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单选题
1.1937年意大利罗马有近万人为一位科学家举行国葬,全世界的无线电站停止工作2分钟,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哀。这位科学家是
A.卡尔本茨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
A.16世纪中叶 B.20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末
3.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
A.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C.工业革命为妇女地位提高创造条件 D.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4.根据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纪录,英国工人吃的主要是面包,新鲜肉类如牛羊肉和新鲜水果蔬菜等缺乏。19世纪晚期,英国工人家庭的日常饮食中增加了果酱、人造黄油、蛋类、牛奶、沙丁鱼罐头等。这反映了当时( )
A.欧洲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B.农业和工业结构得以调整
C.社会贫富差距已不断缩小 D.工业革命提升社会消费能力
5.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不是因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交通条件,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C.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D.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6.下图反映了英国近代不同时期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 B.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C.增加了英国工人的收入 D.提高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
7.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平均寿命只有17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背景
B.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C.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D.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
8.“这次经济危机。是首先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完英镑……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达到三千五百多家”“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 )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9.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出现,但这些工厂却有着共同的局限。这种“局限”直接导致了
A.工厂制度的诞生
B.火车机车的创制
C.蒸汽机改良和应用
D.机器制造业的兴起
10.德国于188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促使德国通过以上立法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条件是( )
A.社会贫困人口的增多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社会工人运动的促进 D.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
11.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兴起一种班长制学校,就是设置班长和标准化的练习,教师利用数名年长且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担任班长来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效率非常高,成本相当节省,“一块钱足以教500名学生”。这一做法( )
A.降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B.适应了机器化大生产的需求
C.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D.促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普及
12.依据下表中的信息,确定最恰当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765年 英国珍妮纺纱机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A.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 B.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
C.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
13.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剧 B.殖民扩张掠夺推动市场拓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14.在1870年之后的20年里,德国的煤产量涨了一倍,钢铁产量则涨了三倍,经济的崛起使得德国那些很可观的陆地和海上军事力量得到了更多的投资。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蒸汽机发明推动军事力量的发展 B.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C.工业实力的增长助推其殖民扩张 D.在民族主义旗帜下统一趋势加强
15.下表为1816年英国曼彻斯特麦康奈尔和肯尼迪(纺纱)公司的工人年龄分布表。作为此时期棉纺企业的典例,它可以说明英国( )
A.社会危机的严重 B.工人纺织技艺的提高 C.棉纺织业的衰落 D.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二、材料分析题
16.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艰难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17.有同学研究近代英国农业革命问题,收集以下三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经历了14世纪中叶的黑死病和人口锐减之后,西北寒冷地区大多转变为牧场;中部密德兰地区成为“消失的村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东南地区。但随着16、17世纪英国人口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手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例扩大,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由此,英国开始了农史学家埃里克·克里奇、E.L.琼斯等人所称的“农业革命”。
——摘编自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
材料二 下表为1300至1800年全英格兰三种粮食的产量(单位:万吨)变化情况。
年份 小麦 大麦 燕麦
全英格兰 诺福克郡 全英格兰 诺福克郡 全英格兰 诺福克郡
1300—1348年 15.6 7.8 17.2 11.7 15.0 9.9
1550年 — 9.99 — 9.0 — 10.6
1600年 11.7 11.1 11.7 12.4 15.4 13.2
1650年 — 13.5 — 17.9 — 12.1
1700年 14.7 14.1 15.3 19.7 20.0 10.8
1750—1770年 25.5 15.5 30.9 26.5 38.8 23.3
1800年 20—24 18.7 36 29.7 40.0 25.2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三 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用一条栅栏把成千上万的土地圈起来……很多佃农被迫流离失所,漂泊不定。……你们的羊,曾是那么的温驯,那么容易喂饱,但现在却变得那么贪婪、凶蛮,甚至开始吃人。
——摘编自(英)莫尔《乌托邦》
(1)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英国农业革命”是否合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析“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
(3)若要全面研究“英国农业革命”,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马可尼,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故选择D;卡尔本茨被誉为“汽车之父”,排除A;莫尔斯发明的是有线电报,排除B;贝尔发明的是有线电话,排除C。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B项正确;16世纪中叶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但尚未形成殖民体系,排除A项;19世纪中期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20末,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材料中提到“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对生产力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产业结构变化无关,排除B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晚期(英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晚期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关,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关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根据所学,工业革命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交流推向全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抢占原料产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BC项都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在大幅度上升,结合题干涉及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这说明英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提升,D正确;英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人收入通过柱状图无法得出,排除A、B、C。
