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调光台灯典型故障的检修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调光台灯典型故障的检修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目 录
一、教学分析 2
课程名称 2
教学课题 2
授课对象 2
授课课型 2
授课课时 2
内容分析 2
学情分析 2
二、教学策略 3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 3
教法学法 3
教学资源 3
教学流程 3
三、教学过程 4
(一)课前自学 4
(二)课中助学 4
教学环节一:实例分享,引出任务(3min) 4
教学环节二:规范操作,强化安全(2min) 5
教学环节三:任务实施,解决问题(70min) 5
教学环节四:整理整顿,静思感悟(5min) 9
(三)课后研学 9
四、教学反思 11
一、教学分析
课程名称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
教学课题 调光台灯典型故障的检修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学习岛电子工艺实训室
授课课型 理实一体课 授课课时 2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由崔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项目六 调光台灯的安装与调试,作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安装、检测和调试的核心技能;本次教学是对调光台灯电路的拓展和延伸。既是对调光台灯原理的巩固,也是安装、调试和测量的提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调光台灯产品的故障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对电子产品故障检修的有效载体,为学生后续学习故障检修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1.通过前置课程和前5个课程项目的学习,88.7%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判断与检测的方法,87.8%掌握了调光台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2.通过UMU平台预、复习反馈,65.3%的学生懂得测试的方法和判断是否正确的标准。 能力基础 通过前置课程和前5个课程项目的学习,93.3%的学生能正确安装电路,73.3%的学生会调试电路,81.2%的学生会检测参数,33.3%的学生会判断关键点的参数,大部分学生对调光台灯的故障检修感到困难,主要表现在判断标准不太清楚,故障范围分析逻辑思路不够清晰,对故障的点比较难下手。 学习特点 1.87.2%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喜欢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 2.81%的学生自主意识弱,逻辑思维能力弱,喜欢团队合作检修,缺乏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
二、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故障分析、判断与检修的方法、步骤和要领; 2.知道调光台灯的常见故障及原因。
能力目标 1.能分析、判断、检查调光台灯的典型故障; 2.能检修调光台灯典型故障; 3.提升故障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 1.进一步形成“做中学,做中悟”的学习品质; 2.培养精益求精、耐心细致的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判断、检查和检修故障
教学难点 调光台灯故障的查找
教法学法 教法:以理实一体、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教师将整个教学流程分成“三阶四环六步”,分步展开,层层递进; 学法: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通过讨论研究展示,制定计划,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学习岛电子工艺实训室。 实训器材:万用表、示波器、工具箱、台灯等。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UMU平台、微视频等。
教学流程 根据“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突出 “故障检修”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故障检修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网络平台等教学资源,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助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性。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预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UMU平台: 课前复习任务:调光台灯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2.课前预习任务:调光台灯电路常见故障现象的视频; 电子发烧友网站: (调光台灯电路检修方法分享-电子发烧友网 ()) 3.分小组,选安全员 在UMU平台上发布调光台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视频复习任务; 发布课前故障视频及检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检修等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 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做好学情的进一步分析,及时微调教学策略。 1.在UMU平台上自主复习电路的工作原理; 2.完成UMU平台课前预习任务,观看视频,尝试梳理检修方法; 3.分小组,并选取安全员; 4.提出疑问,并将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
设计意图: 1.通过课前的预习复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归纳能力; 2.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及时微调教学策略。
(二)课中助学
教学环节一:实例分享,引出任务(3min)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例分享,激发兴趣 依据课前反馈的情况,播放调光台灯不能调光的微视频; 观看视频,观察现象;
发现问题,引出任务 提出问题:调光台灯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应当如何去检修? 头脑风暴,积极猜想; 分析原因及检修的方法、步骤、要领。
设计意图: 1.通过实例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发现问题,引出任务,明确学习重点。
教学环节二:规范操作,强化安全(2min)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安全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企业师傅强调应注意的常识和安全预防措施; 落实安全规范操作及预防措施。
设计意图: 1.通过企业师傅讲解在检修中应注意的常识和安全预防措施,形成良好的安全规范操作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学环节三:任务实施,解决问题(70min)
1.“试一试”:熟悉排故方法
任务1:观:观察故障现象
师生共同进行A,B,C三种现象的观察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粗观现象 2.展示交流 3.教师点拨 4.细观现象 5.评价小结 1.展现3种实物台灯故障现象,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其中1组故障现象的小组展示,并聆听学生汇报交流; 3.点评学生对故障现象的汇报; 4.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故障现象; 5.评价学生的故障观察及注意事项,以灯亮但不可调分析讲解。 1.观故障现象,思原因; 2.交流讨论故障现象; 3.聆听教师讲解并思考; 4.再次仔细观察故障现象; 5.小结分析故障现象。
