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Photoshop CS5》经典案例与项目实训《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Photoshop CS5》经典案例与项目实训《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季节转变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材 《Photoshop CS5》经典案例与项目实训 授课类型 实验课
教学 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高等教育出版社《Photoshop CS5》经典案例与项目实训项目4的任务4.3“图像色相及饱和度调整——季节转变”,以此为基础,辅以参考资料,制作网络课程。
知识与技能 掌握【色相/饱和度】命令的调整要点,学会该命令在图片案例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季节转变”和“紫霞与黄昏”两个任务的制作,掌握【色相/饱和度】命令的调整方法以及三个子命令(即色相、饱和度、明度)的参数调整。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学习,教会学生会学习、能探究,通过作品评价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且形成一定的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能力素养。
教学重点 【色相/饱和度】命令的概念以及该命令所包含的子命令(即色相、饱和度、明度); 【色相/饱和度】命令的调整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色相/饱和度】三个子命令的调整方法
学情 分析 授课班级 16级计算机应用专业 学生数 33人 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该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Photoshop CS5中的基础知识以及色彩基础,基本掌握色彩模式及转变方法; 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素养,并且班级学生较为活跃,为开展合作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有了操作的可能性。
教学 策略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即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有机整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宣讲员,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咨询者、调节者,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法上,以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为主,两个案例从易到难,逐层递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要领,在学法上,以小组协作、小组探究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任务驱动中则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线上学习 课堂分析 自主探究 小结知识
时间分配(分) 2分钟 26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2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信息化体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课前准备 保证教学 Camtasia Studio 6、 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测试 1.录制并上传《季节转变》微课 2.发布在线测试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色阶】等多个命令的使用,以及图像调整所在菜单栏的位置。 录制微课,发布在线测试,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2. 效果展示 新课导入 PPT文稿、 教具图片展示 展示案例照片,请学生找到照片中的差异,以同一张图片的不同季节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知识内容如何在图像原有颜色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即【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使用学习。 观察教师展示的任务效果,在观察中发现所产生的变化。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引入本节知识内容,为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做好准备
3. 线上学习 师生互动 3. 线上学习 师生互动 网络教学平台 -操作视频 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测试 Photoshop 网络教学平台 -作业提交 观看微课 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学生学习所需的微课,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混合式教学。针对本环节设置问题,让学生有目标性的自主完成本环节的学习。 问题1:打开图片素材后首先进行了什么操作? 问题2:在微课视频中一共进行了几次【色相/饱和度】的调整? 在线测试 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针对微课内容设置客观题,通过完成测试,得以保证微课学习的质量。测试后教师以点名的方式,请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强调本节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动手制作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情况,除微课外,教师还将案例的操作步骤制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为学生提供多种线上学习的方法。 作品展示 根据视频讲解,案例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季节转变”案例任务,教师进行课堂巡视,现场答疑和指导,并及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在线批改评分。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操作步骤的演示,着重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在线测试,平台可以自动评分,学生也可多次测试。 学生根据网络教学平台电子文稿或微课操作视频,动手实践,以实际操作体会图像色彩调整, 学生自行完成任务,可参考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操作视频和电子文稿,完成后将作品提交至网络教学平台的作业提交模块与小组讨论区中。提交至小组讨论区的作品,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点评,也可对作品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可解答。 作为混合式教学的重点改革模块,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将自主线上学习放在课堂内完成。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测试,充分实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协作者、咨询者或调解者。 教师可通过提交的作品知晓学生对任务一的学习掌握情况。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进步。
4. 课堂分析 巩固理论 Colour Schemer Studio、 3D仿真视频、 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测试 课堂分析 教师进行引导式分析,在分析中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原本较难理解的概念和图像调整等内容,教师使用专业软件辅助,帮助学生学习。 Colour Schemer Studio 通过配色软件,使学生精准识别图像颜色,便于调整; 3D仿真视频 通过仿真视频,使学生直观理解物体明暗由于不同光照所带来的不同变化,更加深入了解明暗调整时的变化。 理论巩固 为进一步巩固所学,教师设计第二次在线测试,该测试围绕本节重难点设计。学生测试后,教师查看测试结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对测试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观察【色相/饱和度】调整方法,体会图像调整的基本操作,学习如何准确识别色相、饱和度以及明度,以便于执行该颜色命令 本环节测试是理论部分与上机操作的融合,测试后由组长统计出每组最高分。 从案例讲解分析中得出所需的理论基础,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时,通过测试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学习情况。
5. 自主探究 制作展示 Photoshop、 网络教学平台-提交作业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任务二——“紫霞与乌云“,思考两个效果文件中分别改变了【色相/饱和度】中哪几种参数数值。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同学互动。 制作展示 组织学生对照网络教学平台任务效果完成练习。对小组推选的优秀作品,给予课堂加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组内合作,共同分析,得出任务制作的关键点。 结合讨论结果完成任务二,并将作品提交至小组讨论区,同学们可以在讨论区上进行组间互评。组内推选优秀作品上台讲解展示。 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该环节的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只是手段,而通过探究和展示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6. 小结知识 布置作业 Photoshop、 网络教学平台手机APP 小结知识 【色相/饱和度】命令的概念以及该命令所包含的子命令 【色相/饱和度】命令的调整方法 布置作业 课后拍摄“校园一瞥”,并将其调整两种不同效果; 请同学们在课后回顾本堂课的学习,使用手机APP在网络平台论坛中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在此次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体会,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与同学们共享。 认真听教师点评和小结,巩固所学。 在课后小组进行讨论,使用手机APP提交学习心得。 使用手机APP,解放了课堂时间所带来的限制,使课堂得以拓展延伸。 学生记录自己学习的进程,写出感受,可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心态,调整上课内容和方式等。
教学创新 教学效果 1.网络平台教学 平台整合了多种信息化资源,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教师可将各种电子文稿(PDF、WORD、PPT等)、微课、在线测试等上传至平台供学生使用,可以在讨论区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在线评分。学生还可在平台上参加在线测试和研究型教学,或在课后与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手机APP沟通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2.配色软件、仿真视频辅助教学 根据重难点,配合使用Colour Schemer Studio配色软件,可以快速识别图片中精准色相值,并可以自动生成色相轮,更加直观色彩饱和度、明度的变化;教师制作3D仿真视频,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理解色彩明暗变化,光照变化,便于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辅助软件的使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进度,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学习通过不同学习方法的融合,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引起学生的高级思维和认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互补,即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