7.C
【详解】根据材料“社会下层平均寿命只有17岁”“ 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 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英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等社会问题,因此材料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故A选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是指工业革命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而进行的改革,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暴露出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体现社会呈现衰退现象,故D选项错误。
8.D
【详解】根据材料“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完英镑......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达到三千五百多家”可知,1825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项正确;1825年的美国独立时间较短,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项;1825年的法国,大革命还在继续,尚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1825年的德意志尚处于分裂状态,尚未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工厂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机器的使用动力主要是自然力,所以工厂中机器的动力是其“局限”,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可以得出,在改良蒸汽机发明之前,工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为厂址,而改良蒸汽机的应用使得工厂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突破上述局限,可以建立在交通发达的地方,故选C;工厂制度产生于现代工厂出现的时候,故A不是题干所述的局限所导致的结果,所以排除A;改良蒸汽机出现带动了机器制造业,制造机器需要大量的钢铁,有了蒸汽机就有了动力机车,交通运输业开始兴起,而这时工厂的局限已经解决,故排除BD。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后期德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世纪后期德国颁布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德国爆发了社会工人运动,促使德国颁布一些社会保障制度,C项正确;德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律是工人运动斗争的结果,而不是贫困人口增加,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德国人民生活水平相当提高,而贫富差距加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斗争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班长制学校教学效率高,成本也低,实质上是一种教学程序的“工业化”过程,这符合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的效率原则,B项正确;班长制学校是否降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材料中无从得知,排除A项;材料做法是适应了工业生产的需要,不是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排除C项;班长制学校不属于高等教育,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属于工业革命拓展的结果;《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颁布的,是工业文明对政治影响的表现,因此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体现的是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城市化的推进及民主化进程的推动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3.C
【详解】根据材料“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电信工具的创新”“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电信工具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交通通信工具对世界市场的促进作用,而不是殖民扩张和商业革命对世界市场、世界联系的作用,排除B、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的德国。据材料“经济的崛起使得德国那些很可观的陆地和海上军事力量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并结合所学,1870年之后的20年,德国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的发展为军事力量的加强提供了经济基础,助推了其殖民扩张,C项正确;1870年后主要动力是电力,不是蒸汽,排除A项;1870年之后的20年里,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德国在1871年完成了统一,与材料时间“1870年之后的20年里”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图中数据可知,19世纪初英国棉纺企业大量雇用童工,资本主义剥削严重,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危机严重,A项正确;棉纺织机器的使用,使得纺织生产对工人的技艺要求降低,排除B项;工业革命中,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排除C项;资本原始积累存在于工业革命前欧洲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含义:中国实行海禁政策;西方新航路开辟。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输出商品和资本,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中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详解】(1)含义:根据所学,结合中国的海禁政策概括得出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根据所学,指的是西方新航路开辟。联系:结合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条件:根据“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得出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所学可得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输出商品和资本,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影响:根据所学,从自然经济解体 、民族工业发展、近代化的角度概括。
17.(1)对于研究英国“农业革命”,材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说服力不足。
看法:材料一反映的是事件兴起的背景,材料二试图说明农业革命的效果,但材料一反映的是全英国的状况,材料二反映的仅仅是英格兰的农业发展状况,建议将材料二置换成全英国1300至1800年农业发展状况;材料反映的是圈地运动,但突出的是利用阶级史观分析圈地运动的影响,不能真正体现“农业革命”的“革命”含义,建议置换成突出“圈地运动”对英国生产关系的影响的史料。
(2)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及技术革新;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物质基础;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剧了社会矛盾。
(3)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文艺作品等。(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合理性:三段材料大致讲述了”英国农业革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说服力并不足。
看法:根据“由此,英国开始了农史学家埃里克·克里奇、E.L.琼斯等人所称的‘农业革命’”可得材料一讲的是“农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而且反映的是全英国的情况;材料二的表格介绍的仅仅是1300-1800年间英格兰的情况,故应该改成介绍这一时期全英国的农业发展状况;材料三反映的是英国圈地运动,但运用的是阶级史观来分析的,故不能反映“农业革命”的真正含义,建议换成“圈地运动”对英国生产关系的影响的史料。
(2)影响:英国农业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及技术的革新,尤其是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准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圈地运动毕竟是“羊吃人”的运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
(3)史料:材料给出的是文字史料,需要补充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片史料或文艺作品进行一定的佐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