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设计
课题: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主要包括“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 探寻新航路”和“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四个课题的内容,主要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介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过程,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经济和思想文化基础。本单元内容与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一脉相承,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最后,第15课《探寻新航路》正是基于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基础,在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之后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继而“发现了世界”。同时,新航路的开辟又为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提供了可能性,因而本课在第五单元的知识脉络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第15课下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环球航行”3个子目,依次讲述了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主要的航海活动和路线以及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
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第二部分--探寻新航路的过程;第三部分--新航路开通的影响;第四部分——圆梦——唯时代与梦想不可辜负

【教学目标】
1.从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角度,论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西欧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分析归纳其主要成就;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3.运用史料实证论证新航路的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主要航海家及其成就;新航路开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寻新航路的原因与条件;新航路开通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和能力训练,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对于本课的历史人物“哥伦布”和“麦哲伦”,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已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历史情境,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营造轻松活跃又有趣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钻研和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PPT展示:
新航路的含义:15和16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被叫作“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温故知新,符合认知规律。)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观看视频,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探究1】为什么要开辟新的航路? 【问题探究2】新航路开辟能够成功吗? 【问题探究3】为什么最早进行探险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1.背景 【问题探究1】依据材料,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三: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材料四: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教师提问: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材料展示: 这一切都有利于保障基督徒的安全,和保持他们主权的永久性,同时它还给基督教带来发扬光大的希望……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然而如果他们要控制别处的产物,那么他们必须使用武力取得,否则便会空手而归……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教学过渡】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 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远航?(技术、资金、人才、动力) 【问题探究2】新航路开辟能够成功吗? 2.探寻新航路的条件 (1)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 阅读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归纳探寻新航路具备的条件。 (2)航海技术的提高 师解释: 星盘由青铜制成是测量天体高度、纬度的仪器,通过测量太阳或北极星与地平线的夹角来确定方位,用于远航导航。 (3)造船技术的进步 展示图片并进行引导解释: 船只有一个帆,被风吹断,航行就困难重重。多帆技术于15世纪传入欧洲。另外水密隔仓技术也传入欧洲,单舱变为多个互不相连的小舱,水密隔仓技术就是当一个小舱进水时立即放下水密门,这样即使有几个舱进水,船也不至于沉没。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载重量增加到600~800吨,可以装载更多的水手、食物和商品。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问题探究3】为什么最早进行探险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播放视频】《大国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探寻新航路的过程 观看视频,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史实,知道航海家的成就 1、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其主要成就? 2、如何评价哥伦布? 3、你从欧洲探险家们身上学到的精神? 阅读教材,请找出下列人物的航海成就并画出路线。 1、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其主要成就? 【播放视频】欧洲航海家及其成就 ①.迪亚士的航行: 师出示迪亚士人物介绍材料、探寻新航路示意图和相关史实:请根据图例图例,在课文示意图中描绘出迪亚士航行路线,并说说记住时间、最远到达的地点和路线位置特点。 ②.达 伽马的航行 时间: 起止点: 师出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阅读图文,结合课文内容,记住时间和到达地点,并在示意图中描绘达 伽马的航线。 教师:当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向东寻找新的航路时,一个意大利人却不走寻常路,想渡过海洋向西直驶。这个人就是我们要跟随的第三位追梦者——哥伦布。 ③.哥伦布的航行 时间: 起止点: 评价哥伦布: 师展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图: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复述哥伦布的航行概况感受坚持不懈的开拓精神,并在示意图中描绘哥伦布的航线。 材料研读: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更加直接。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与欧洲人的扩张相伴随的,却是美洲两大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0万;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从那以后急剧减少了90%。 教师: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但是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这时,第四位追梦者登场了。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派遣,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船队穿越大西洋,经过靠近南美洲南端、以他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后,来到了新的大洋。接下来三个月的航行,没有再经历过大的风浪,麦哲伦便把新的大洋称为“太平洋”。但是,在太平洋上,麦哲伦仍然碰到了巨大的困难。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时间: 航线: 环球航行的意义: 师出示相关史实: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复述船队的航行概况,并在示意图中勾画出航线。 2.探险家的精神: 巩固:探险家集合,说说你最崇拜的探险家。 填写表格 师衔接:探险家们成功的把新航路开辟出来,到达世界各地,这也预示着这一历史事件影响非同一般。 目标导学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观看视频,了解新航路开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探究4】根据材料,结合视频,探究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问题探究5】同属15世纪的两次东西方航行,为何造就了不同结局和影响? 师:请从材料中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问题探究4】根据材料,结合视频,探究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材料1: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 但是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是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4:在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师点拨:这是从相对孤立到汇合交融最后连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问题探究5】同属15世纪的两次东西方航行,为何造就了不同结局和影响? 【知识拓展】完成表格,比较哥伦布与郑和下西洋的不同。 【知识整合·理清关系】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目标导学四.圆梦——唯时代与梦想不可辜负 过渡:在时代的召唤与梦想的驱动下,四位勇敢的欧洲追梦者先后踏上征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即使航途遥远,或有大风暴,或有大饥荒,甚至还有丧命的危险,但是他们都不忘初心,毅然选择继续前行。