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双绞线特性及制作《双绞线特性及制作》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双绞线特性及制作课 时:2课时(90分钟)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互联网世界快速地普及和发展,对于中青年一代,网络甚至已经变成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一根网线将现实世界变得再无距离。而双绞线网线也已经成为了现代住宅区,写字楼,各种建筑的最基础以及最重要的工程线材。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互联网、网络工程等方向的工作,那么对于双绞线的了解以及制作双绞线的能力则是最基础的专业技能。本堂课围绕最常见的双绞线网线特性以及制作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展课堂。本课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实训(Windows7+Office2010)》模块3“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第三部分“搭建网络”中的“活动1 制作网线”,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部分,时长2个课时。授课对象:中职计算机专业高三学生就业方向:从事计算机或网络维护管理等工作具备条件:知识水平:掌握一定计算机基础和网络技术知识。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以及手机app。学习特点:动手能力强,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不足之处:自学能力不足,理论知识薄弱,学习不够认真和严谨。(一)教学目标确定结合行业操作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熟悉双绞线的结构和传输特性;2.掌握直通线和交叉线的线序;能力目标: 1.掌握双绞线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2.掌握双绞线制作的具体步骤;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2.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重点: 1.双绞线的传输特性2. 制作双绞线的六个步骤教学难点: 1.双绞线的线序记忆2.制作双绞线时的纠错能力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理实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视频资源、小游戏、微课资源教学手段:UMU发布任务、问卷调查、在线测试、网络讨论、在线点评根据课前学情调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学生课前的生活观察、疑问和观点,作为契机,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以职业的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要求。基于UMU平台,跟踪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并能给予学生及时地反馈,有效调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以将信息化手段与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有效联合为根本,以“UMU”为学习平台,运用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头脑风暴、合作探究,将教法与学法有效融合,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进而提升自身专业核心素养。1、网络问卷,学情调查【教师活动】教师通过“UMU学习平台”发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并按需求将班级学生分学习小组。【学生活动】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参与问卷,在课前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2、分组学习,完成课前任务① 课前任务一:【教师活动】通过“UMU学习平台”,发布任务一(拍照)。对学生上传内容进行点评。【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使用到网线的场所,并拍照上传,可以在平台相互分享,点赞和评论。② 课前任务二:【教师活动】通过UMU平台,发布任务二(自学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在班级群一起讨论解答其疑惑的问题。并对学生上传内容进行点评。【学生活动】抽取研究题目“双绞线特性”或“制作网线工具”,参考教师提供探究方向和手段,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以word或PPT等形式上交至UMU。同时每个小组录制讲解视频,讲解小组上传的自学资料(以及学习经历和心得)。3、碎片整合,进阶学习【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整合提升,并发布在UMU平台。【学生活动】在UMU上,查看、学习教师整合后的 “完整学习材料”。4、课前测试,反馈效果【教师活动】发布课前测试题,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根据实情来备课,调整教学方法和过程。【学生活动】在UMU上完成课前测试题,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手段】UMU学习平台,网络问卷,共享学习资料,线上测试环节1:抛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活动】展示学生课前拍摄的“双绞线图片”,引出问题:①使用WIFI连入网络,非常方便,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地方使用双绞线连接设备?②课前提交的“照片”中,有些双绞线出现接口脱落。之前班级群讨论中,也有同学提到家里网线有点接触不良情况,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教师抛出的问题,举手回答。【信息化手段】多媒体课件环节2:理论提升①思维导图【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双绞线特性与制作”的思维导图,并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本块内容的重难点。【信息化手段】多媒体课件②微课讲解(线序)【任务内容】通过微课,了解两个接线标准T568A和T568B的线序情况,以及直通线和交叉线两种连接方式。【信息化资源】微课③编撰线序口诀,突破难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线序规则和记忆方法,编撰记忆口诀。【头脑风暴】在了解两种接线标准的线序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编撰线序记忆口诀,并上传到“UMU学习平台”,显示到一体机大屏幕。最后在全班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最容易记忆最合适的线序口诀。【教师课后】将学生讨论得出的记忆方法做成微课,提供课后复习。【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投屏④线序小游戏【学生活动】通过小游戏巩固线序的记忆方法,消化知识难点。环节3:技能掌握①分步讲解,突破重点【教师活动】示范讲解双绞线制作“六个步骤”,每讲两步,即让学生进行练习。将课前录制得“双绞线制作六步详细视频”发布到UMU平台。【学生活动】分步练习制作过程。通过学习平台,翻看“详细步骤视频”,掌握制作细节和方法。并将自己每个阶段操作情况,通过“UMU”反馈给教师。【信息化手段】UMU共享视频,UMU学习平台实时反馈学生情况【教师活动】根据从学习平台获得的学生实操反馈情况,从旁指导。②经验分享,共破难点【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先展开内部讨论,每个人讲述自己实践练习中遇到的操作错误和问题,讨论有效的解决办法,再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分享。③教师总结【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在实操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制作网线的规范性和技能学习的严谨性。④小组竞赛【竞赛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双绞线制作”技能竞赛。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在15分钟内完成双绞线的制作。由小组长们交换检查每组完成网线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制作成功率最高的小组就是本堂课的“技能最佳小组” 。⑤习题巩固【教师活动】在UMU平台,发布“课堂测试”【学生活动】登录学习平台,完成课堂测试。【信息化手段】UMU在线测试环节4:课堂拓展【抛出问题】“如果,我们把直通线的一头,转化成T568A标准的线序,变成了一根交叉线。那么我们的测试结果会如何?”【学生活动】将之前做好的直通线一头,制作成T568A标准的线序,并用测线仪测试结果。【标示线缆】为拓扑图上设备的连接,选择线缆(“直通线” 或者“交叉线”)。结果展示至一体机屏幕。师生讨论:交叉线和直通线的应用范围。【寄语】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本专业前辈,讲述企业的需求和岗位的标准。1、社会实践【学生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将技能应用生活,参加社会活动(三选一):1、参加“职教志愿者社区活动”,在做社区工作的时候,帮忙检修社区中网络双绞线情况。2、帮助学校维修办,机房布线。3、检修家庭双绞线损坏问题。并将活动过程拍摄下来,提交到UMU学习平台。【信息化手段】UMU视频作业上传本堂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渗透探究式教学模式,收获颇多。1.充分“备学生”:课前在线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课前测试,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团队合作: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分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培养协作精神。3.培养自学能力:“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小组合作完成课前学习任务。4、自主探究:自主编撰记忆口诀,自主探究实操错误的解决办法,自主实验交叉线的不同,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探索的能力。5. 信息化手段:网络问卷,在线测试,微课,共享视频;UMU平台记录学习轨迹和效果。6、理实结合:课中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课外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反思:应该探究运用更加现代化的信息化工具,比如VR等。利用虚拟场景,拓展教学空间及实操工具的局限性。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