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电容器——探究深入 思维进阶一、教学分析授课信息 课题名称 《认识电容器》——探究深入 思维进阶 授课对象 20级电气运行与控制2班 班级人数 37人授课地点 信息化教室 授课时数 第1课时/共4课时 教学形式 理实一体自主探究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认识常用电阻器》,熟悉用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归纳已学知识。学生对电容器知之甚少,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课外学习中接触过电容器,但只了解一些皮毛,是零基础。能力基础:初中阶段学习了简单的探究方法。通过前面几个项目的学习,已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正不断攀升。相对而言,思维能力处于“人云亦云,缺少独立见解”的第一层次。学情特点:受“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熏陶,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容易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喜欢刷抖音,逛B站等自媒体软件,短而精的自媒体短视频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分析 《认识电容器》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第2版),项目四 任务1《认识电容器》。教学“三改”之一:改教材。由于电容的大小受各组成部分影响。电容器的结构使它具有储能特性,能够充放电。根据知识的内在关联,结合学情,系统梳理、重构教学内容。以探究“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和“电容器充电与放电特性”为牵引,突显电容器的重要作用,引领学生思维进阶,为继续学习《认识电容器》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为第1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电容的定义;2.掌握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3.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能力目标:1.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2.思维能力从“人云亦云,缺少独立见解”,到“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而“会灵活应用探究的思维模型”的跨越,实现思维进阶。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精神;2.通过“赏国货之光”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培养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 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二、教学策略教学三改 改教材:(见教材分析)改教师: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师主体”式课堂。教师以“网红”的形象出现在抖音和微课中,牵引教学故事的发生和发展。从知识的传授者化身为学生探究中“灯塔”,思维能力进阶时的“扶梯”。改教法:本节课采用“递进式教学”,以知识学习为明线,思维训练为暗线。通过一明一暗两条主线,用“四步探究法”来实施“递进式教学”。初探——观结构;探真——认电容器、学定义;探因——知其影响因素;探质——理解充放电特性。随着探究层次的深入、探究难度的提升,运用“理实虚微”教学,使学生的认知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思维能力得到进阶。“理”: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电容的定义;“实”:用拆、制作电容器掌握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虚”:用模拟视频形象化解释充放电现象;“微”:用抖音、B站、微课推动教学深入。环境创设 1.多媒体教室 2.合作课堂 3.无限网络环境技术资源 1.自媒体平台上的学习资源 2.自制微课,模拟视频 3.钉钉平台直播功能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手段 课前:学生利用自媒体网站自学,用刷抖音,逛B站等方式,了解最早的储存电荷装置莱顿瓶的工作原理,动手了解现代的储存电荷的元件电容器的构造。课中:用B站达人的维修视频设置了教学情境,教师用微课和模拟视频作为探究的引导,并用直播软件直播分享探究中的“测、探、练”。课后:教师甄选网络资源,学生再次用自媒体软件拓展学习途径和知识面,获取更多与本节相关的知识。整节课融入抖音、B站、直播、网红等元素引领课堂新时尚,在响应教育部号召学生手机不入校园的情况下,实现课前、课后学习信息化,课中教学信息化。教学思路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初探:探电容器的结构——探究难度★ 属于“跟着探究”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初探 内容一:刷一刷刷抖音,了解最早的储存电荷装置莱顿瓶的工作原理。内容二:观一观剪开电解电容器,观察现在的储存电荷的元件电容器的构造。 【教师变网红】录制《自制莱顿瓶》、《自制电容器》、《学生拆电容器》视频,投放到抖音、西瓜视频。【回复答疑问】在学生的留言下面互动答疑。【计划分组先】设计并制作电容器充放电实验的电路板,准备自制电容器的实验器材,安排实验分组。 【观电容器构造】学生拆电解电容器,观察内部构造,为讲平行板电容器结构准备。【刷抖音,逛B站】留言反馈看完视频后的疑问。信息化手段 用抖音、B站等自媒体手段开展课前学习,让学生了解莱顿瓶的制作过程,工作原理,节省课内时间,同时展示了课堂内不容易展示的放电现象,激起了学生好奇心。设计意图 教师化身网红科技制作达人做自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一步步拆开电解电容器,观察内容构造。课前初探过程为课中教学做好了知识储备。(二)课中三探:探究深入 思维进阶1.情境导入:学“工匠精神” 赏“国货之光”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导入 内容:赏一赏观看《维修电脑》,学“工匠精神”。内容:搜电容看国产电容器应用,赏“国货之光”。 【说维修故事】用卖旧电脑的故事,开启B站达人《电脑不开机维修教程》的微视频。【淘宝搜电容】在淘宝搜关键词“国产 电容器”,寻找国产电容器的踪迹。 【学工匠精神】观看B站达人的视频,更换一个电容器,电脑立马开机。低成本高回报,震撼学生内心。【扬爱国之心】从淘宝中大量国产电容器的产品信息中,发现国货质量佳、应用广。信息化手段 B站达人分享的电脑维修视频,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故事发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电容也有大作用,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设计意图 1.电路排故,让学生知道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2.通过介绍国货电容,渗透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国家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2.