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斯特林发动机模型支架的数铣加工”---《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的教学设计上课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数控实训车间上课类型 理实一体 上课课时间 4课时一、教学定位本课设计以省选择性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基本纲领,以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技能精湛的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以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的创新产品为载体。围绕完成斯特林模型发动机支架的数控铣加工为中心,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实现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实现教学与岗位的对接。对任务实施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技能知识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探究,自学微视频并完成相应的课前知识储备,同时利用虚拟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平台、蓝墨云班课,同屏技术以及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完成了本项目的教学。二、教材分析教 材 分 析 本课题选自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技术》中的“项目四 轮廓加工技术”中的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 本节内容贯穿于整个数铣加工中,是数铣编程与加工技术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尺寸精度的把控以及考取技能等级证书奠定基础。在整个数控加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整个设计以能够完成该零件的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加工与检测。通过“导-明一析一做一评—拓”六个教学环节共计4个课时来展开教学。三、学情分析学 情 分 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数控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手机有着强烈的欲望,他们渴望成功,但是缺乏自信、怯于表达。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刀具长度补偿指令,能够熟练使用数控仿真以及CAD软件,掌握了G01直线与G02\G03圆弧指令的使用。能够识读简单零件图以及编制简单程序,能够独立操作数控铣床。四、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掌握半径补偿指令的格式及参数含义。 学会左右刀具半径补偿的判断方法。能力 目标 能够运用半径补偿功能编制加工程序。 能够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该零件的铣削加工。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的使用方法。 2.合理的设置加工工艺。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过切现象。五、教学策略教 学 资 源 【硬件】 发那科数控铣床6台、多媒体投影设备、智能手机、NC计算机、加工与测量用刀具、夹具、量具等。 【软件】 蓝墨云班课平台、微信、微课、希 沃同屏助手、二维码制作平台、工序排 步卡片、上海宇龙仿真软件。 【信息化手段】 蓝墨云班课——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任 务的发布与回收; 微课——课前导学,学生自助学习; 微信——课前讨论与交流; 希沃同屏——规范学生操作,实时反馈操作问题; 二维码制作平台——制作二维码; 工序排步卡片——辅助学生进行工序排步; 宇龙仿真——模拟加工过程;内 容 简 介 本次实训课以完成斯特林发动机模型支架加工为任务,通过以下三个环节,以同学们能够掌握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的用法为目标进行展开教学。 课前助学: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通过微课、微信、云班课等信息化手段将本次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课件以及零件图纸等提前进行上传。学生课前自助学习并完成练习题。 课中导学:教师利用工序排步卡片、虚拟仿真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同屏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学生做中学。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并结合之前所学,来合作完成该零件的工艺的制定以及程序的编制,并在仿真加工时发现问题通过“比”“确”“学”“改”“验”五个环节来进行修改,最终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模拟和实际加工,最终形成该零件产品。 课后拓学: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分层次进行强化训练。设置A、B两组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完成,以达到既兼顾基础,又提升能力的目的。教 法 与 学 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我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学生通过课前教学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完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课中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程序的编制和实操加工,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六、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信息化手段“导” 1.了解课前通过云班课等平台下发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情况。 2.实训课前进行安全讲解,准备实训所需各项物品。 进行分组,回忆课前学习的知识,规范劳保穿戴等。 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并对其精神状态工装等否规范并强调安全。 微课 微信 云班课设计意图 课前知识探底摸排,做前培养良好习惯“引” 1.通过我校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一款创新模型产品的视频,进行本次课的情景引并明确任务。 2.对该任务进行分析,并确定加工方案,进行程序编制与仿真检验。 小组接受任务并通过讨论,网络资源平台等来确定合理的工序以及合适的切削参数等。并阐述理由。同时对其进行程序编制与仿真加工。 引导同学们进入模拟情境,并对该零件进行分析。 微视频、网络资源、工序排步卡片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明确任务、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突破重点“解” 1.通过仿真加工,发现问题。 2.组内同学进行问题产生原因的查找。 3.再次仿真加工。 通过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来进行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 回忆刀具半径补偿指令格式及使用注意点。 重新修改程序和参数并重新进行仿真验证加工。 引导学生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再学习。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该问题对本次课重点知识的再深入理解。 仿真软件、微课设计意图 通过“比”“确”“学”“改”“验”五个步骤来破解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 1.实际加工前安全注意强调,整理工装分配工位。 2.程序录入并进行机床仿真。 3.仿真无误进入实际加工阶段。 按照7S规范进行操作前的准备。 按照组内人员的分工与职责进行各司其职。 一人操作机床,另一人监控屏幕,第三人则利用手机对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抓拍并上传。 进行操作前安全注意事项讲解,并确定各小组人员分工情况。 进行巡回指导,对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针对其在操作时的不规范行为进行随手拍。 希沃同屏技术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评” 1.产品检验并填写产品质量登记表。 2.由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对同学们加工的零件进行检测,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实训教师则针对本次实训情况进行点评。 小组之间互相对已加工好的产品进行检测,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最后填写“产品质量表。 针对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对同学们加工的零件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评选出比较优秀的小组予以表彰。设计意图 通过本环节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质量意识,规范操作,安全生产意识。“拓” 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固本次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用手机进行扫一扫,完成课后两道题目的程序编制,并通过云班课进行上传。 针对实训课课后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一问题,分梯度下达不同难易程度的训练题,既兼顾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又提升学有余力的同学,本次教学重难点的复习与巩固。 A组 B组 二维码 云班课七、教学反思1.本课通过多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成功完成了该零件的加工,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2.通过“导”“引”“解”“做”“评”“拓”六个环节,将学生的学习和企业的岗位,将教学环节与企业工作环节对接,将核心素养贯穿始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是本课的亮点,也是本课的创新点。3.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上运用上,借微课,变抽象为具体;借仿真,变虚拟为实际;借网络教学平台,变线下为线上;借二维码,变复杂为简单;借同屏技术,变无序为有序,通过“五借”实现了“五变”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4.本课采用标准化操作流程,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本课的教学中在信息化使用以及课堂的组织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在今后的实训教学中我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在课堂的组织上尽可能的灵活多样,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八、板书设计项目 配分 自评 互评 师评工 艺 安 排 工件装夹 5加工顺序 5刀具选择 5切削用量 5编 程 刀补建立 5刀补取消 5圆弧切入 5圆弧切出 5轮廓走刀 10仿真操作 对刀操作 5程序输入 10模拟校验 5模拟实体 10实际加工 对刀操作 5程序输入 5切削加工 5安全文明 5遇到问题检测结论备注质检报告单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