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教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5.3数控编程的误差控制5.4自动编程实例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高教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5.3数控编程的误差控制5.4自动编程实例教案

资源简介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序号 39 授课日期 班级
项目(章节) 5.3数控编程的误差控制5.4自动编程实例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数控加工可能造成加工误差的因素及其影响 2.基于CAXA软件的自动编程应用
教学难点 与重点 1.造成加工误差的因素及减少措施 2.基于CAXA软件的自动编程应用
授课方法 现场演示 (现代化) 教学手段 多媒体机房
作 业 5-1、5-2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时间 分配
5.3 数控编程的误差控制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及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的程度(分别为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相互位置精度)。其符合程度越高,精度愈高。反之,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加工误差。如图5-3所示,加工后的实际型面与理论型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谓“理想几何参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尺寸而言其配合性能是以两个配合件的平均尺寸造成的间隙或过盈考虑的,故一般即以给定几何参数的中间值代替。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及原理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等。 在交互图形自动编程中,我们一般仅考虑两个主要误差:一是刀轨计算误差,二是残余高度。 下面介绍斜面或曲面数控加工编程中残余高度与刀轨行距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控制残余高度的几种常用编程方法。 1.平底刀进行斜面加工的残余高度 (1)刀尖不倒角平头立铣刀加工 (2)刀尖倒斜角平头立铣刀加工 (3)刀尖倒圆角平头立铣刀加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使用平底刀加工斜面时,不倒角刀具加工是最理想的状况,抛光去掉刀痕即可得标准斜面,但刀具极易磨损和崩刃。实际加工中,刀具不可不倒角。而倒圆角刀具与
教 案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时间分配
倒斜角刀具相比,加工状况并没有多大改进,且刀具刃磨困难,实际加工时一般很少用。在实际应用中,倒斜角立铣刀加工是比较现实的。现在对该情况就如何改善加工状况,保证加工质量作进一步探讨。 1)刀具下降 2)采用刀具半径补偿 3)偏移加工面 2.用球头刀进行平面或斜面加工时的残余高度控制 对于曲面的精加工而言,在实际编程中控制残余高度是通过改变刀轨形式和调整行距来完成的。一种是斜切法,即截平面与坐标平面呈一定夹角(通常为45°),该方法优点是实现简单快速,但有适应性不广的缺点,对某些角度复杂的产品就不适用。一种是分区法,即将被加工表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加工。该方法不同区域采用了不同的刀轨形式或者不同的切削方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行距,修正方法可按上式进行。这种方式效率高且适应性好,但编程过程相对复杂一些。 5.4 自动编程实例 该零件为型腔类零件,形状简单,出料较多,所以适合自动编程加工,先根据零件尺寸画出零件三维造型,如图5-20所示。 图5-20 加工零件 1.毛坯设置 2.零件轮廓粗加工 选用等高线加工方式对零件进行粗加工,选用Φ10键槽铣刀。 3.零件轮廓精加工 选用等高线加工方式对零件进行精加工,选用Φ8键槽铣刀。 4.轨迹仿真 5.后置处理 确认仿真无误后,选择特征树中的刀具轨迹,此时粗精加工全部变红。单击右键出现快捷菜单,在后置处理选项子菜单中选择“生成G代码”选项,弹出对话框(用于程序生成后的保存地址),如图5-35所示。选择一个地址后保存,出现提示(“是否还有轨迹要拾取?”),如果无
教 案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时间分配
后续轨迹需要选择,直接单击右键,系统将自动弹出生成的加工程序。 图5-35 后置设置 图5-36 生成G代码
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