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一任务1 家庭组网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一任务1 家庭组网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项目一 家庭网络,我配置——因特网接入
任务一 家庭组网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学会直通双绞线的制作,完成家庭组网中的硬件连接;
(2)学会TCP/IP设置,完成家庭组网中的网络设置;
(3)学会使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的连通性,实现文件共享,完成家庭组网。
2.知识目标
(1)认识网卡、宽带路由器、双绞线;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理解计算机网络分类、功能和组成。
3.素养目标
(1)树立强电与弱电安全操作规范意识;
(2)形成清洁、整洁、节约等操作素养意识。
二、重点难点
1.技能重点:(1)网络硬件设备的连接 (2)TCP/IP设置
2.知识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功能和组成
3.技能难点:(1)创建并加入家庭组,实现文件共享 (2)双绞线的制作
4.知识难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打开“项目简介PPT”,向学生交待本项目解决的问题——组建家庭网络,接入因特网。进而让学生明确任务一解决的问题——将家庭中的两台计算机通过宽带路由器组成一个对等网络,并实现文件的共享。
(二)技能形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课堂导入 交待模拟家庭组网的实训环境,进而引入网卡、宽带路由器、双绞线等实训设备及材料。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网络的基本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和筛选,进而让学生明确家庭组网必需的设备和材料。 学生进行交流并举手发言。 交待实训内容
知识准备 1.网卡2.宽带路由器3.双绞线 1.教师向学生逐一展示家庭组网中将涉及的网络设备(网卡、宽带路由器)和传输介质(双绞线),并对其作简单的介绍。2.布置学生课后阅读“预备知识”内容。 1.学生认真聆听,并仔细观察放在实训桌上的网卡、宽带路由器和双绞线等实训设备及材料。2.学生简单阅读,大概了解,课后再作深入阅读。 初识网络设备,增进对实训设备的感兴认识。
任务实施 整理实训设备及材料 指导学生清点实训设备及材料。 学生清点实训台上的设备及材料。 实训准备
步骤一:组网方案规划 1.通过“助学PPT”向学生介绍家庭组网的拓扑结构图。2.通过“助学PPT”为PC1和PC2标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向学生简单介绍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知识。3.向学生交待其它实训事项 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好记录,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即时性提问。 让学生参与并理解组网方案
步骤二:硬件连接 1.指导学生清点硬件连接的网络设备和材料——1只宽带路由器、2根直通双绞线、2台计算机。2.通过“助学PPT”指导学生观察相关的网络接口(计算机网卡的RJ45口,宽带路由器的LAN口和WAN口等),观察双绞线水晶头两端的线序,让学生明白“直通”的含义。3.指导学生将计算机与宽带路由器通过双绞线相连接。(说明:直通双绞线的制作实训单独列出) 1.对摆放在实训台上的网络设备和材料逐一清点。2.对照“助学PPT”,仔细观察相应的网络接口,注意区分和识别,比对双绞线两端水晶头的线序,组内学生及时讨论,加深印象。3.学生逐一体验完成计算机与宽带路由器的连接。 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步骤三:网络设置与测试 教师下发学习任务:1.TCP/IP设置2.更改计算机名3.网络连接测试教师给予适当提示与指导。 按任务要求动手操作,完成网络设置与测试。学习过程中或查阅教材,或与同学讨论,或点击“录屏视频文件”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教师求助。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步骤四:创建并加入家庭组 教师下发学习任务:1.创建家庭组2.加入家庭组3.设置共享文件夹4.访问共享文件夹教师给予适当提示与指导。 按任务要求动手操作,完成创建并加入家庭组,实现文件的共享。学习过程中或查阅教材,或与同学讨论,或点击“录屏视频文件”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教师求助。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整理 检查家庭组网完成情况。 1.检查各组完成情况2.组织小组间进行互查 自查、互查,认真总结。 总结实训成果。
整理实训设备及材料 教师检查整理情况。 按要求整理好实训台。 实训整理
(以上实训内容建议在利用连续2课时完成)
课堂导入 引出制作双绞线话题 1.教师展示一根实训所用的双绞线,指出双绞线可以购买成品线,但更为便利的方法是自己制作双绞线的水晶头。2.指导学生观察双绞线两端水晶头的线序。 按教师要求对比双绞线两端水晶头的线序。
知识准备 双绞线制作标准 1.通过“助学PPT”演示568A和568B线序标准。2.教师现场演示排列次序。 1.学生仔细聆听、学习。2.剥开双绞线保护胶皮,练习排列。 增进感性认识
扩展实训 整理实训工具及材料 指导学生清点实训工具及材料。 对摆放在实训台上的工具和材料逐一清点。 实训准备
直通双绞线的制作 1.通过“助学PPT”演示双绞线制作过程,并现场演示制作一根直通双绞线。2.教师下发学习任务:制作一根直通双绞线。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1.学生仔细聆听、学习。2.学习制作直通双绞线(遇到问题可查阅教材、点击“录像视频文件”、求助同学与教师等)。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整理 检查直通双绞线制作完成情况。 1.检查各组完成情况。2.组织小组间进行互查。 自查、互查,认真总结。 总结实训成果。
整理实训工具及材料 教师检查整理情况。 按要求整理好实训台。 实训整理
(以上实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用1-2课时完成)
(三)知识建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课堂导入 导入网络话题 通过手机的微信能够与远方的朋友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写写经历,发发感想,传递信息,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出像这样东东是谁的功劳? 学生回答:可能是智能手机的功劳,也有些学生可能说网络的功劳。…… 引出网络这个话题
学习新知 网络的概念及网络发展的历史 1.提出什么是“网络”?为了方便记忆,从三方面考虑:硬件+软件+功能2.继续话题,现代网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发展而来的,那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吧。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内容,如果由你来为大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的话你会怎么做?3.老师进一步补充。 1.学生从这三方面理解记忆。2.学生认真看书,由两位同学用自己的理解方法来介绍,有补充的再进行补充。 让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理解力与表达力
网络的分类 同学们对网络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网络又是怎么分类的?我们一般情况下从三个角度分类:1.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利用小组模拟的方法来说明LAN,MAN,WAN的区别,重点提示家庭组网属于LAN)2.根据网络的服务方式分类(重点提示家庭组网属于对等网)3.根据拓扑结构分类(利用图示法,重点提示家庭组网属于星状网络) 学生一起参与,模拟不同工作环境,在活动中理解LAN、MAN、WAN的区别。利用老师画的图形理解。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及理解力
网络的功能 为什么网络有那么大的魔力?越来越多的人不能离开网络!——因为它功能强大!那具体有哪些功能?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五方面的归纳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能力
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的网络一般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硬件:1.有哪些传输介质?家庭组网所用的传输介质属哪类双绞线?2.哪些属于网络设备?(重点介绍网卡和宽带路由器)软件:1.网络操作系统的作用?2.怎样理解网络协议? 看书并小组讨论回答学生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 小结 检查学习成果 1.教师提问2.给学生释疑 1.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2.就课堂中的不明知识点向教师置疑 学习巩固
四、课外练习与训练
1.书面作业
根据教学进度从教材“思考与练习”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书面作业,课后完成。
2.课外训练
“思考与练习”中的实训题,根据实际条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训练内容。如条件允许也可以为学生创造相关内容的课外实训机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