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动画与影视后期制作》《利用涂鸦制作手绘效果》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学出版社《动画与影视后期制作》《利用涂鸦制作手绘效果》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内容 利用涂鸦制作手绘效果 授课时间 45分钟
所属学科 After Effects学科 授课班级
授课教材 《动画与影视后期制作》,科学出版社,2011出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利用涂鸦制作手绘效果》是科学出版社《动画与影视后期制作》第四单元中内容。(2)特效内容是AE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AE软件中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特效有更深入的了解,以点带面为学习其他特效提供学习方法。(3)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涂鸦效果使用的方法,创作出父亲节感恩视频,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全班共12名学生,其中优等生3名,中等生6名,学困生3名。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学习AE课程已经是第二学期,对AE课程基本操作都已经掌握。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AE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基础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认知特点上:本班学生思维很活跃,喜欢自主创作作品,学习的主动性较好。
3.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任务驱动法,指导法学生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4.技术准备
(1)教学资源:台式机,投影仪,PowerPoint课件,微课视频(2)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涂鸦特效的添加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能独立运用涂鸦特效,创作感恩小视频。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享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涂鸦特效的参数设置。教学难点:涂鸦特效与图层、遮罩之间的关系。教学关键:通过自主探究,组内讨论之后动手操作,正确设置涂鸦特效的参数。
环节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激趣导入出示用AE软件制作的文字动画猜节日,引出父亲节。提出任务师:父亲节要到了,同学们想送父母什么样的礼物呢?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并播放用涂鸦特效制作的感恩视频启发学生。顺势提出“感恩父母,从我做起”视频制作任务。任务分层(1)添加两次以上的涂鸦特效。(全体同学必须完成。)(2)添加文字动画表达中心思想。(中等生优等生完成。)(3)添加其它特效使作品更加美观。(优等生完成。)(4)小组合作作品。(组内合作完成。)将任务划分为四个层次,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教师展示课件,组织猜谜活动。2.提出任务。3.通过为父母制作涂鸦感恩视频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涂鸦效果。 1.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文字动画显示的时间,以抢答的方式猜出节日。当猜到2016年6月19日为父亲节时,结束游戏。2.通过问答的方式,学生说出为父母制作感恩视频。3.认真分析任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出任务做好铺垫。2.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明白父母期望的是孩子学有所成。3.培养学生分析任务的能力。 4
环节2:引领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1.学生分析感恩视频,得知涂鸦效果是在遮罩基础上进行制作的,所以用绘制心形遮罩的方法,对遮罩进行复习。2.绘制遮罩后,学生结合教科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涂鸦效果的使用方法。 1. 播放演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确定复习内容。2.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内容,进行指导点拨,鼓励合作学习。 1.动手操作制作心形遮罩。(可观看教师演示课件制作方法。)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遇到问题合作学习。 1.让学生复习遮罩知识,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2.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8
环节3:任务实施,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1.观看涂鸦效果课件和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下发评价表。评价表主要是针对学生作品的主题、素材、特效、音效等方面提出的制作要求进行评价,从而引领学生按要求顺利完成四个任务。3.组内分析任务,共同制作任务。任务四是小组合作任务,所以在制作之前,小组成员要研究探讨,制作什么样的风格的视频,一起在网上收集素材(包括图片和音乐),然后确定合成的大小,以及每个小组成员应制作的时间长度(要求小组作品的总长度为不超过30秒)。最后由组长进行整合视频。上传至教师电脑。 播放涂鸦效果课件和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2. 下发评分表,讲解评分表,提示组长在小组合作时的重要作用。3.(1)提示学生观看课前拷贝的微课。引导优等生观看概念微课,自行研究操作知识。引导学困生观看概念微课+操作微课,增强学困生学习信心。引导学生观看小技巧微课,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2)指导组长整合视频。 学生观看课件,思考自己要制作的作品。分析任务书、评分表。3.学生小组研究主题,分工任务。观看微课学习制作方法,并且动手制作。 1.激发学生灵感,为完成任务做准备。2.提高学生分析能力。3.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明白简单工作流程。 20
环节4: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展示后小组循环互评、教师点评。评价顺序为:学生交流作品,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询问制作方法,被询问作品的同学说出自己作品的制作方法。教师对制作方法在加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完成以上活动后填写评分表。 教师按小组展示学生作品。在小组互评后指出每组作品的优缺点。3.倾听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梳理制作方法。4.让学生完成评分表。 1.学生观看作品,分析作品。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互评。评价包括:主题定位、素材选取、画面创意、特效运用、音乐搭配等方面的优点、缺点以及改进的建议。3.交流作品,找到想学习的知识,进行提问学习,共同进步。4.完成自评表。 1.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对学生的努力进行肯定,增强以后学习的信心。2.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明确自己作品的优缺点,确定以后学习方向。 10
环节5: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总结本节课内容,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整理知识点。(1)涂鸦效果的位置?(2)涂鸦效果必须在哪种工具的基础上才能使用?(3)想添加两次以上的涂鸦效果应该怎样做?请简单说一下制作方法。2.布置作业: ①尝试添加描边特效。 ②将完善好的作品用手机分享给家长。 结合课件问题帮学生梳理知识点。布置作业。 回答问题,梳理知识,提高技能。 明确作业内容。 加深学生记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1)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于就业,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让学生体验了任务完成的喜悦,并且让父母肯定了自己的能力,更加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3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任务驱动法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学会、会学与乐学的教学宗旨。为了让学生把任务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分享给家长,进一步增进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更加激励了学生对就业的向往。根据教学完成情况,结合评分表可以得出全体学生都达成了知识目标。其中10名学生较好的达成了能力目标。还有2名学生虽然达成了能力目标,但是作品缺少美感和创意。课后,我分析了原因,发现学生知识目标掌握良好,只是缺乏创新意识。所以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观看创意视频,师生共同分析创作过程。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