环节一 探真:认电容器外观 学电容定义——探究难度★ 属于“跟着探究”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探真 内容一:认一认看图区分不同类型的电容器。内容二:学一学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平行板电容器结构:定义: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压的比值,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电容器的电容量,简称电容。内容三:练一练《探究式学材》练习 【活动识电容】准备不同种类的电容器;教师报电容器名字,比一比,看谁先找到。【析课前初探】分析初探构造的结论,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定义知电容】从莱顿瓶充电电压越大放电越明显的实验现象引出电容的定义。读实验盒中电容大小,并做单位转换。 【比赛找电容】对比图片和实物,认识不同类型的电容器。【析课前初探】从课前拆电解电容器,学生很快掌握了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学电容定义】思考莱顿瓶放电效果明显的原因,理解q、U、C之间的关系。【练习三连击】通过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作用。信息化手段 PPT展示各种不同外形的电容器,弥补实验室中元器件种类不全的缺陷,让学生认识更多类型的“国货”电容器。设计意图 通过比赛找电容器的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短时间内撬动更多种类电容器的识别。分析解释课前初探内容,帮助理解结构和定义。在活泼愉快的氛围里,学生既学了定义又认识了外形和结构。3.环节二 探因:探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探究难度★★ 属于“带目的探”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二探因 微:播放微课做:引导学生分组按不同要求制作平行板电容器。第一大组:制作介质厚度不同的电容器;第二大组:制作纸介质电容器;第三大组:制作塑料介质电容器。测:测量所制作电容器的容量。析: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探究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得出结论,引出公式练:《探究式学材》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放抖音】放抖音《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平行板电容器》。【直播“测析练”】教师用手机直播学生测量:直播学生分析的结论:直播练习:师生共探得结论,引出公式 【学做电容器】从跟着微课学做电容器。【一步一探一分析】1、分析视频中的数据,出视频中的结论。2.展示共享每组的数据。3.分析每组的数据得出结论。4.互评探究过程。【练习勤巩固】应用探究结论,完成练习,巩固知识。信息化手段 1.用多媒体播放《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平行板电容器》的抖音视频,传递一种探究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并带着目的去探究。2.用钉钉平台,及时直播投屏学生测量的数据和结论,能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做出引导和反馈。设计意图 1.学生从微课中学到了探究的思考方法;制作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测量让各因素对电容大小的影响看得见,可分析;分析是思维训练的过程;练习让知识得到巩固。“微、做、测、析、练”五步“探因”,学生学会“带目的探”自主得出结论,落实了本节重点的同时这也是思维进阶的第一步: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2.“一步一探一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三次满足。3.用可移动直播平台,让其他组的同学及时共享到在直播的这组的探究数据与结论。4.环节三 探质:探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探究难度★★★ 属于“看现象探”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三探质 内容一:模拟内容二:观察预设探究的条件:探究实验1:用直流电源对电容器充放电;探究实验2:用直流电源对大小不同的电容充放电;内容三: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得出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放模拟视频】播放B站视频模拟充放电过程。【引导看现象】提高探究难度,给每组设置不同的探究条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来分析。直播:投屏不同组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小结:提炼学生分组探究的结论。 【模拟助理解】通过视频和讲解,观察电路内部微观变化。【分组看现象】探究实验1:观察充放电时LED灯的现象,思考LED灯亮灭的原因。探究实验2:思考电容大小对充放电时常影响的原因。(前提条件,实验电路中串联的电阻阻值都是一样的。)【分析得本质】学生分析得出“隔直”特性和电容越大,充放电时间越长结论。信息化手段 1.先用模拟视频,让充放电过程形象化,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充放电的过程。2.移动直播投屏,创新教学环境,放大探究过程微小实验现象,展示学生的结论。设计意图 1.模拟视频,将充放电过程从微观角度分析清楚,为分析宏观现象降低了理论难度。2.教师预设置了两组探究的条件,让学生观察现象,探究电容器的未知特性,提升了探究的难度。3.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学会应用探究的思维模型自主思考,透过充放电现象现象看到本质,电容器的“隔直”特性和U、R不变时电容越大充电时长越长的特点,突破了难点。思维能力也跨越到第三层次。5.小结:思维导图梳理知识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小结 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小结本课内容。学期结束时,将思维导图装订成册。 【引导绘思维导图】教师给出电阻器思维导图范例:用问题引导:1.我们是如何定义电容的?2.是什么影响了电容的大小?3.充放电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拍照上传交流共享】拍照分享学生的思维导图,讨论补充。 【绘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本课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形成个性化笔记。以待下节新知识的汇入。【交流共享】共同交流本课的知识脉络,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信息化手段 用MindMaster制作电阻器思维导图,给学生作为绘制本课思维导图的范例。拍照上传分享学生绘制的图,做补充和评价。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手绘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思维体系。