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机械基础》4-5 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机械基础》4-5 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 教案

资源简介

教材章节 第四章 齿轮传动
课 题 §4-5 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
教 学 目 的 掌握齿轮轮齿失效形式、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重 点 齿轮轮齿失效形式、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难 点 齿轮轮齿失效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课的类型 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具 挂图、模型
教 学 进 程 备 注
讲评作业: 复习上讲内容: 讲授新课:§4-5 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 失效——齿轮传动过程中,若发生折断、齿面损坏等现象,则齿轮会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称为失效。详见表4-5. 一、齿面点蚀 组成高副的两构件(齿轮、凸轮及滚动轴承)的工作表面,在交变接触应力状态下,当应力超过材料的耐久极限时,将使表面层产生疲劳裂纹,进而扩展成小块金属剥落,称为点蚀。 润滑油对点蚀的影响见图3-34。 产生原因:当轮齿在靠近节线处啮合时,相对滑动速度较低,润滑油膜不易形成,而且当轮齿在节线附近啮合时,同时啮合齿对数也少,对直齿轮往往只有一对齿轮接触,因此接触应力也最大,则节线附近最易出现点蚀。另外轮齿间润滑油可以减小摩擦,但是当疲劳裂纹一旦发生,则润滑油就会浸入裂纹,粘度愈低的油愈易浸入,在轮齿啮合时,由于齿面的滚压使裂纹内的油压升高,对裂纹起挤胀作用,从而加快了裂纹的扩展。 点蚀使轮齿工作表面损坏,造成传动不平稳和产生噪声,轮齿啮合情况会逐渐恶化而报废。
教 学 进 程 追 备 课 与 备 注
二、齿面胶合 在重载传动中,齿轮副两齿轮工作齿面发生金属表面直接接触而形成“焊接”的现象,称为齿面胶合。 产生原因:(1)低速重载传动中,散热条件差,工作表面间的油膜不易形成或被破坏; (2)低速重载传动中,齿面之间压力过大,润滑油膜不易形成。 一般出现在靠近节线的齿顶表面处,其相对速度较大,易发生胶合现象。 防止措施:低速传动,采用粘度大的润滑油;高速传动,采用硫化润滑油,以提高其强度和附着能力;提高齿面硬度和 三、齿面磨损 如果硬质物质进入两齿轮的工作表面之间,或齿面加工粗糙,轮齿工作表面会引起磨损,使齿面失去正确的齿形,严重时导致轮齿过薄而折断。 如图3-36所示。 产生原因:(1)传动过程中出现工作齿面间有相对滑动; (2)齿面间有杂质进入轮齿啮合区域,引起磨料磨损; (3)润滑不正常; 防止措施:采用润滑条件较好的闭式传动;提高齿面硬度;减小轮齿面表面粗糙度值。 四、齿面塑变 在较大的载荷和摩擦力作用,主动轮在齿面沿节线处形成凹坑;从动轮在齿面沿节线处形成凸棱。 防止措施:提高齿面硬度和采用黏度较高的润滑油。 五、轮齿折断 由于齿根处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交变载荷或材料脆性较大,出现折断情况。 疲劳折断:在交变载荷的不断作用下,在齿轮根部所产生的疲劳裂纹,随之裂纹逐渐扩展,直到轮齿折断。 过载折断:脆性材料在短时过载或较大的冲击载荷时,引起轮齿的突然折断。 防止措施:(1)选择适当的模数和齿数,以增强轮齿的强度; (2)采用适合的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3)减小齿根处的应力集中,如圆角过渡、表面粗糙度等。
教 学 进 程 追 备 课 与 备 注
对于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轮齿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式齿轮磨损较快,当点蚀来不及出现或扩展就被磨损掉。 防止措施:提高齿面的硬度,减小齿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增大润滑油的粘度。 减小轮齿表面粗糙度,两啮合齿轮选用不同材料等。 小结: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磨损、齿面塑变、轮齿折断。 预习:P65~69 作业:P28-29:一、二、三、四、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