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023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 温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023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 温度 教案

资源简介

3.1温度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教学难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但读摄氏温度时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引导。摄氏温度的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但只要把读的问题解决了,写也就水到渠成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使用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验习惯。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就牢牢的掌握了这一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通过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生甲]看一幅图觉得很冷,第二幅图觉得很热。
[生乙]这两幅图的冷热程度不同,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教师展示课题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2【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教学
(一)、温度
刚才学生已经回答出温度的概念,教师直接在课件中展示并板书在黑白上。
[板书]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二)、温度计
[教师]刚才两幅图片冷与热的具体程度我们是不知道的,要想知道具体的温度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甲]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教师展示各种温度计,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生乙]温度计由玻璃泡、液柱、玻璃细管、刻度值和单位构成。
[板书]温度计构造:玻璃泡、液柱、玻璃细管、刻度值、单位。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我们按照温度计的构造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由于材料受限,我把制作温度计的视频放给大家看(播放视频,自制温度计),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我们是通过什么现象判断温度的高低的?
[生丙]通过视频我观察到,温度高时液柱升得高,温度低时液柱也降低。
[生丁]我也观察到了,说明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工作的。
[板书]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三)、摄氏温度
[教师]自学课本48页的“摄氏温度”,讨论下列问题,
1、温度的单位、符号各是什么?
2、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3、“37℃”、“-4.7℃”怎样读?
[生甲]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生乙]在标准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记作“1℃”。
[生丙]“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读作“负4.7摄氏度”。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吗?(展示常见温度值表格)
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温度计的使用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示数,得出量程、分度值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所测物体温度高于了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或是低于了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造成什么结果?(生:将温度计胀破或测不出温度)→师:使用前我们应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三种常见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引导学生看图3.1-3,回答出另外三点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思考:如果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体温计
液体:水银
量程:35~42℃(为什么?) 分度值:0.1℃
缩口:
学生实验:用一般温度计测体温,观察拿出人体后的变化;
作用:使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在缩口处断开,体温计指示的仍为人体温度。
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温度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