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增强对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科学面对经济全球化,有效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培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明确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奉行多边贸易规则。公共参与:明确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是制定世界经济规则的积极参与者。教学重点 重点: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旗帜;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难点 难点: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怎样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手写补充)【课标要求】 1、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利益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3、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 核心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旗帜 1、回顾必修一:开放的历程 2、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补充:全面理解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 宽领域: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多层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对外开放。 深化理解:相关链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3、新时代的对外开放——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总体要求 (2)开放格局。 (3)培育优势。 补充:三张清单,其实质是从法治层面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1)关系 (2)原因 (3)措施 核心考点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1、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2、怎样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采取的举措和行动) (1)中国态度 (2)中国主张 (3)中国行动 【易错清零】 1、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 2、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分公司。 3、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向发展。 4、我们要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制定全球经济规则,与相关各国共同应对挑战。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要在立足对外开放基础上促进自身发展。 【命题探究】 (2021·浙江·高考真题)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我们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①使得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②需要加强科技、生态、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 ③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的重要举措 ④意味着我国新发展格局要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总结】教学反思作业内容作业目的表扬的学生及特点有典型错误的学生及其问题巩固作业预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