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液压与气压传动》换向回路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液压与气压传动》换向回路说课稿

资源简介

《换向回路》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是《换向回路》的教学设计。下面我从五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材内容
本课出自兰建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该教材依据企业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项目换向回路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液压元件知识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其他液压回路打下铺垫,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本课以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引领,增加换向回路软件仿真与实物连接等实训项目,极力营造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情境,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换向回路的组成与原理,学会设计换向回路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换向回路的原理图组装出实际回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其中,设计换向回路是教学重点、换向回路的实物连接是教学难点,教学关键点是换向回路设计方案的制定。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等多种手法进行教学。
本课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借助液压气动仿真软件演示液压回路的设计实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借助液压试验台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综合实践。
(二)学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液压传动的相关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喜欢枯燥的理论讲解,因此,将学生按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三、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学时为2学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七个环节,时间分配如图所示,下面为大家介绍具体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任务引入
在引入任务之前,我设置了一道简答题进行知识复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液压回路的五个组成部分。这道题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本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紧接着,我为学生播放自卸车工作视频。这个视频重点突出了自卸车货箱在液压缸的推动下举升、停止、下降的过程,瞬间将学生带入了换向回路的世界里,为本课的学习创造了情境。借助视频,适时引出教学任务——设计换向回路,并完成实物连接,即以小组为单位将零散的液压元件连接成各自的设计方案,然后依据本组的设计方案在液压试验台上完成换向回路的连接。
环节二、任务分析
虽然已经学习了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但将所掌握的液压元件应用到回路中,实现执行元件的换向,并不容易。因此,学生先从换向回路的定义出发,找出设计回路的突破口,即核心部件。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设计换向回路的思路,即首先确定核心部件换向阀的类型,然后根据液压回路的组成部分选择其他液压元件。
环节三、制定方案
设计换向回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关键点就是设计方案的制定。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关键点,我采用“自主学习+软件仿真”的教学模式,既适应中职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组织学生设计换向回路时,我设计了一个“抽签”游戏来选择换向阀的类型,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换向阀中位机能的理解,我故意准备了不同中位机能的三位四通阀,课件中展示的即为各个学习小组根据抽签结果自主设计的换向回路,其中,设计过程最曲折的应属第三组。他们抽到的是H型中位机能的三位四通阀(H中位本身就是一个各油口全开,系统没有油压的结构),他们及时发现了老师的设置的“小陷阱”,查书、上网、讨论、软件仿真,提出方案、修改方案、检验方案,这样来回几次,终于,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制定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真是既紧张又有趣,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意识。
环节四、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学习情况,对本组的研究思路、设计方案和详细分工进行阐述。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环节五、实操演练
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我设置了实操演练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化解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先软件模拟后实物连接”的教学模式,引入液压仿真软件,该软件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软件模拟成功后,学生便可根据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实物连接,在连接前,我做简短提示,重点强调实物连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阀的位置与进出油口。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了能力,由“会学”提升为“会用”。这对于毕业即就业的中职生而言更为重要。
环节六、考核评价
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我通过课上考和课下考两种方式进行。课上借助液压软件进行换向回路组装练习,这一环节重在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做到即学即会。课下让学生登陆校园网教学管理平台在线答题,答题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同时完成作业。
环节七、归纳总结
最后,师生共同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每组学生代表做一句总结,可以是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是遇到的问题或其他方面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自我评价或换位思考等。教师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工业强国贡献力量。
四、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的原则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自主完成教学任务;借助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以及液压气动仿真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爱上课堂;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综合实践。
各位专家、评委: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