板书设计(三)课后拓展:拓学习途径 展学生知识面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延伸 一、知识预习课后用自媒体继续学习电容器的测量和应用。二、课后实践在面包板上试着串并联几个电容量较大的电容器,测大小。三、课后巩固精选配套作业中适合本节的练习。 【筛视频资源】筛选网上资源,自己拍摄和收藏,持续为学生提供各项教学视频素材。【录学生实践】录下学生的实践过程,作为以后新课的素材。【选相应作业】有针对性的选择题目,布置作业。 【拓】看教师自媒体账号收藏的视频,学习电容器的测量、识读等其他相关知识。【做】先猜电容器串并联后的大小,再测数据,心里留下疑问。【练】书面作业,习题巩固。信息化手段 教师利用自媒体里的资源拓展了电容器的其他知识,并能用视频中学到的测量知识去完成实践作业。设计意图 教不止于课堂,学不限于课本。拓展作业拓展了学习途径和知识面,实践作业为为电容器串并联教学收集素材做铺垫,练习是对本节知识的巩固,也反馈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四、教学评价评价 课前,学生在教师抖音的留言区写下问题和困难。教师从中诊断出学生认知水平、预习达到的效果等,通过回复来解答疑惑。课中,在探究时用直播的方式投屏学生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及时表扬和点评,随时调整课堂进度。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给他们的探究过程打分。在探究后,用课堂小练习的来检测学生在该环节的掌握程度,教师直播讲解,让学生自评打分。对于积极配合和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性加分。课后,汇总《探究式学材》成绩,并用精选的练习来检测本节掌握的情况。学生给教师抖音点赞留言的方式反馈用自媒体拓学的结果,教师与学生线上互动掌握学生课后拓展情况。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三维能力”的发展,采用“递进式教学”,在“探究”的牵引下,“认知、思维”一明一暗两条主线齐头并进,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学效果:1.随着探究层次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认知从现象深入到达本质——体现以学生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随着探究难度的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三个层次跨越——从“人云亦云,缺少独立见解”到“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考方法”再到“会应用探究的思维模型”。3.通过创新教学环境,使用自媒体手段,并用“理实虚微”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活泼时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带着一份愉悦的心情来学习,课堂教学重点落地有声,教学难点有效突破。教学创新:1.通过梳理、重构教学内容,让探究过程更符合认知规律、更符合思维发展的规律;“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电容”的实验内容新颖,可操作性强,增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2.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让教不止于课堂,学不限于课本。化身为“网红”科技达人制作教学资源,甄选网络优质资源,拓展学生学习途径和知识面。3.为提升学生“三维能力”,用“四步探究法”实施“递进式教学”。从“初探”到“探真”“探因”“探质”,是探究层次的深入。从“跟着探究”,到“带目的探”再到“看现象探”升级,是探究难度的提升。整个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4.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了信息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将抖音、B站、直播、网红等流行元素融入到每个环节,并与“理实虚微”教学融合,使课堂教与学方式更加多样,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在探究深入、思维进阶中展开并深入。努力方向:我将积极探索在无手机的课堂教学中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融合,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反馈更迅捷的方法与实践经验。附件:探究式学材姓名_________ 探究伙伴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一、乘热打铁——三连击:1.关于电容器和电容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一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越多,它的电容量就越大B.某一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越高,它的电容量就越大C.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D.用电源对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充电电压无关2.一个电容器接到6V电源上,它的电容量为50μF,当接到12V电源上时,其电容量为( )。A.25μF B. 50 μF C. 75μF D. 100μF3.有两个电容器C1A.C1两端电压较高 B.C2两端电压较高 C.电压相等 D.无法判断总分 第1题(5分) 第2题(5分) 第3题(5分)二、一步一探——出真知:制作电容器并填表变化量 电容C(单位μF) 结论:C与变化量的关系?极板面积A 250cm2 500cm2电介质ε 纸 塑料极板间距d 一层纸 二层纸电容C与A,ε,d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总分(共40分) 会制作(10分) 有数据(5分) 有结论(10分) 讨论发言(5分) 7S管理(10)三、步步为营——勤巩固: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 )。A.与两极板间的距离成正比 B.与极板间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成反比C.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 D.与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2.如果把平行板电容器极板的面积加倍,并使两板之间的距离减半,则( )。A.电容量增大到4倍 B.电容量减半 C.电容量加倍 D.电容量保持不变总分 第1题(5分) 第2题(5分)四、豁然开朗——知原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红LED是充电灯,绿LED是放电灯)实验器材 观察内容 记录现象 结论探究实验1:9V电池对电容器充放电 观察充放电时LED灯的变化探究实验2:9V电池对大小不同的电容充放电 观察电容不同,充放电的时长有何不同总分(共35分) 完成探究(5分) 记录现象(5分) 有结论(10分) 讨论发言(5分) 7S管理(10)五、学习资源包:(抖音和西瓜视频同步更新,西瓜视频和B站视频可在网页上直接观看)难度提升由表及里跟着探究带目的探看现象探课前初探课中微课 课后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