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新课导入

新课学习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的下垂部分。汉朝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汉代文字瓦当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千秋万岁”“延年益寿” 等,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吉祥、长治久安等美好生活的期待。右图中的瓦当出土于今陕西西安汉长城遗址,上有“汉并天下”四字瓦文。
图1 “汉并天下”瓦当
问题:“汉并天下”四字有何含义?
二、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 汉朝之兴
1
对比秦汉形势图,感知汉朝疆域变化
2
设计问题链,概括及理解汉初的统治措施
1
对比秦汉形势图,感知汉朝疆域变化
问题:对比秦朝、西汉形势图,西汉疆域较之于秦朝有何变化?
展示教材第17页《秦朝形势图》和第25页《西汉形势图》
2
设计问题链,概括及理解汉初的统治措施
材料一
经过八年战乱,西汉王朝初建,刘邦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稳定局势,重建新的政治秩序。
汉五年(前202)五月,刘邦组织军队复员,并颁布诏令,规定凡留在关中的,可免除12年的徭役;返回原籍的,可免除6年徭役;没有爵位的,可赐给大夫爵位(五级);有大夫爵位的,增加一级爵位。原秦朝战乱中失掉户籍的人,可以返回原籍,重获原来的土地、宅院和爵位;因为饥饿卖身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2
设计问题链,概括及理解汉初的统治措施
材料二
图2 陶仓模型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陶仓模型。……出人意料的是,这件陶仓模型出土时,内盛鲜黄稻穗四束。该墓属于文景时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秦汉史》
2
设计问题链,概括及理解汉初的统治措施
材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
问题1: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问题2:汉初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3: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西汉怎样的社会景象?
问题4:“汉言文景,美矣”局面的出现与哪些措施有关?
2
设计问题链,概括及理解汉初的统治措施
第二部分 汉朝之盛
1
概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2
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
二、新课学习
1
概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材料一
图3 五铢钱铜范
五铢钱铜范,西汉,山东寿山出土,长24.1厘米,宽9.5厘米。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货币专铸政策以前地方铸币的实证。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秦汉史》
材料二
图4 “推恩令”示意图
问题:汉武帝继位后为解决诸侯王问题实施了什么政策?
结合教材,除此之外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1
概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1
概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问题: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用什么措施使得“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东汉] 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察举制
汉武帝的治国之策
政治上
思想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推恩令
刺史制度
尊崇儒术
兴办太学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加强中央集权
儒家思想成正统
促进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
2
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
尊崇儒术
兴办太学
第三部分 汉朝之衰
1
概述光武中兴和王莽新政相关史实
2
分析黄巾起义对东汉灭亡的影响
二、新课学习
1
概述光武中兴和王莽新政相关史实
材料一
材料二
图5 瓦当图
四神瓦当,新朝,直径18.5厘米至19.4厘米。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秦汉史》
新朝末年的扰乱,蔓延极广;民生之凋敝,更甚于前朝。刘秀重建汉朝,平定天下,以“柔道”治国,简政安民,释放奴婢,整顿吏治,节省开支,并广设学校,致力文教,从而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秦汉史》
2
分析黄巾起义对东汉灭亡的影响
材料三
图6 外戚宦官把持朝政示意图
皇帝早逝
幼帝即位太后掌权
外戚专政大权旁落
宦官得宠把握朝政
诛杀外戚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依靠宦官
2
分析黄巾起义对东汉灭亡的影响
问题:东汉中后期政治上出现什么问题?
“仓天乃死”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态?
材料四
图7 “仓天乃死”砖
“仓天乃死”砖,东汉建宁三年(170),……1976年安徽亳县元宝坑出土。……上刻二十六字,大意是匠人被征调来制砖造墓,含冤不白,要同欺压他们的人斗争。其中“仓天乃死”,可以说是十四年后黄巾起义所提“苍天已死”口号的先声。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秦汉史》
第四部分 凿空之旅
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径,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
2
了解两汉管辖西域的措施,感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影响
二、新课学习
材料一
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径,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
教材第27页《丝绸之路示意图》
问题:张骞出使西域的路径是怎样的?为何被司马迁称为“凿空”?
概述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2
了解两汉管辖西域的措施,感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问题:分析西汉和东汉各设置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款塞降汉,亲至长安入朝。汉朝势力在西域亦获得优势,置西域都护于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北),总领诸国。边疆局势比武帝时更为稳定。
西域诸国在王莽时与中原断绝联系,东汉建立后,一些国家前来通使,请如西汉旧制设置都护。光武帝因力量不及,予以婉拒,各国遂为匈奴所控制。明帝时征伐北匈奴,窦固等将东汉势力伸入西域。永平十七年,东汉重设西域都护。汉将班超率吏卒36人出使西域南道诸国,连定鄯善(今新疆若羌)、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而北道的焉耆(今属新疆)、龟兹(今新疆库车)仍受北匈奴操纵,攻杀汉西域都护陈睦,东汉被迫撤回西域官兵。班超在南道诸国的恳请下留驻西域,统领诸国对抗匈奴,并降服匈奴在南道的属国莎车(今属新疆),保证了西域南道仍奉汉号令。窦宪北伐击败北匈奴后,龟兹降汉,汉廷遂任命班超为西城都护,驻龟兹,又以徐幹为西域长史(都护副职),驻疏勒。随后班超率诸国兵讨平焉耆,西域50余国全部臣属东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三、课堂小结
从张骞“凿空”西域到抄书郎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我们感受到了两汉时期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时代精神。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在各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追求,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情怀,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气节,马援“马革裹尸”的豪情,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熔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四、板书设计
三、东汉的兴衰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184年)
四、丝绸之路和两汉对西域的管辖
张骞出使西域
两汉对西域的管辖
海上丝绸之路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前202年)
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