后扩展到欧洲各个国家,由此开启了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 目标导学二、“人”的发现(内容篇) 观看视频,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问题探究3】文艺复兴发现了人的哪些价值? 1.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 文艺复兴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图片展示:中世纪圣母画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画像。 教师提问:请对比两幅画像,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PPT展示:中世纪的圣母像圣母和圣婴坐姿僵硬,神态严肃,形象呆板,体出“神” 与“人”的不同,表现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善良、和蔼的母亲取代了神圣、庄严的圣母。她像普通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怀里,静静地用脸颊贴着孩子,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一片温情。 2.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况: 3.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材料: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促进了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它”指哪一历史事件?指出“它”促使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关注点发生的变化。 教师讲述:中世纪的时候,也就是文艺复兴前,人们都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对人们精神世界进行严密的控制,天主教会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冲破了宗教的控制,认识到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思想上开辟了道路。 【问题探究4】文艺复兴真的是复兴古代文化吗? 4.文艺复兴的实质: 话题讨论:你们认为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材料展示: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陈衡哲《西洋史》 师:人文主义与神学相对立,是意识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文艺复兴的实质该是什么?请从以下材料得到启发。 材料: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5.方式: 师:反对神权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以什么独特的方式复兴古典文化?史学届是怎样介绍的。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 富尔《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世界史·近代史编》 6.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视频,思考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了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性作品?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向欧洲其他地区传播,说明了什么? 材料: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①.但丁 【播放视频】《神曲》 师介绍人物: 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担任过公职,参与政治活动后因反对教皇,而被没收全部家产,终身放逐,最后客死他乡。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的杰出作品是什么? 我们从短视频中了解这部作品《神曲》的大致内容。 展示分享但丁的名言,但丁的贡献纵然大,当然也有其他更多的杰出作家: ②.课件展示达·芬奇的作品与个人简介。 【播放视频】 材料展示: 恩格斯称赞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教师讲述: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发明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擅长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 000页。 图片展示:达·芬奇部分手稿。 知识补充1:《蒙娜丽莎》 图片展示:《蒙娜丽莎》。 教师讲解:《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折射出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该画作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 知识补充2:《最后的晚餐》 图片展示:《最后的晚餐》。 教师讲解:《最后的晚餐》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尤其是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该画作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③.课件展示莎士比亚的作品与个人简介。 识读莎士比亚像、人物简介,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赏析其作品,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人文主义。 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人物国家代表作地位但丁意大利《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 “文学三杰”之一达·芬奇 意大利《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美术三杰”之一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目标导学三、“人”的力量(影响篇) 【问题探究5】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阅读材料,初步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受到关注,人的欲求、人的观点受到重视。就好像长期被埋没的东西,重见天日,所以史学上称文艺复兴运动为“人的发现”。 材料一 文艺复兴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欧洲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二 文艺复兴使欧洲冲破了中世纪巨大束缚,为西欧步入资本主义时代做了前期准备。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师用史实点拨: 在创作过程中,每画一个人的时候,他必先研究那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到现实中寻找各式各样的典型形象,他认为“一张人物画,或其他形式的人物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容易地从他们的姿态中觉察他们的思想。 ——沈之兴等主编:《西方文化史》 6.文艺复兴的价值: 展示材料: “文艺复兴”一词狭义是指中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的对古典文学、学术和艺术的热情,以及由此在15世纪和16世纪期间给欧洲带来的新文化。 ——【美】迈尔斯著《世界通史上册》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除了繁荣当时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他们逐渐摆脱中世纪盛行的欧洲禁欲苦行风尚的束缚,积极追寻现世的幸福,竭力追求个性的发展……这样就把人们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促使人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个人才……巨人们所构建的这种新文化无疑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宋丽亚《浅析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化价值:(文艺复兴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写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 历史价值:(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影响力是否有限?(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对于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教师:文艺复兴在以上代表人物的不懈努力下,使欧洲黑暗的封建时代迎来了曙光。 