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新课导入

新课学习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新课导入
问题:两图所示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图1
图2
二、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 秦汉经济
1
农业的发展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繁荣
材料一
1
农业的发展
问题:汉代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影响?
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牛耕更加普遍,铁农具更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广了 “代田法”。所谓“代田法”就是把一亩地分成三甽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养地力。赵过还发明了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机,能同时播种三行,也叫三脚耧。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这是我国古代农业机械方面的重大发明。到成帝时,氾胜之又总结了一种新的耕作方法——“区种法”。这是一种园艺式的耕作技术,把土地划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东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其突出表现是耕犁改进、牛耕推广和田间管理的加强。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上册
材料二
1
农业的发展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代重视水利建设的表现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汉书·沟洫志》
2
手工业的发展
西汉前期,丝织品的纺织和印染技术已经很精巧。这可从考古发现中得印证。如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织品,有绢、罗纱、锦、绣、绮等,花色有茶褐、绛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变形云纹、菱形几何纹等,织制技术有织、绣、绘画等。有的纱料质轻而薄,和今天的尼龙纱差不多。如其中有一件素纱褝衣,身长128厘米,袖通长190厘米,重量只有49克。
——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问题:汉代丝织业技术高超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材料
材料
3
商业的繁荣
问题:汉代的“市”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 秦汉科技
二、新课学习
1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
中医药学的发展
3
数学、天文历法领域的成就
材料
1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问题:为何叫“蔡侯纸”?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有何作用?
时期 中医学名著或名家 主要成就(地位)
西汉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东 汉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华佗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的麻沸散是全身麻醉药剂,还创制一套名为“五禽戏”的医疗体操,用来强身健体
2
中医药学的发展
表1:秦汉时期中医药学的主要成就
活动:阅读教材关于秦汉中医药学发展的部分,
用表格形式梳理秦汉时期的医药学名著、名家及其主要成就。
3
数学、天文历法领域的成就
表2:秦汉时期数学及天文历法的主要成就
活动:阅读教材关于秦汉时期数学及天文历法主要成就的部分,
用表格形式梳理秦汉时期数学及天文历法领域的成就。
时期 西汉 东汉
数学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对中国和东方数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天文历法 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被公认为世界的最早记录 张衡从太阳、月球、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进行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制造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二、新课学习
第三部分 秦汉文化
1
董仲舒与王充
2
史学的发展
3
铸像、绘画艺术的发展
材料一
1
董仲舒与王充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材料二
他(王充)反对当时流行的鬼神迷信,他说:“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而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安作璋主编《秦汉史十讲》
问题:概括董仲舒和王充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
2
史学的发展
问题:阅读教材第32页的“人物扫描”,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
司马迁,今陕西韩城人。他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后来,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执掌天文历法,管理国家典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旨趣,历时十余年,撰成历史巨著《史记》。其间,因直言遭受酷刑,但他忍辱负重,继续发愤著述。
材料
问题:结合教材图片,查阅相关资料,赏析“湖南长沙马王堆帛画”。
3
铸像、绘画艺术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巩固,统一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技成果丰硕,文化繁荣。秦汉科技、文化的发展繁荣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秦汉的统一局面。
四、板书设计
三、秦汉文化
董仲舒与王充
史学的发展
铸像、绘画艺术的发展
一、秦汉经济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二、秦汉科技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中医药学的发展
数学、天文历法领域的成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