设计意图: 1.通过观察故障现象,为后续任务的展开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
任务2:析:分析故障范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初步分析 2.展示交流 3.发现问题 4.精讲点拨 5.再次分析 6.评价小结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灯亮但不能调的故障原因; 2.请1-2组学生交流对故障的分析; 3.提醒学生分析过程中的注意点; 4.分模块分析点拨各部分电路; 5.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故障分析,缩小故障范围; 6.评价各组学生分析判断情况,引出下一步。 1.初步分析判断故障; 2.交流展示故障猜想; 3.整理分析注意事项; 4.聆听讲解各模块故障存在的可能性,并思考; 5.再次分析,缩小故障范围; 6.分析总结,为下一步做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初步缩小故障范围; 2.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形成逻辑分析思维。
任务3:测:检测缩小故障范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道关键点 检测标准灯 检测故障灯 教师点拨技巧 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依据工作原理掌握故障关键点位置; 提醒学生测量安全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检测标准灯的关键点数据,让学生知标准; 指导学生检测故障灯关键点数据,对比参数,知晓问题; 引导学生悟检测要领、技巧; 教师评价。 1.学生分析,知关键; 2.测量数据,明标准; 3.对比测量,晓问题; 4.教师点拨,悟技巧; 5.总结评价,助提升。
设计意图: 1. 通过知关键、明标准、晓问题、悟技巧、助提升来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培养学生知问题,会检测的能力。
任务4:定:确定故障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判故障; 展示交流; 学生明确故障; 评价小结。 1.教师引导各小组依据测量结果判断故障点; 2.展示交流分析测量数据,选择1-2组进行点评; 3.引导学生明确故障点; 4.总结点评。 1.小组判断,再定故障; 2.展示交流,明确要点; 3.再次判断,明确故障; 4.总结评价,领悟要点。
设计意图: 通过组间合作交流分析确定故障,提升学生的故障判断能力。
任务5:修:排除电路故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强调检修注意事项; 制定检修方案; 检修故障。 1.提醒学生操作时应断电等安全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讨论电路的维修解决方案; 3.检查学生维修情况。 1.梳理检修注意事项; 2.开展小组讨论,制定小组维修方案; 3.对调光台灯进行检修。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电路的分析、判断、检查和检修,从而在过程之中更好地落实课堂的重点; 培养学生会分析、会检修的能力。
任务6:验:验证检修结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验证检修成果; 请学生验证维修成果; 上电测试,验成果,凝练检修方法。
设计意图: 1.通过验证检修结果,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故障检修的兴趣。
2.“练一练”:巩固排故方法
小组轮换B、A、C三种灯故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轮换B、A、C三种故障灯; 统计成功率 教师巡视查看,明确安全注意事项; 统计学生成功率。 轮换故障台灯,进行检修。
设计意图: 1.通过轮换故障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应对不同故障的检修方法,进而巩固前面所学习的方法。
3.“比一比”:掌握排故方法
小组轮换C、A、B三种灯故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再次轮换C、A、B三种故障灯; 评出最佳小组 教师观察学生检修情况; 评出最佳小组 轮换故障台灯,进行小组竞赛。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维修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环节四:整理整顿,静思感悟(5min)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整理整顿,养成规范; 2.多元评价,完善改进; 3.静思感悟,总结归纳。 1.指导学生进行整理整顿; 2.点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1.整理整顿; 2.自我评价; 3.梳理步骤、方法、要领。
设计意图: 1.通过整理整顿,强化实训室安全操作规范; 2.通过评价、感悟,提升学生归纳梳理的能力。
(三)课后研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看排故过程回放视频; 将课中训练的视频上传至UMU平台; 观看视频,内化提升;
当R4电阻断开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UMU平台上传问题,引思考; 思考问题,再提升。
设计意图: 1. 利用课后总结回顾,提升经验,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发展。
教学评价
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实训任务精细化——我们的课程设置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由简至难,层次分明,重点、难点有效细化,任务环环相扣,方法步步相连。像今天的课程我将调光台灯的故障检修分成两个课时,这样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信心,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工作情境真实化——这次的任务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调光台灯,所选内容融入了生活元素,这样既能拉近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距离,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实用性,更能体现中职教学“学做合一”教学特色。 3、技能实训标准化——整节课活动始终渗入7S理念,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有效提升个人行动能力,时刻规范安全,强化安全意识,能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今后从事岗位的适应能力。
附件一:
过程性考核反馈评价表
教学 环节 评价 内容 评价 主体 评价 标准 标准分 得分
课前自学(20%) 复习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UMU评 有无完成 5
完成平台任务 UMU评 正确完成情况 5
尝试梳理检修方法 教师评 要素逻辑清晰 10
课中助学(60%) 试一试 观察故障现象 教师评 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5
分析故障范围 教师评 分析的范围及思路 10
检测缩小故障范围 教师评 检测准确性、规范性 10
确定故障点 教师评 确定故障的准确性 10
排除电路故障 教师评 排除故障的准确、规范性 10
验证检修结果 教师评 正确与否 5
练一练 排故障 教师评 有无完成 5
比一比 排故障 教师评 完成速度 5
课后研学(20%) 观视频,内化提升 UMU评 有无完成 10
延伸思考 自评 正确分析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