观看短视频思考问题。 提示:在宗教长期统治下.西欧人形成一种思维"神主宰一切,人是神的附属品。所以只能忍受苦难.节制欲望、把美好期望寄托于天堂中,这种作法与资产阶级发生冲突。 提示: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阶级因素:资产阶级的形成;思想因素: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文化因素: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现实因素: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促使人们反省。 提示:从材料中我们看出新兴资产阶级冲破宗教神学束缚.用古典文化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提示:时间:14世纪中叶;国家:意大利;核心:人文主义 提示:中世纪的圣母画像压抑人性,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画像更贴近实际生活,展示慈母的爱和孩子的天真,顺应了人性。 提示:(历史事件)“它”指文艺复兴运动。(变化)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来世转移到现世。 学生通过领会人文主义解释,得出人文主义就是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从而归纳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 通过读取材料和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对比以及关键信息“借古喻今”归纳出“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学生阅读史料把握关键词“新生”不是“周而复始”“再生”“创新”分析出方式: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并笔记标识。 学生强记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学生从视频中感知《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还领会坚持做自己的理念。 学生明白文学的繁荣有更多的人在努力做贡献。同时感受具有先进思想的文学家和作品使人们思想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薄伽丘的十日谈故事摘要,各抒己见后,明白故事:强调人的本能,肯定人性,追求现世的幸福。从而印证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核心。 学生通过阅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达 芬奇的国籍、代表作、历史地位、作品特点并填写卡片相关内容,直观感性的体会人文主义的内涵。 学生从人物的刻画角度欣赏名画《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感受艺术家笔下的生动人物的外情绪,更深的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强调人性、反对神性,张扬个性,追求现实生活。 阅读课文完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名称、历史地位和作品思想内容。 通过视频和表格的填写,整体性感知文艺复兴内容。 提示:1.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3.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学生阅读材料关键词“给欧洲带来新文化”“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归纳作用:(1)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并笔记标识。 学生继续阅读材料,“在这种文化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归纳出第二方面作用 (2)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通过给予充分的背景视频材料和文字史料,学生通过观看和阅读把握出关键史实,增强学生识图和史料研读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增强阅读能力、增强学生重视对课文史实的准确把握能力和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史料中理解强大教会势力下不畏强权的借古喻今的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不仅增强学生读取史料关键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历史事件意义的能力,培养阅读理解、提炼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增强学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并未下次课“探寻新航路”做了铺垫。提起学生的继续学习的兴趣。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反映的主题思想,不仅培养阅读概括能力,还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文坛三杰图文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能力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学习能力利用图片学习历史的习惯和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从中体验到画家的精益求精的作风这一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观察和分析优秀艺术作品,感悟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培养了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体验艺术作品源于生活还更能体现人的思想,培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把分散的内容系统化,使知识的连续性得以加强。表格的利用使学生易于区别。
课堂小结 14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意大利兴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反隋教会神权之上,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有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和他的代表左《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促进了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我们把它简单整理成一个思维导图: 学生随着知识结构图一一回忆本课知识。 总结归纳,促使知识内化。
课堂巩固 1.(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中世纪后期,西方人像回头浪子一样,终于发现父辈的光辉,于是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辉煌的宫殿。”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庄园经济兴起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大学兴起 【答案】B 2.(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文艺复兴时期,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是( ) A.《蒙娜丽莎》 B.《向日葵》 C.《最后的晚餐》 D.《夜间的咖啡馆》 【答案】A 3.(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D.加速了近代科学发展 【答案】B 4.(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下列属于此次“变革”中的“巨人”是( ) A.哥伦布 B.达·伽马 C.麦哲伦 D.莎士比亚 【答案】D 学生自我检测 检验课堂效果
【板书设计】
【素养提升】走向近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利用视频、图片、史实资料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创设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出答案,发现问题,开拓思维,进而掌握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力求每一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家国情怀】
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内容,突出本课重难点知识。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理解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教会的权威,宣扬个性解放,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