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电子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发光二极管交替闪光电路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电子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发光二极管交替闪光电路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趣味声光电路—发光二极管交替闪光电路制作》教学设计
课 题 趣味声光电路 ——发光二极管交替闪光电路制作
授课专业 电工电子与维修专业 课程类型 理实一体 课时 3
授课对象 人数 20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设置背景 1、针对就业班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特点,通过理实一体的课程优势,重点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知识与专业技能。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男生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信心,充分利用教学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环境资源配置 1、地点 ---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移动终端,台式电脑,教室无线覆盖。2、地点---电子工艺实训室:每组焊接元器件1套,电子实训装置一套,学习任务书一册;焊接工具每人一套。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陈雅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子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第三章项目十二。2、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元器件特性知识和检测技能,本实训项目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是对旧知识的升华,同时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基本电工实训设备的使用和焊接操作技能。尤其让学生懂得电路原理图转化为实际电路的思路与方法,为下一步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奠定扎实基础。所以本节课地位承前理论,后接综合项目,有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地位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和特点;2、精准掌握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会设计电路连线;3、掌握电路布局的基本原则,能合理制作实际电路。
能力目标 1、学生自我探究发光二极管的属性特征;2、能够自行完成电路连线,实现电路功能;3、提高焊接水平。
情感与态度目标 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强化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明操作习惯。培养团队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与特点。能独立完成交替闪光电路的布局和焊接。
难点 如何将电路原理图转化成实际电路连线。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电工电子与维修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该班全是男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但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强,活泼好动,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储备一定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 根据该班的学情,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在项目教学的引领下,采用的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际二极管交替闪光电路经典案例,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实物情景生动具体展示,以实践操作为契机,激发创新欲望及能力。2、激励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由简入繁划分步骤,依次进行。在课程中,采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成功感,职业自豪感。教学方法相互融合,依次进行,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指导 学生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结合自我探究,教师引领观察分析,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男生喜欢动手,形成乐学氛围,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己会学能力,在师生合作下达到学会的目的。
信息化手段 1、依托网络创建班级“明天更好”群,便于师生、生生激励交流与沟通;2、课堂中采用交互式课件、Flash动画与仿真软件Proteus的使用,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理论问题具体化。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进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沟通与交流;3、课前利用云班课软件,提前发放任务清单与评价表,布置小组收集素材、整理并上传,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主动性;而课中、课后利用网络微课资源,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直击要点,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双重的提高。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3节联排课,累计13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翻转课堂。 利用云班课软件,发布课堂中所需的任务书,多媒体课件与相关资料;利用网络群,监管学生的小组分配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移动终端提前观看和熟悉学习项目与任务。 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为课程的进行打下准备基础。
情景引入,提出任务。10分钟 1、教师根据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与情景,激发学生对发光二极管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疑问,从而引入新课。2、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物品最为重要的元件是什么?教师解答问题的同时,引入今天的学习任务:小组完成趣味声光电路发光二极管交替闪光电路的制作。 学生根据老师语言、体态语言,积极思考回答,形成课堂互动。学生通过视频,引发对发光二极管的思考和兴趣。学生明确本次学习的任务。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消除对知识的畏惧心理。电子产品对生活的重要性,引发职业的认同感,明确任务。
分析任务,实施步骤。95分钟 元器件识别。10分钟 教师引导分步骤完成任务(一)识别元器件,编写元器件清单表。1.认识电路原理图(教师讲解电路原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 2.识别新元件——发光二极管(1)任务布置,带领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课本+网络),完成以下内容:①符号、简称;②实物特征;③检测方法。(2)讲评学生查找到的结果。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提炼,总结为口诀。 (3)师生一起总结,得出发光二极管的识别法口诀:箭头一竖,放光芒;长小短大,分正负;蜂鸣档位,换笔测;闻其声时,红为正。 3.布置学生参看电路,完成元器件清单,请学生完成。元器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检测电阻R1 R2 电阻 R3 R4 电容 发光二极管 三极管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4. 展示结果。(分组展示结果)教师对结果进行重点强调,学生表达为主。 5.元器件识别评分表(同课堂学习任务书一起发放,小组自评使用):元器件名称配分得分评分标准电阻2分 每只电阻判别错误扣0.5分电容2分 每只电解电容识别错误扣1分发光二极管2分 识别错误每只扣1分三极管4分 引脚判别错误每只扣2分合计10分 组长签名 学生分析电路,小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书并观察原理图,发现有新的电子元器件符号。引出识别新元件。学生通过查找书本和资源找到相关知识内容:符号简称LED ②实物特征引脚一长一短,长正短负。里面一片大一片小,小正大负。测方法数字万用表置于通断档位,发光二极管正极接红色插孔,负极接黑色插孔。(针对指针式万用表选R×100档位测量两次,阻值小的一组,与黑表笔相接的引脚为正极。)小组合作,相互讨论,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完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内容。 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将本组的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必要的说明。小组长对组员所填写的元器件清单进行评分。 让学生从熟悉到陌生,发现未知,从而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学生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查找相关资料,得出知识要点,印象深刻,容易理解记忆。 学生通过口诀,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新旧元器件的相关知识,一起应用于解决问题,检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实物元器件与电路图中元器件符号的一一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知道,按电子工艺流程,这一步骤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实训内容奠定了基础。
