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4-4 钢的表面热处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4-4 钢的表面热处理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
§4-4 钢的表面热处理
一 教学内容 钢的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二 教学要求 掌握钢的表面热处理的常见分类,掌握表面淬火的原理、分类和目的,掌握化学热处理的原理、分类和目的。
三 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表面淬火的原理和目的
四 教学难点 化学热处理的原理和目的
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 参考资料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六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
七 教学方法 讲授与课堂演示、举例相结合
八 课时安排 学时
九 授课思路
时 间分 配 教 学 过 程 辅助手段及说明
一、组织教学:考勤、学习准备等。 二、引入课题:举例引入新的课程。 【新课内容】 §4-4 钢的表面热处理 一、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原理: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层奥氏体化,在热量尚未充分传到零件中心时就立即予以冷却淬火。 适用:中碳钢、中碳合金钢。 方法: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应用氧-乙炔(或其他可燃气体)火焰对零件表面进行快速加热并随之快速冷却的工艺。 特点:加热温度及淬硬层深度不易控制,易产生过热和加热不均匀,淬火质量不稳定。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所产生的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受到局部加热,并进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 特点: (1)加热速度快。 (2)淬火质量好。 (3)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二、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不仅改变了钢的组织,而且表面层的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因而能更有效地改变零件表层的性能。 根据渗入元素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金属等。 1.化学热处理的过程 分解→吸收→扩散 2.钢的渗碳 钢的渗碳——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目的:提高钢件表层的含碳量。 渗碳后处理:淬火及低温回火。 工艺路线: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分类:固体渗碳、盐浴渗碳、气体渗碳 气体渗碳——将工件置于气体渗碳剂中进行渗碳的工艺。 3.钢的渗氮 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目的: 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疲劳强度。 (1)渗氮与渗碳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渗氮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渗氮层具有渗碳层所没有的耐蚀性 渗氮比渗碳温度低,工件变形小 渗氮工件的工艺路线: (2)渗氮方法 气体渗氮 工件在气体介质中进行渗氮。它将工件放入密闭的炉内,加热到500~600℃,通入氨气(NH3),氨气分解出活性氮原子。 离子渗氮 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渗氮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和阳极之间产生的辉光放电现象进行渗氮的工艺。 4.碳氮共渗 碳氮共渗——在一定温度下,将碳、氮原子同时渗入工件表层奥氏体中,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课后小结】
分钟 【作业布置】
分钟 【作业布置】
教 学 后 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