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史。道德修养: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法治观念: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认同创新的价值,支持我国改革创新事业。健全人格: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观念,培养创新精神,立志做创新型人才。责任意识: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难点: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让生活更加美好。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参与创新、推动创新,你我都可以!什么是创新?国家为什么鼓励创新?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利用废旧轮胎养花 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 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 用废旧羽毛球制作创意作品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一、感受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给你一个鸡蛋,你可以……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创新来源于生活。我们常常会为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而激动,为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而兴奋,为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而得意······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前人没有发明的东西! 也有人认为:和别人不一样,就是创新!“无中生有”的创造发明 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是创新,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也是创新。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材料:为尽快破解病毒密码,研制出疫苗,陈薇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以军人的使命刻苦攻关,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团队不断取得突破。“我们的团队研发能走到今天,过程中首要的是团队的定力,还有我们对自己技术的信心,还有对国内外法规的了解。我们把几十年积累的十八般武艺,应该说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用上了!”思考:陈薇团队研制新冠疫苗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屠呦呦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和190次失败后,材料:1971年10月4日,成功得到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 1972年11月8日,获得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青蒿素。 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2015年10月5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月9日,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和集体的创造活动。探究与分享: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体验?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材料:中国共产党自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系列新名词:中国梦、雄安新区、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海绵城市、“万企帮万村”行动……这些新名词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系列的思想体系和具体做法。材料:直播带货背后离不开5G技术的支持,正是技术上的创新,让直播带动经济发展成为可能,而未来5G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又将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材料: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国两制等等。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1)、结合以上事例,请你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2)、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对此你怎么看?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医生:给千里之外的病人做外壳手术,从开刀到缝线均由医生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市民:出门不用带钱包,手机支付更方便。公益组织:发起帮助视障人群的公益活动,采取“每人捐赠一分钟声音”的方式,开展声音捐赠活动,鼓励人们一起为视障人群朗读书包。结合上述事例,请你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二、创新引擎:1、回顾人类历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四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变说明了什么?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与分享:国古代科技发明可以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科学发现与创新:干支,干支纪日、纪年、纪月;阴阳合历,丰表:筹算,小孔成像;杂种优势利用;二十四节气,盈不足术, 马王堆地图,本草学:勾股容圆,方程术,天象记录; 经脉学说;正负开方术,《本草纲目》分类体系,等等 技术发明:水稻栽培,猪的训化,粟的栽培;含酒精饮料的酿造:养蚕,缫丝,大豆栽培:茶树栽培;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练技术,青铜弩机;造纸术,指南车:针灸:地动仪;瓷器、雕版印刷术,火药;罗盘(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箭等等。工程成就:曾侯乙编钟:都江堰,长城,京杭大运河: 布达拉宫,苏州园林,沧州铁狮;应县木塔;紫禁城,等等。②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涵,不仅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你对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了解多少?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材料:习近平在杭州G20工商峰会演讲中所指出的: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中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相关链接: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2014年,印度把“印度制造”列为国家战略。2015年,美国发布最新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2016年,韩国提出包括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九大国家战略项目。从以上国家的做法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材料:华为Mate60 Pro的发布彰显了华为顽强的企业精神和前瞻性的视野。尽管在外部环境的多重压力下,华为依然坚守初心,以科技创新和用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出高质量的产品。这使得华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用创新与独特技术回击市场压力和政治干预。华为Mate60 Pro的成功上市,标志着华为正在逐渐恢复消费者的信任,并为整个行业设立了新的标杆。这不仅是对华为自身的一个挑战,也是对全球手机行业的一个挑战。华为在芯片、软件和通信等方面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未来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华为有望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华为的突破说明了什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相关链接: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蔚然成风。思考: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本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习近平为什么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探究与分享: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经济特区发挥着“试验田”作用。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圳又提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发展定位,先后推出多项重大改革,并取得阶段性突破。进入新时代,深圳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到深圳,施展才华,实现创新梦想。他们专注工作,致力创新;他们自信开放,善于接纳。他们在创造着自己和特区更美好的未来。思考: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5、中国正走向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材料:过去改革多数时候我们采取了先易后难的策略,这有其必然性,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先易后难可以减少改革的阻力,降低改革的成本,但总是先易后难,也可能导致“改革的机会主义”,避重就轻,贻误时机。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核心矛盾再也绕不过去、再不啃硬骨头船就会很危险时,继续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策略就可能显得不识时务。鉴于目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已到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啃硬骨头、动真手术的时候了。在攻坚克难阶段,中国改革必须攻克如下难点:攻强大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之难;攻反改革思潮阻碍改革之难;攻“五位一体”改革协调难度加大之难;攻改革动力减弱、合力减少之难;攻改革外部环境恶化之难 (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对低迷)。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向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作为青少年,你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③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④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三)、本课小结: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四)、课堂练习:1、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必须( D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让创新引领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③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④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它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的实现了进口替代,有的取得了技术领先。中央财政计划2021﹣2025年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此举( C )①反映我国企业增长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②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经济发展③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④能推动国际合作与竞争,消除我国自主创新压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5G智能驾驶、5G+VR健身、5G远程控钢等技术纷纷亮相,这说明( B )①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取得这些科技成就得益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网约车技术引进我国之后,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统计,现在每天有1400多万人通过手机约车,享受着出行的廉价与便捷。对“网约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网约车既能让人们利用自己的资源满足社会的需要,也能给自己创造经济价值 ③更多地引进科技就能使我国为科技强国④创新是时代的召唤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五)、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一、感受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二、创新引擎1、回顾人类历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5、中国正走向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