元器件布局20分钟 (二)元器件布局1.教师提出任务按照电路图,在万能板上绘制元件布局图。2.提出电路布局的注意事项,布置学生提炼为口诀。注意事项:(1)首先安装电阻,注意排列整齐。 (2)安装发光二极管,注意极性,上正下负。(3)安装三极管,朝向一致。 (4)最后安装电解电容,水平放置,左正右负。 3. 教师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得出元件布局法口诀:按图索骥,定位置;首装电阻,排整齐;正负极性,需弄清;三极管脚,CBE。提醒学生依照布局法口诀,完成本步骤任务。4.各组展示自己绘制好的元件布局图。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讲评。5.教师提出:如果完全按图排列元件,有的小组则出现线路交叉的问题,如何解决?6.解决线路交叉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直观展示解决方法,并提出让学生实际动手,修改各小组的设计线路。教师巡回指导。7.教师提出线路交叉的解决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提炼为交换法口诀。直线若交叉;变通来解决;极性和数量;简单最为妙。8.元器件布局评分表 项目配分得分评分标准布局6分 布局合理,对称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LED、电容2分 极性、方向插反,每只扣0.5分三极管2分 引脚安装反,每只扣1分合计10分 签名 教师巡视,检查小组之间讨论完成情况。教师利用微课视频等方式,指导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实现电路功能,并使同学们观察仿真结果。 明确了本次的任务内容。每位同学深刻记忆,对注意事项进行理解和消化,尝试编写口诀。学生带着口诀,将电路图中的元器件,合理布局到万能板正面上。过程中遵守布局法口诀的要求。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将本组的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必要的说明。学生观察绘制完成的布局图,发现线路出现交叉问题,提出疑问,积极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得出解决的 方法:双面布线,交换支路。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交换法口诀并记忆。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元器件布局评分表。学生通过学习视频,观察老师操作仿真软件的同时,实际动手操作,树立了自信心。 使学生迈出了设计电路的第一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使学生形成电路设计的思路,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逐步打实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实操时出现问题,引发再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动手解决问题,实现了电路原理图转为实物印制电路的目标,对设计电路有了完整的概念。对这一难点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突破。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部分的技能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实施,增强了信心。
装接电路45分钟 (三)按照原理图装接电路老师布置任务,提示焊接安全注意事项。1.按照元器件布局图,装接元件并制作电路连线。2. 将下面的注意事项,提炼为口诀。注意事项:(1)焊点光亮、圆润,不能有虚焊。(2)元件引脚作为连线。(3)元件焊接顺序从低到高。(4)走线横平竖直并且合理、美观、不交叉。3.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总结注意事项,得出元器件装接法口诀:元件从低焊到高; 连线横平竖又直; 焊点适度亮又圆; 引脚搭线连畅通。 4.教师强调焊接工艺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制作,随时巡视,实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尤其是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学生。5.装接评分表(此项由教师评分)项目配分得分评分标准焊点15分 焊点光亮、圆润,出现虚焊每个扣1分连线25分 连线正确,走线合理、美观,不合要求每处扣1分合计40分 签名 教师针对每组上交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回答学生的疑问。 明确本步骤任务。 学生回忆工艺知识并结合之前的实训内容,充 分理解教师所讲焊接注意事项。师生积极互动,共同总结出口诀。装接元器件、连接电路,符合焊接工艺要求。同时还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相互协作完成。学生按照老师的装接评分要求,先自己检查自己的焊接工艺,组内讨论,组间相互观摩切磋,选出代表作品,教师完成评价。 本次任务耗时长,焊接工艺要求精细,学生易遗忘知识要点,用简单的口诀,效果事半功倍。先讲后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再次指出工艺要求的知识要点,对照学生的作品,明确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
通电验证20分钟 (四)通电调试要求学生电路制作完成后,仔细检查电路是否有错焊、漏焊,特别检查是否有短路现象,检查正确后,接通9V直流电源,观察LED发光情况,实现电路功能。 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要求和步骤,完成对自己作品的通电检查。 让学生学会通电验证电路功能,并掌握倒查故障这一必要的工作环节。
任务评价,经验总结。20分钟 教师展示综合评分表,要求每组学生如实填写自己每一步电路制作工艺流程中的得分,然后再由各组长给出其他的分值。项目配分得分评分标准安全文明操作10分 操作不规范酌情扣分,扣完为止职业素养10分 遵守纪律,服从,具有团队意识电路制作元器件识别10分 元器件布局10分 装接电路40分 功能调试20分 实现功能得20分,否则0分合计100分 教师签名 成果展示: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交换互评。教师点评:对各组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成果的综合效果和美观效果点评和鉴赏。指出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学生先自己如实填写表格,然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召开组内讨论,公正评价组员的其他两项得分。每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产品,然后同教师去评价其他小组的产品,并在此过程中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将自己的不足以及以后的改进方法写在《学生课堂学习反馈表》。 通过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协作和竞争意识。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不断总结反思,加快进步。
知识拓展。10分钟 技术延伸 作业:1、思考能否改变两个LED交替闪烁间隔时间,如何实现?2、分析电路的交替闪烁原理。3、网络在线学习,腾讯课堂, 电子发烧友网站知识扩展。 课后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结合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延伸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素质延伸 强调在学习技能过程中引入行业的“8S”管理,养成良好地操作习惯,注重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意识。 学生要养成安全文明操作的好习惯,学会并善于沟通。 结合行业的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有如下反思:1、学生在实际项目操作中掌握知识,大项目细化为小项目,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工学一体,教学相长,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提高了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进了沟通,第一时间精准而快捷的传递了师生学习信息。3、通过提炼口诀,方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要点,便于记忆与理解。结合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做、学、教”一体化。4、不足之处,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还需要有针对性训练,这需要日后将教学过程再次细化。
翻转课堂,课前准备。
情景引入,提出任务。
趣味案例,引发兴趣。
分析任务,实施步骤。
( “三四”法则)
评价任务,总结反馈。
任务拓展,结合实际。
教师巡回指导和评价
项目引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识别元器件
元器件布局
装接电路
教师点评
小组自评
小组互评
通电验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