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Photoshop CS5》经典案例与项目实训《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Photoshop CS5》经典案例与项目实训《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说课稿

资源简介

《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创新四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是教学分析:
教材:《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photoshop CS5 经典案例与项目实训》项目4任务4.3,本节课是图像色彩调整的延续、是进一步学习图像色彩调整知识以及色彩调整的实际操作的重要基础和能力培养。
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第一学期的新生,作为一门新接触的软件,在授课时一直遵循循序渐进,避免枯燥。本节课为学期中阶段课程,因此学生已经认识了photoshop软件的工作界面,学习了基础色彩知识,基本掌握色彩模式以及转变方法。此外学生操作能力强,具备一定素养,班级学生较为活跃,人数适中,便于分组,为开展合作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有了操作的可能性。
目标:以下是我的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色相/饱和度】命令的调整要点,学会该命令在图片案例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两个任务的制作,掌握【色相/饱和度】命令的调整方法以及三个子命令的参数调整(即色相、饱和度、明度)。通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从而得到情感与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且教会学生会学习、能探究,同时作品评价可以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色相/饱和度】命令的概念和调整方法以及所包含的子命令。
教学难点是:理解【色相/饱和度】三个子命令的调整方法(即色相、饱和度、明度)
二、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混合式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微课视频、网络教学平台、3D仿真视频、Colour Schemer 、论坛、APP等。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应于教师采取的教法,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其中第一环节为教师课前完成,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保证教学
教师提前录制视频,发布试题,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效果展示,新课导入
首先教师展示图片教具,请同学找到图片中的差异,并展示任务效果动图,以“季节转变“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知识内容——色相/饱和度的调整。
线上学习,师生互动
本环节主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分为四个小环节,观看微课、在线测试、动手制作、作品展示,四个环节循序渐进,有的放矢。首先观看微课,在观看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微课视频的任务操作步骤,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的观看,能够加深印象,对于问题部分能够着重注意。
接着,学生完成平台在线测试,该测试主要针对微课内容设置,通过该测试,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可以保证微课学习的质量,测试后学生自愿或教师点名,请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加深知识点,吸引注意力。
然后进入学生动手制作,由于学生需求情况不同,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除微课外,教师还将案例的操作步骤制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为学生提供多种线上学习的方法。
最后,学生自主完成“季节转变“案例任务,完成后将作品提交至网络平台的作用提交模块,教师可通过提交的作品知晓学生对任务一的学习掌握情况。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在线批改评分,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点评。
课堂分析,巩固理论
通过线上学习,教师在课堂巡视以及后台数据统计中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师进行引导式分析,在分析中得出本节课的学生掌握情况。根据图表,可以发现对于基础概念以及操作过程,掌握情况较好,但是对于本节重难点【色相、饱和度】的命令调整还是有一些不足,因此针对该问题,教师使用专业软件辅助,帮助理解:
通过使用colour schemer studio,能够可以使学生精准识别图像颜色,便于调整。
快速识别图像中所包含的色相值、自动生成色相轮,调节饱和度 以及RGB 和 CMYK 颜色模式快速切换
通过仿真视频,能够直观图像明暗变化,帮助理解物体明暗随光照变化而不同。软件的辅助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原本较难理解的概念和图像调整等抽象内容。
课堂分析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设计第二次在线测试,该测试主要围绕本节重难点设计,试题多为图片题,能够直观色彩变化,清晰明了。
自主探究,制作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任务二“紫霞与乌云“,思考两个效果文件中分别改变了【色相、饱和度】中哪几中参数数值。通过小组讨论,讨论结果,教师也可参与其中。该环节的设计突出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只是教学手段,而通过探究和展示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小结知识,布置作业
回顾本节所学的重点知识以及操作关键步骤,布置课后作业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使用手机APP提交学习心得,解放了课堂时间所带来的限制,使课堂得以拓展延伸。
四、教学创新
本节课通过线上学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个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主动的知识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使用网络平台教学以及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整合多种信息化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配色软件、仿真视频辅助教学,便于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进度,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混合式学习通过不同学习方法的融合,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互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