无论最终成功还是失败,他们一起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大航海时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八年级的知识)可惜,当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航海家在奋力追梦时,中国的明清统治者却对世界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回应,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做着悠悠的天朝梦,错过了难得的圆梦机遇。当鸦片战争爆发,天朝梦碎,中国的落后被外来者一览无余。 100多年前的天朝梦碎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今天,在完成“中国梦”的宏伟大业中,我们不再固步自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以更加开放包容、积极昂扬的姿态勇敢筑造中国梦;今年正好又是建党百年,中国已实现了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让我们离中国梦更近。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提示:(1)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3)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提示:追求黄金;传播基督教。 学生各抒己见,设想开辟航路的各种条件特别是技术、物质等条件。 学生阅读相关史事关于地球的描述和推定的图文,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地理知识条件: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 通过读取图片信息明白远航的技术条件。 通过读单桅单舱帆船到多桅多舱帆船的进步图,明白造船技术的进步为远航提供可能。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探险的原因:(1)两国都是靠大西洋的有利位置,先天倾向于海外发展。 (2)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供应远航必备的装备和费用。 (3)两国都掌握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地图绘制水平提高,多桅快速帆船) (3)两国都掌握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地图绘制水平提高,多桅快速帆船) 学生阅读地图根据图例描路线,从中发现迪亚士是沿着非洲西部海岸线从北向南航行,比较深刻的从空间上记住迪亚士的时间航行路线:1487年 葡萄牙 非洲好望角 学生阅读地图根据图例描路线,明白达 伽马迪亚士的航路航行到好望角以后继续沿着东海岸到达马迪林横跨阿拉伯海到达印度西海岸。 口头复述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简单经过含时间和地点,勾画哥伦布航行路线,体验哥伦布航行的不易。 评价哥伦布:消极性:他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进步性:他将美洲纳入了近代人类文明,对人类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客观上使得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合视频阅读课文内容口头复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简单经过,并记住相关历史史实。 时间:1519-1522年 航线: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意义:麦哲伦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各抒己见,回忆所学的和所知道的探险家的经历,感受探险家的优秀品质。同时简单对比中国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远航。 最后填写探寻新航路一览表。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锻炼加强阅读理解和提炼观点能力,培养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加强阅读能力、增强学生重视对课文史实的准确把握能力和如何把史料和课文内容相融合,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引用地图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商路上的出现一步一步深入分析,从视觉上加强阅读能力分析推理归纳能力,从分析材料中理解掌握课文知识,感受历史是活的,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增强阅读能力、增强学生重视对课文史实的准确把握能力和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训练阅读史实的能力,锻炼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中外史联系学习以及“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图中船的结构变化,理解归纳造船技术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训练读图能力,动手绘图助记忆的学习方法,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比学习能力的能力,培养阅读理解、提炼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面对未知、勇于探索创新的信念和意识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感受人物的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动手绘图能力,从时空感知历史,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从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学习能力利用图片学习历史的习惯和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把分散的内容系统化,使知识的连续性得以加强,易于区别。 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和史料阅读提炼关键信息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提示学生一种学习方法:简图表示史实发展脉络把复杂历史简单化,一目了然。 极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通过识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中外史联系学习以及“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在时代的召唤与梦想的驱动下,四位勇敢的欧洲追梦者先后踏上征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即使航途遥远,或有大风暴,或有大饥荒,甚至还有丧命的危险,但是他们都不忘初心,毅然选择继续前行。无论最终成功还是失败,他们一起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大航海时代。愿各位同学在新时代里,怀抱梦想,勇于追梦,勇于奋斗,做中国梦路上勇敢的追梦人和圆梦人!不辜负时代和梦想! 学生随着知识结构图一一回忆本课知识。 总结归纳,促使知识内化。
课堂巩固 1.(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有一本书上说:“他于1497年率四艘海船起航,由欧洲向南远离海岸航行,越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他到达了印度,带回了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他”是( )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B 2.(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1500年以来物种在各大陆之间移植的示意图》。它反映了( ) A.庄园经济开始兴起 B.近代科学技术进步 C.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D.资产阶级统治扩大 【答案】C 3.(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16世纪,原产于中国的茶叶传入美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先后传入中国,17世纪后期,原产于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这说明( ) A.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 C.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东西方往来的通道 D.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外交往 【答案】B 4.(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见图: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他的航行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学生自我检测 检验课堂效果
【板书设计】
【素养提升】哥伦布“发现”美洲。
材料展示:
材料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材料二:2007年10月,拉丁美洲各地印第安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衣,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三:哥伦布与其西班牙船队在入侵了马哈马群岛后,残酷地虐待和屠杀岛上的印第安人。他们杀死一个印第安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
——[美]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的历史》
教师提问:根据以上材料,思考如何评价哥伦布?
提示:(1)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必须全盘否定。因为他对印第安人进行疯狂的屠杀和奴役。
(2)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必须充分肯定。因为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发现”,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
教师总结: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对人物进行评价。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但是打破了美洲长期相对隔绝的状态,推动了美洲的历史进程;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学情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结合单元主题及历史发展阶段特点,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帮助学生逐步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及发展特征。组织各种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并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设计意图:把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