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4.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4.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4.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
2.理解电容的概念,知道电容的定义式。
3.掌握电容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
重点:电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
难点:电容的概念
【关键点】
理解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过程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类比法、启发式、探究式
【教具资源】
线路板、多媒体课件、常用电容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展示线路板,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如图4.1所示,从线路板中感知电容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向学生提问哪些元件是认识的或学过的,哪些是不认识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容器。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常见电容器外形、结构与符号
教师活动1:教师可展示各类封装形式的电容器实物投影,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常见电容器的外形及具体构造。
学生活动1: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观察,根据电容器的实物演示,获得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2:教师可拆开一个实际的电解电容器,让学生观察电容器的基本构成。
学生活动2: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电容器的结构与电路符号。
知识点:
常见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磁片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可变电容器、贴片电容器等。电容器的基本结构: 两片靠得较近的金属板中间再隔以绝缘物质而组成。
教学环节2: 电容器与电容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过程,如图4.2所示,指出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储存电荷。教师把电容器类比于水容器,引入电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进一步指出电容的定义式和电容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并通过相关例题对电容的公式进行灵活运算。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听讲与练习,学习电容的灵活计算及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
知识点:
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储存电荷。电容的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电容的定义:任意一个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q与两个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4、电容的公式:C=。电容的单位:F, F, pF。单位之间的转换:1F=10F ;1 pF=10F
注意:特别强调对于某一个已出厂成品的电容器来说,电容C是一个定值。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电容器的基本结构与符号。
2.电容的定义式。
3.电容的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1
1
2
图4.1 电子线路板
图4.2 电容器储存电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